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2020届三校高三下学期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在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全球的当下,这些充满人文关怀的诗句犹如狂风暴雨之后一道夏日的阳光,温暖人心!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在无情的病毒面前,人类跨越国家和种族差异,        , 以博爱之心携手共同        病毒。基督教读“博爱”,佛教倡“慈悲”,儒家言“仁爱”。        各种哲学与文化形态存在宗教和历史文化的差异,但在关爱生命、敬畏生命、敬畏大自然方面,却是        。“爱人类”是儒家“仁爱”思想底色,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儒家思想的现代性价值不可低估。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建立在欲望的满足和利益的追求上,而且奠基于一个全人类共有的人性基础和道德精神依托之上。方其如此,“为万世开太平”才具有一个牢固的道德理性根基。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1)
A . 同舟共济        抵制        不管        异曲同工 B . 同病相怜        抵御        不管        殊途同归 C . 同舟共济        抵御        尽管        殊途同归 D . 同病相怜        抵制        尽管        异曲同工
(2)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2)
A . 对偶、夸张、借代 B . 引用、比喻、排比 C . 比拟、比喻、夸张 D . 对偶、反复、比喻
(3)文中面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   ) (3)
A . 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建立在利益的满足和欲望的追求上,但是奠基于一个全人类共有的人性基础和道德精神依托之上。 B . 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建立在欲望的满足和利益的追求上,而是奠基一个全人类共有的人性基础和道德精神依托之上。 C . 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建立在利益的满足和欲望的追求上,而是奠基于一个全人类共有的道德精神和人性基础依托之上。 D . 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建立在欲望的满足和利益的追求上,而是奠基于一个全人类共有的人性基础和道德精神依托之上。

二、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科技部会同财政部研究制订并印发了《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明确科技评价中要实施分类考核评价,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矫正在科技评价中过度看重论文数量多少、影响因子高低,忽视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等“唯论文”的不良导向。

    2月18日,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要求扭转当前科研评价中存在的SCI论文相关指标片面、过度、扭曲使用等现象,规范各类评价工作中SCI论文相关指标的使用,引导评价工作突出科学精神、创新质量、服务贡献。

    上述两个文件,侧重点虽略有不同,但都剑指“唯论文”及其流弊,都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破五唯”(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进一步落实,有助于推动解决“人才评价制度不合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的现象仍然严重”等问题。

    一段时间以来,不管是在科技评价体系中,还是在科研评价体系中,“唯论文”现象严重。论文数量、被引次数、高被引论文、影响因子等,在项目评审、科技奖励、人才评价、职称评定、绩效考核、学科评估、资源配置、学校排名等诸多方面均已成为核心指标。这种“唯论文”导向,在科技评价中没有做到分类评价、注重实效,在科研评价中没有做到定性与定量结合、综合评价。

    实事求是地讲,论文的重要性非常高,在全世界任何国家和地区,科技界、教育界、学术界没有不重视论文的。论文在世界各国都是衡量科技创新、学术成就、科研成果的重要指标,也是在人才评价、职称评定、学校排名等方面的核心指标。但一个“唯”字,则意味着论文至少是决定性的指标,间接意味着除论文以外的其他工作,即使不是可有可无,也肯定不是那么重要。更值得警惕的是,由于论文成了“命根子”,围绕论文发表产生了无数怪象,形成了一条由代写论文的“枪手”、代发论文的中介和收费的期刊等共同形成的灰色产业链。

    “唯论文”的评价指挥棒,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以论文发表为根本目标的异化现象,败坏学术风气,扭曲了正常评价,背离了学术初心。只问结果、不问过程的评价、评定、评审和奖励机制,某种意义上正是这些问题频生的发动机。因此,改变“唯论文”的科技评价和科研评价机制,更多发挥代表作、同行评议、分类评价等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破除“唯论文”不代表论文不重要了,论文是学术界的“通用货币”,是国际科技竞争和科研竞争的必需要素。如教育部科技司负责人所称,扭转当前科研评价中存在的SCI论文相关指标片面、过度、扭曲使用等现象,破除的是论文“SCI至上”,不是否定SCI,更不是反对发表论文。不发表论文的学术界是不存在的,不发表论文就不可能在国际学术界有中国声音。矫正“唯论文”及其流弊,要谨防产生与国际学术界脱钩的问题,继续鼓励中国学者发表高水平、高质量,有创新价值、体现服务贡献的学术论文。我们需要在破除“唯论文”中寻找更有效的评价机制更好地服务于科技评价、科研评价、人才评价等事关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事项。

