山东省滨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材料一:
释放地摊经济活力,建议在居民区等地提供限时摆摊经营的地方,可以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同时给低收入家庭提供购买农产品的服务。
应该说,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大幅提升了城市的文明程度,为市民带来了高质量的。城市生活,这是城市治理的方向。但是,对“地摊经济”的强力整治,也让一些群众失去了一条生存之路,让一些市民买东西路途更远,价格更贵了。同时,“地摊经济”的不断消失,也让街道变得冷清,少了一些生活气息。
受疫情影响,今年一些地方已经迈出了“地摊经济”的步伐。成都市允许商户摆地摊、临时占道经营。浙江也提出合理设定流动摊贩场所,鼓励灵活就业等等。这些特殊时期所采取的灵活政策,得到了广泛好评。
与此同时,中央文明办主动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这一务实、灵活的举措,也将引导各地支持“地摊经济”的发展。
当然,发展“地摊经济”并不是说一放了之,重走老路,而是对城市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比如实行“地摊经济”准入许可证,划定相关经营区、禁营区,明确具体的经营时间,保证场地卫生等等,通过科学治理,让“地摊经济”和良好的城市治理并驾齐驱。
面对今年的形势,不妨科学有序地发展“地摊经济”,这是恢复经济的务实举措,也体现了民生情怀。
(摘编自《科技日报》2020年05月28日)
材料二:
从宏观经济的大视野看,地摊经济一点也不低端。一者,低收入群体可以藉此获得生计保障、资金积累,从而产生滚动发展的可能。像南方一些市场经济发达的城市,早些年十分倚重“地摊经济”,而一个个小摊贩也确实是畅通城市经济的毛细血管。一旦民间创业的血脉被打通,不仅有助于释放民间被抑制被阻遏的生产力,也必将汇聚成复苏经济的一股重要力量。
再者,生活的便利性也会极大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增加城市的软实力,擦亮城市的口碑招牌。毕竟,所谓“宜居”,除了山青水绿、文化活动频繁之外,遍地烟火气息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其实,在此之前,四川成都就已经开始了积极的尝试,据报道,成都允许临时占道经营两个月来,增加了8万个就业岗位,中心城区餐饮店铺复工率超过98%。此外,浙江杭州、河南许昌也通过开放部分街道为摊贩提供经营场地、帮助解决临时经营设施等难题来实现城市摊贩规范化管理,方便市民日常生活。
特别是,在强力推进城市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一良策解决了很多底层民众的生路,必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当然,为“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松绑,并不意味着“大撒把”,放开了就不管了,必须明确,允许摆摊体现的是政策温度,必要的管理丝毫不能放松。只不过,与以往的严厉整治相比,此次的松绑更多指向精准治理,管理的难度不降反升。对于以往习惯于驱赶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而言,这无疑也是一次考验。
无论如何,城市允许摆摊都是令人欣喜的施政实践。尽管从政策到现实还会有些波折,“地摊经济”的春天是否来到还不好说,但总体而言,这样的弹性令人欣慰。
(摘编自龙之朱《“地摊经济”的春天来了吗》)
材料三:
黄钟武是一个水果摊贩,由于没有固定摊位,常年只能到处摆摊经营,遇到城管执法人员,就会被赶走。6月10日晚上,黄钟武正在上西街摆摊卖哈密瓜,看到城管后,条件反射地收拾摊位,准备溜走。没想到这次,城管执法人员却告诉他现在允许摆摊,但是要在规定时间段、规定区域内进行经营活动。
据了解,2020年6月1日起,资阳开始实施《资阳市中心城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对中心城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活动作了一系列规定,其中包括: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方便群众、合理布局的原则,组织设置临时经营场所,引导经营者进入市场从事经营,并加强监督管理。进入临时经营场所经营的摊贩,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业态从事经营,配备垃圾收集容器,保持环境卫生整洁。
如何平衡“地摊经济”和规范管理,这成了城市管理的一道重大“课题”。
目前,苌弘广场设立了临时夜市摊区,按照功能分区设置有小吃区、小百货区和水果区,并且在地上画了明显的标线,允许摊贩在17点至21点30分,在一定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同时,要求经营者不得使用音响器材噪音扰民、影响交通、污染环境、影响市民正常生活。经营者还必须在指定区城按照经营项目规范经营,并实行全天保洁,落实摊位“三包”制度,自备垃圾回收设施,做到人走场清,不留垃圾,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摘编自黄智微《地摊经济:一场“放”与“管”平衡的考验》
