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 并序》同步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积累运用(共8小题)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 我们不应该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应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 B . 责任编辑敢对文字部分负责,书籍出版过程中的其他环节他就望尘莫及 , 无可奈何了。 C . 县里下了死命令,限三天内将罪犯捉拿归案,违者严惩不贷 D . 小小说虽小,若认真琢磨,精益求精,也可以创作得独出心裁,玲珑剔透
2、下列各句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辞赋家,一名潜,字元亮,自号靖节先生,因宅旁长有五棵柳树,世人“五柳先生”称之。 B . 陶渊明的作品《桃花源记(并序)》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的社会图景,反应了古代农民的愿望与要求,是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精神结合的典范之作。 C . 辞,是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楚辞体。到了汉代,人们一般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色彩,很像诗,但是压韵和句式比较自由。 D . 毛泽东有诗云“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这里的“陶令”就是陶渊明,因为他做过八十余天的彭泽县令,故以陶令相称。
3、《归去来兮辞》选自《陶渊明集》,作者      ,一名                  时大诗人,浔阳柴桑(现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世称      先生。公元405年他在彭泽县令任上仅八十余日,就辞官回家,社会上流传的“      ”的故事,说的就是这段轶事。


4、《归去来兮辞》中“归去来”的意思是      ,“去来”是一个      。辞是      的一种,一般要      


5、悟已往之不谏,      。实迷途其未远,      


6、      ,鸟倦飞而知还。      ,抚孤松而盘桓。


7、登东皋以舒啸,       。      ,乐夫天命复奚疑。


8、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阳(xún)    荒(wǔ)      惆(zhàng)      耘(zǐ) B . 微(xī)     子(zhì)     盈(zūn)        庭柯(miǎn) C . 颜(yí)     容(xī)      流(qì)         观(xiá) D . (xiù)    西(chóu)    船(zhào)       遑(huáng)

二、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归去来兮辞》中的序言,回答问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 , 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逝。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1)
A . 生生所             资:凭借 B . 程氏妹丧于武昌     寻:寻访 C . 平生之志         愧:愧对 D . 当敛裳逝           宵:连夜
(2)对下列句子中“以”和“其”的意义及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耕植不足自给        ②家叔余贫苦

③实迷途未远        ④未见

(2)
A .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 .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 .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下列各句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 . 非矫厉所得——不是勉强自己致力于事务所能做到的。 B . 皆口腹自役——都因图口腹之饱,而役使自己出来做官。 C .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不久程家妹妹在武昌去世。 D .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受饥挨冻虽然急迫,但违背自己的意志出来做官却带来更大的痛苦。
(4)下列对陶渊明“就官”“去官”原因的分析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4)
A . 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缘由,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爱、家叔引荐、彭泽县离家不远的因素。 B .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如果不是“公田之利,足以为酒”,他是绝对不会去做彭泽令的。 C . 陶渊明辞官最根本的原因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 . 当然其妹新亡,前去奔丧也应成为辞官因素之一。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陶渊明

    君讳嘉,字万年,江夏鄂人也。君少失父,奉母、二弟居。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第十女,闺门孝友,人无能间,乡闾称之。冲默有远量 , 弱冠,俦类咸敬之。同郡郭逊,以清操知名,时在君右,常叹君温雅平旷,自以为不及。逊从弟立,亦有才志,与君同时齐誉,每推服焉。由是名州里,声流京邑。

    太尉颍川庾亮,以帝舅民望,受分陕之重,镇武昌,并领江州,辟君部庐陵从事。下郡还,亮引见,问风俗得失。对曰:“嘉不知,还传当问从吏。”亮以塵尾掩口而笑。诸从事既去,唤弟翼语之曰:“孟嘉故是盛德人也。”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旬有余日,更版为劝学从事。时亮修学校,高选儒官,以君望实,故应尚德之举。

    举秀才,又为安西将军庾翼府功曹,再为江州别驾、巴丘令,征西大将军谯国桓温参军。君色和而正,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游龙山,参佐毕集,四弟二甥咸在坐。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吹君帽堕落 , 温目左右及宾客勿言,以观其举止。君初不自觉,良久如厕,温命取以还之。廷尉太原孙盛为谘议参军,时在坐,温命纸笔,令嘲之。文成温,温以着坐处。君归,见嘲笑而请笔作答,了不容思。文辞超卓,四座叹之。奉使京师,除尚书删定郎,不拜。孝宗穆皇帝闻其名,赐见东堂,君辞以脚疾,不任拜起 , 诏使人扶入。

    君在朝 然仗正顺而已门无杂宾尝会神情独得便超然命驾径之龙山顾景酣宴造夕乃归后以疾终于家年五十一。

    赞曰:孔子称:“进德修业,以及时也。”君清蹈衡门 , 则令问孔昭;振缨公朝 , 则德音允集。道悠运促,不终远业,惜哉!仁者必寿,岂斯言之谬乎!

(选自《陶渊明集》,有删节)

【注】①冲默:淡泊恬静。②远量:大量。③不任拜起:不能担任拜见的礼节。④清蹈衡门:指隐居在家之时。⑤令问孔昭:美好的名声很显著(即美名远扬)。⑥振缨公朝:指出仕为官。⑦德音:道德声誉。

(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1)
A . 由是名州里              冠:位居第一 B . 时亮修学校              崇:重视 C . 有风吹君帽堕落            堕落:脱落 D . 文成温,温以着坐处      示:告诉
(2)下列语句中,全都表明孟嘉“冲默”品性的一组是(    )

①人无能间,乡闾称之

②嘉不知,还传当问从吏

③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

④以君望实,故应尚德之举

⑤奉使京师,除尚书删定郎,不拜

⑥君辞以脚疾,不任拜起

(2)
A . ①④⑥ B . ③⑤⑥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⑤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 . 孟嘉虽然少年丧父,但是对母亲非常孝顺,对兄弟友爱,得到了乡里人的称赞;他恬淡且有气量,令同辈人敬重。 B . 孟嘉与同郡的郭逊及其堂弟郭立在当时的名声相当,但二人对孟嘉十分推重与佩服,都认为自己的才德不如孟嘉。 C . 孟嘉曾任江州别驾、巴丘县令,征西大将军谯国人桓温的参军。孟嘉被桓温看重,是因为他为人和气而且正派。 D . 孟嘉无论在朝做官还是隐居在家,道德声誉都很高;但由于早逝,没能成就一番大业,让人感到十分可惜。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君在朝 然仗正顺而已门无杂宾尝会神情独得便超然命驾径之龙山顾景酣宴造夕乃归后以疾终于家年五十一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讳嘉,字万年,江夏鄂人也。

②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

③见嘲笑而请笔作答,了不容思。文辞超卓,四座叹之。

三、语言表达(共1小题)

1、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读书人所需要警惕的是,只把做官当作了读书的目的,①      。读书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对一个人精神情怀的陶冶与涵养,在于帮助一个人获得高尚的品格、卓越的识见,以及因为对自然社会的洞悉了解而养成的既有所敬畏又无所挂碍的智慧与勇气。书读得好不好,理解得对不对,②      。如果把读书与实践加以割裂,那么既是对学习资源的一种浪费,③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 并序》同步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