(摘编自任孟山《破除“唯论文”顽疾,树立正确评价导向》

(1)下列关于“唯论文”导向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1)
A . “唯论文”导向是将论文数量、被引次数、高被引论文、影响因子等作为在科技评价体系和科研评价体系中的核心指标。 B . “唯论文”导向意味着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被忽视,论文成为决定性指标,除论文以外的其他工作变得不重要。 C . “唯论文”导向在某种程度上催生了一条由代写论文的“枪手”、代发论文的中介和收费的期刊等共同形成的灰色产业链。 D . 破除“唯论文”顽疾,就是要扭转当前科研评价中存在的“SCI至上”观念,改变评价机制,发挥代表作、分类评价等的重要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A . 文章开头由两个文件的印发切入,自然引出下文关于科技评价和科研评价中“唯论文”导向及其流弊的论述。 B . 文章针对科技评价和科研评价中“唯论文”的不良导向,论证了破除“唯论文”顽疾,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重要意义。 C . 文章第四段运用对比论证,对比分析了“唯论文”现象分别在科技评价体系和科研评价体系中的不同体现。 D . 文章行文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述,层层深入,逻辑严密,并在论述过程中做到客观辩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
A . 文中开头提到了两个文件都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破五唯”的进一步落实,彻底解决了人才评价制度不合理的问题。 B . 在全世界范围内,无论科技界、教育界还是学术界都非常重视论文,并将其视为衡量科技创新、学术成就科研成果的核心指标。 C . 正是因为当前评价、评定、评审和奖励机制只问结果、不问过程,所以学术界产生了败坏学术风气、以论文发表为根本目标的异化现象。 D . 矫正“唯论文”及其流弊,并非意味着不用发表论文了,而是要在继续鼓励中国学者发表更好的学术论文的同时,寻找更有效的评价机制。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国第一个基于5G技术的国家级新媒体平台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开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及华为公司在京共同签署合作建设5G新媒体平台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华为公司,合作建设国家级5G新媒体平台。通过联合建设“5G媒体应用实验室”积极开展5G环境下的视频应用和产品创新。“5G媒体应用实验室”在国内选取10个5G试点城市和相应的测试点,建立端到端的应用试验系统。全力推动5G核心技术在央视4K超高清节目传输中的技术测试和应用验证,研究制定基于5G技术进行4K超高清视频直播信号与文件传输、接收、制作技术规范等5G新媒体行业标准,引领5G新媒体技术应用。2019年全国两会前,力争完成“5G媒体应用实验室”各项应用测试。此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已经与三大运营商和华为公司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5G传输测试,均获成功。

    5G代表着移动通信最新最尖端的发展趋势,是当今世界科技发展与竞争的重要领域。其高速率、低时延、大容量的特点将为媒体行业实现新的飞跃提供重大发展契机。2018年10月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功开播4K超高清频道,目前日均播出8小时原创超高清4K节目,为5G网络的商用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资源。

(摘编自《5G新媒体平台开建是怎么回事?》《新民晚报》)

材料二:

    据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0日晚间通报,近日,该公司联合中国联通福建省分公司、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等在中国联通东南研究院实施世界首例5G远程外科手术动物实验。本次手术操作端放置在中国联通东南研究院内,通过5G技术实时传输操作信号,为50公里外孟超肝胆医院的实验动物进行远程肝小叶切除手术。

    目前,福建正抢占5G商用新高点,多个运营商争相在福建探索5G商用。2019年1月1日,中国联通福建省分公司宣布在福州开通联通5G产业互联网专网,并成立中国联通5G创中心(福建)、5G联合实验室,聚焦5G行业应用创断。20天前,中国电信福建公司也携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福州开通了首个SA(独立组网)5G实验网。

    5G商用将带来市场新机遇。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院长刘景丰认为,5G技术在运医疗领城将有广阔的应用空间。中国联通福建省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欧阳恩山也认为,投入商用以后,不仅可以应用在智慧医疗方面,还可以广泛应用在智慧工业、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教育等领城。

(摘编自《福建抢占5G商用新高点,实施全球首例5G远程手术》,中国新闻)

材料三:

    据悉,工信部IMT- 2020(5G)无线技术工作组组长粟欣表示,6G概念研究在今年启动。目前,除中国外,美国、俄罗斯、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也在进行相关的概念设计和研发工作。设想,未来6G技术理论下载速度可以达到每秒1TB,预计2020年将正式开始研发,2030入商用。

    虽然从时间进度上来看,5G网络才是未来10年的关键,但从开始研究6G这点可以看出科研正在路上。3G跟跑、4G并跑的中国,正努力在即将到来的5G、6G时代实现领跑……