父亲的鞋子
高军
“爹,走吧,你再住在这里,我就不好看相了!”“不好看相”是当地方言,就是脸面上不好看、说不过去的意思,儿子指着这间凋敞残破的护林房,耐心劝说着,“咱家在村里盖的楼房也是数一数二的,里面很宽敞,咱们可以互不相碍,你爱怎么着就怎么着,住着很方便很自由的。”
儿子指着的这间护林房可有些年头儿了,当年父亲从村里被选为林场的护林员,林场专门在大山深处盖起这间小房子,他经常住在那里,栽树绿化,防盗防火,间伐修枝,几十年就下来了。
现在父亲早已退休,林场也在另一个地方建起了更好的护林房,训练有素的几个年轻护林员也早已上岗,他完全可以搬下来安享晚年。但是他对这里太有感情了,竟然想一直在林废弃的这间破旧护林房里继续住下去。年龄越来越大,体质越来越弱,儿子一直想接他到自己家里住以方便照顾,但是他就是不同意。他经常会在山里转转,拍拍这棵树干,拉拉那个树枝,和树木花草鸟兽们说说话,脸上就都是满足自得的神情了。儿子理解父亲对大山的感情,但是一个孤独的老人居住在深山里,也确实不能让人放心。
这次,儿子做了充分准备,就是打算彻底说服他的,于是继续劝说着“再说了,咱家一辈子从没占过公家的便宜,人家这个房子是林场的公有财产,你已经退休不是护林员了,还住在这里也不合适啊。”儿子考虑了几天,觉得这样说会有力度的。
“场长说了,这个房子林场已经不用,作废了……”
“作废了也是公家财产啊。”
他沉默了,儿子知道父亲已经心动,就继续坚持着。
过了大半天,父亲才又开口:“好吧,我拾掇一下,到时候再搬吧。”
并没有多少东西,也根本没有什么好收拾的,但儿子还是尊重了父亲的要求:“用我帮你吗?……不用啊?……那好,你收拾彻底了,咱们明天来搬。”
儿子离开后,老人在房内这里转转,那里看看,最后才开始拾掇起来,林场里的工具都早已交回去,收拾半天竟然大多都是他穿破的鞋子。他拿出一条麻袋,开始一双双慢慢往里装着。
他拿起一双千层底的布鞋,两只鞋的脚大拇指部位都是窟窿,鞋底脚掌和脚后跟部位也都透了气,一个个麻线针脚还能模糊地看出来,他停下来认真凝视着,眼圈慢慢红了。这是妻子用心为自己做的,连搓麻线、纳鞋底做鞋帮,一直到绱起鞋来,费了老婆几天几夜的工夫呢。做这双鞋的时候他们才刚结婚,现在妻子竟然已经去世五年了。当时他对这双鞋很珍惜,走在山路上有时候就脱下来提在手里,光着脚板走路。妻子知道后,心疼地说:“你是有家口的人,你尽管使劲穿就是,我都跟着你了还能少你的鞋穿?”妻子说到做到,经常为他做出新鞋子来。可是他每天都要巡山几次,磨损得太快太厉害,一双鞋子用不多长时间就穿透了气。为让妻子少受点累,他后来摸索出一个办法,就是每到一个有水的地方,轻轻用鞋底蘸一下水,让底面略微湿一下,这样鞋子就会更加耐磨一些。但是绝对不能湿了鞋面,那样的话就会毁得更快。想到这里,他苦笑了一下“老婆子啊,俺还想穿你做的鞋呢。”
扒拉着,扒拉着,一双用车轮胎皮做鞋底、皮襻交叉钉在上面的自制皮凉鞋露了出来,这种鞋过去都叫鞋垫子,发生孟良崮战役后见了世面的当地人又叫皮坦克,再后来又有了个时尚名称沂蒙凉鞋,过去集市上很多摊位都在卖,价格很便宜,但很耐穿,深受欢迎。“孬处就是磨脚,得先磨破皮肉,然后再磨出来硬皮茧子才成。”他又无奈地摇摇头,陷入了沉思。这双鞋可让他吃苦头了,有一次碰上来偷树的,他一心想抓住人家,结果先是被山坡上的碎沙土滑倒了几次。山上陡坡处随地长着很多擦脚草更让他出尽了洋相,这种草叶片修长,密密麻麻的,地上就像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碧绿毛发,踩在上面一不小心就会滑倒。那次他被滑下去近百米,眼看被追上的偷盗者向一边跑去,结果他停住的地方距离那人更远了,最后只好眼睁睁地看着那人影消失在密林深处。那次他的裤子后腚都擦破了,后来还是妻子给缝了两个对称的补丁才又能穿出去,屁股上擦破的地方过了好多天也才结痂痊愈。
第二天儿子来到的时候,看到的除了很简单的几件生活用具外,最需要搬的就是两个大麻袋,儿子一看都是不能再用的破旧鞋子,开始有些烦随即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儿,转过头去偷偷抹了一把泪,蹲下给父亲往远处的车上背了过去。
下午,儿媳妇精心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菜,儿子为父亲满满地斟上一杯酒,恭敬地端到手中,然后端起自己的来:“爹,我敬您一杯,在咱们家里你愿意怎么摆弄就怎么摆弄,尤其那些鞋子都记载着一段您的经历,咱们好好保存。你愿意到山上去转转,也随时去就是……”
他感到眼里热热的,赶紧努力忍住,“爹,咱爷俩干了。”
儿子看到,父亲转过头去看了那两个麻袋一眼,眼里也有了泪花。
二、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 , 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吾。”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佗之绝技,凡此也。太祖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① , 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②佗。
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