(摘编自腾讯新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1)
A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多家企业共同签署合作建设5G新媒体平台框架协议,合作我国首个基于5G技术的国家级新媒体平台。 B . “5G媒体应用实验室”在国内随机选取5G试点城市和相应的测试点,并力争在2019年全国两会前完成实验室的各项应用测试。 C . 世界首例5G远程动物肝小叶切除手术在中国联通东南研究院实施,通过5G技术实时传输操作信号,手术医师在50公里外操控手术。 D . 多个运营商争相在福建探索5G商用,中国电信福建公司联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福建省开通了第一个独立组网5G实验室。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A . 未来央视4K超高清清节目将在传输中应用5G核心技术,此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其他企业历时3个月的5G传输测试已经获得成功。 B . 5G南用将带来市场新机遇,5G在移动通信上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大容量的特点,媒体行业有望借助5G网络实现新的飞跃。 C . 中国6G概念研究才启动,美国、俄罗斯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已经在进行相关的概念设计和研发工作,中国在时间上落后于他们。 D . 5G网络是未来10年的关键,中国成功实施世界首例5G远程外科手术动物实验,说明中国已经在5G研究开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3)中国大力研究开发5G、6G技术有哪些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诗歌鉴赏(共2小题)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食指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洋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

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手中。

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

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

直到这时,直到这时候,

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阵阵告别的声浪,

就要卷走车站;

北京在我的脚下,

已经缓缓地移动。

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

想一把抓住他的衣领,

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

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

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

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

因为这是我的北京,

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1968年12月20日

[注]文化大革命运动后期,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大量城市“知识青年”被有组织的安排离开城市,上山下乡,到农村去劳动、定居。这场带有强制性的运动改写了一代人的命运,使知青一代滋生出文化和政治上的叛逆倾向。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1)
A . 此诗写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时,诗人自己和其他知青一起挤在列车上与北京告别的情形。这是种依依不舍的情感,跟那时整个大时代的气氛合拍。 B .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的手中”,写了依依不舍和亲情,这样的儿女情长是真情流露。 C . “剧烈地抖动”的“北京站”,作为“我”的心灵外化,强烈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震动之巨,表现了那种“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的茫然与无助。 D .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 ,一定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这表现了文学中源远流长的对母爱的眷恋,表露出现实的悲哀与人性的永恒的喟叹。
(2)这首诗的题目中的“四点零八分”有几层含义?请简要概括。
(3)最后一段中“抓”字很突出,诗人想抓住什么?为什么“抓”?这个动作表现了当时诗人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

刘过

满院花香晴昼永,愔愔中亭户无人。谁将心绪管青春?游丝知我懒,江柳也眉颦。

近水远山都积恨,可堪芳草如茵。何曾一日不思君?无书凭朔雁,有泪在罗巾。

[注]①愔愔:寂静无声貌。②游丝:飘荡在空中的蜘蛛丝。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1)
A . “晴昼永”与李清照《醉花阴》中“愁永昼”都写白日漫长,都有表现人物的情感的作用。 B . 上片最后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写蜘蛛丝和江柳,表现了主人公雍容、美丽的特点。 C . 下片最后两句写主人公不知心上人身在何方,欲寄书信而不能,内心悲伤,徒然以泪洗面。 D . 这首抒情小令无忸怩作态的弊病,情感真挚、缠绵,语言平易、清丽,结构紧凑、严谨。
(2)下片前三句是怎样表达主人公的思想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费祎,文伟,江夏那人也。少孤,依族父伯仁。伯仁姑,益州牧刘璋之母也。璋遣使迎仁,仁将祎游学入蜀。会先主定蜀,祎遂留益土,与汝南许叔龙、南郡董允齐名。时许靖丧子,允与祎欲共会其葬所。允白父和请车,和遣开后鹿车给之,允有难载之色,祎便从前请先上。及至葬所,诸葛亮及诸贵人悉集,车乘甚鲜,允犹神色未泰,而祎晏然自若。持车人还,和问之,知其如此,乃谓允曰:“吾常疑汝与文伟优劣未别也,而今而后,吾意了矣。”

    先主立太子,祎与允俱为舍人,迁庶子。后主践位,为黄门侍郎。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逄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诸葛恪、羊衡等才博果辨,论难锋至,祎辞顺义笃,据理以答,终不能屈。权甚器之,谓祎曰:“君天下淑德,必当股肱蜀朝,恐不能数来也。”还,迁为郎中,亮北驻汉中,请祎为参军。以奉使称旨,频烦至吴。建兴八年,转为中护军,后又为司马。值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刃拟仪,仪泣涕横集。祎常入其坐间,谏喻分别,终亮之世,各尽延、仪之用者,祎匡救之力也。

    亮卒,祎为后军师。顷之,代蒋琬为尚书令。琬自汉中还涪,祎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延熙七年,魏军次于兴势,假祎节,率众往御之。光禄大夫来敏至祎许别,求共围棋。于时羽檄交驰,人马擐甲,严驾已论,祎与敏留意对戏,色无厌倦。敏曰:“向聊观试君耳!君信可人,必能办贼者也。”祎至,贼遂退,封成乡候。琬固让州职,祎复领益州刺史。祎当国功名略与琬比十一年出住汉中自琬及祎虽自身在外庆赏刑威皆遥先咨断然后乃行其推任如此。十六年岁首大会,魏降人郭循在坐。祎欢饮沉醉,为循手刃所害,谥曰敬候。

(节选自《三国志·费祎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1)
A . 祎当国/功名略与琬比/十一年/出住汉中/自琬及祎/虽自身在外/庆赏刑威/皆逼先咨/断然后乃行/其推任如此 B . 祎当国功名/略与琬比/十一年/出住汉中/自琬及祎/虽自身在外/庆赏刑威/皆遥先咨断/然后乃行/其推任如此 C . 祎当国/功名略与琬比/十一年/出住汉中/自琬及/祎虽自身在外/庆赏刑威/皆遥先咨断/然后乃行其推任如此 D . 祎当国功名/略与琬比/十一年/出住汉中/自琬及/祎虽自身在外/庆赏刑威/皆遥先咨/断然后乃行/其推任如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A . 字,古代汉族男子行冠礼后,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 B . 庶子,此处指中国古代官职,始于周代。汉为太子属官,称太子庶子、太子中庶子,魏晋南北朝沿置。 C . 延熙,后主刘禅的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时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 . 益州,古代九州之一。《尚书.禹贡》记载九州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 . 费祎修养较深,行事沉稳。费祎与董允一同乘坐简陋的车子去参加许靖儿子的葬礼。董允面有难色不愿上车,而费祎率先上车且沉静如常。 B . 费祎能力突出,深得器重。费祎深受诸葛亮的信任和器重,并委派他出使吴国。费祎凭借着出色的口才,使得善于诘难的诸葛恪等人也不能占据上风,得到孙权的赞赏。 C . 费祎机智聪明,善于调解。魏延与杨仪反目成仇,每次一见面都争论不休。费祎对他们分别劝解,晓以利害,在诸葛亮去世后,让两人发挥了各自的职能作用。 D . 费祎气度不凡,功绩突出。魏军来犯,来敏在双方对弈活动中察探费祎,费祎面无厌倦之色;退魏军后封侯,主持国事功绩名望与蒋琬相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常疑汝与文伟优劣未别也,而今而后,吾意了矣。

②向聊观试君耳!君信可人,必能办贼者也。

五、情景默写(共1小题)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家经典让我们获益匪浅。《论语·学而》中的“”常用来表达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君子应当采取的态度。
(2)韩愈《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位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两句是:“。”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句承上概括风景,一句启下引出周瑜,很有力地收束了上阕。

六、语言表达(共2小题)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行处不超过15字。

疫灾的发生,既受社会规律制约,①。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口密度不断提升,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不仅疫灾流行的频度越来越高,而且疫灾流行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同时,随着人类干扰自然和破坏自然程度的加深,疫病种群不断增多,疫灾的破坏性不断增强。从自然规律看,寒冷期气候变化大,疫灾相对频繁;②,疫灾也相对稀少。同时,有的病原体具有自然疫源性,这类疫病所导致的疫灾流行,③,如鼠疫、血吸虫病等。还有的病原体存活需要较严格的生态环境,这类疫病也有一定的地方性,如疟疾、黑热病、霍乱等。

2、下图是东北某杂志对两个题目问卷调查的结果,请你分析图表,得出结论,并简要地写出你的感想。要求:①语言表达准确、简明;②结论和感想均不得超过20字,句末标点不算。

①结论;②)感想:

七、材料作文(共1小题)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由于疫情很多省份暂未公布高校开学时间,某省教育厅官方微博所发的每一条微博下,都有大量同学在评论中咨询开学的事情。同学们纷纷表达,直到因为疫情而“宅”在家里才发现,曾经抱怨过拥挤的宿舍,现在想来是那么温馨;曾经觉得无聊的课堂学习,现在想来是多么充实;就连总被吐槽的食堂,似乎也还挺好吃的……总而言之,“曾经有一份平平无奇的校园生活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去珍惜,等到失去时才发现,她是多么有魅力!”

人们总是这样,等到失去以后才懂得珍惜。越是基本的日常生活,越觉得是理所当然的存在,也越感觉不到我们对它们的“需要”。这次疫情,可以说给了我们一次重新审视生活的机会。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东北三省2020届三校高三下学期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