注①头风:头痛病。②考竟:拷问致死。
①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
②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三、诗歌鉴赏(共1小题)
过文登营①
戚继光
冉冉双幡度海涯,晓烟低护野人家。
谁将春色来残堞② , 独有天风送短笳③。
水落尚存秦代石④ , 潮来不见汉时槎⑤。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注①文登营,明代设置在文登山(今山东文登市东)的营卫。此诗为作者巡视山东半岛东部海防营地时作。②堞,城墙上的齿形矮墙。③笳,指军号。④秦代石,指秦始皇东巡至文登山所立纪功之石。⑤槎,(chá),木筏。
四、情景默写(共1小题)
五、语言表达(共3小题)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中国人何时开始饮茶,言人人殊,( )。《茶经》云:神农《食经》“茶茗久服,有力悦志”。陆羽《茶经》以为饮茶起于神农氏,然《茶经》为伪书,尽人皆知,( )。
俗话说,“三口为品”,这正是中国人对茶的品饮艺术极为朴素的认识。对于中国人来说品茶就是品味人生,茶里面既有大千世界的斑驳色彩, 。在这里,茶就像人们自身气象万千的人生经验。茶之“绿”,不仅是茶的本色,也是人类生命的本色。而茶之“苦”,不但是茶之真味, 。如此,茶才( ),回味不尽,中国人对品茶,强调的是切身的感悟与体验。前人于此常有( )的描绘。现代文学家林语堂有茶的“三泡”之境说,认为茶在二泡时最妙。第一次冲泡时宛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而“二泡”时则如十六七岁之妙龄女郎,至“三泡”时已是少妇了。这正是对苏轼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极为传神的演绎。此外,中国人在品饮时,注重体味茶中完整的世界:沸水冲泡,听得清山间清脆的泉响;茶雾氤氳,嗅得到整个茶山的清香……
沸水冲泡,茶雾氤氳,能听得清水响和嗅得到茶香。
①近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开展了直播带货消费调查。②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30个直播带货样本中,③有9个样本涉嫌存在信息公示程序不规范、公示信息不准确等。④在调查中,有接近3%的受访消费者在直播购物中遇到过消费问题。⑤直播带货频繁出问题,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是种全新的消费形式造成的。⑦要想让直播带货良性发展,⑧关于一些争议问题,⑨在监管、执法等层面,仍然需要有进一步的明确和细化。
6月23日,北斗三号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也就是第55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全球星座的部署圆满完成。交通运输部表示,北斗系统应用已扩展到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等综合交通运输领域。目前,全国已有超过660万辆道路营运车辆、1万辆邮政快递运输车辆、1356艘部系统公务船舶、8600座水上助导航设施、300架通用航空器应用了北斗系统。在国际海事组织框架下,中国成功推动北斗系统纳入全球卫星搜救系统,并持续推动北斗系统进入国际民航组织等相关国际组织和国际标准体系,促进北斗系统的国际化应用。
六、材料作文(共1小题)
6月23日,某高中高三家长向市长热线投诉,学校在疫情期间举行高考出征仪式,上千名学生聚集操场喊口号,均未戴口罩。家长认为,此举不仅违反了教育局下发的“不得组织现场毕业典礼、学位授予和集体拍照等聚集性活动”的相关规定,还漠视学生的生命安全,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校方面负责人则表示,该出征仪式是基于当前疫情情况下,缓解长时间疫情带来的学习压力,调整学生在校学习状态,激发学习斗志的一种有效手段。虽然做法欠妥,但学校的教育初衷无可厚非,应该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一直以来,举行高考誓师大会、出征仪式等活动,是各高中较为普遍的做法,也被认为是缓解压力,振奋精神,激发斗志的有效手段。某高中毕业生就表示:学校开展的高考誓师活动,在繁重的高三学习期间,让自己保持亢奋的学习状态,不断克服困难,向着自的理想目标去迈进。
也有人认为,学校在教育行为中应当发挥积极正向的价值导向作用。要求学生复习备考是很有必要的,但不能去搞“杀气腾腾”的百日誓师大会;提倡学生发奋学习是对的,但不能让校园里充斥着“提高一分,干掉千人”“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血腥标语。
作为即将迈入高三的学生,你对“高考出征仪式”“百日誓师大会”等教育现象的看法和态度如何,请你写一篇发言稿,在班级内交流你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与认识。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