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6章第3节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同步练习

年级:八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在四川汶川(30.6°N,103.3°E)发生8级强烈地震,并引发周边地质灾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截止到5月17日,全国各地支援灾区捐款捐物总价值已超过60亿元人民币。据此回答:地震发生地区位于(    )

A . 季风区和非季风过渡地带 B . 地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 C . 长江支流岷江与干流交汇处 D . 亚欧板块内部的川西高原附近
2、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在四川汶川(30.6°N,103.3°E)发生8级强烈地震,并引发周边地质灾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截止到5月17日,全国各地支援灾区捐款捐物总价值已超过60亿元人民币。据此回答:地震发生时,东半球所处区域(     )

A . 全部处在5月12日 B . 大部分处在5月12日 C . 少部分处在夜半球 D . 大部分处在夜半球
3、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在四川汶川(30.6°N,103.3°E)发生8级强烈地震,并引发周边地质灾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截止到5月17日,全国各地支援灾区捐款捐物总价值已超过60亿元人民币。据此回答:地震发生地区当天与下列几个日期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接近的是(    )

A . 1月28日 B . 4月15日 C . 8月3日 D . 10月17日
4、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在四川汶川(30.6°N,103.3°E)发生8级强烈地震,并引发周边地质灾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截止到5月17日,全国各地支援灾区捐款捐物总价值已超过60亿元人民币。据此回答:
该地震使震中附近河流沿岸多处发生滑坡崩塌,致使河流堵塞,其最大潜在威胁是(   )

A . 滑坡体与河水一起形成泥石流 B . 土坝堵塞河道,上游水位上涨,易诱发地震 C . 土坝不牢,跨坝后洪水飞泻直下,危及下游地区 D . 多处堰塞湖拦水,致使下游地区干旱缺水
5、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在四川汶川(30.6°N,103.3°E)发生8级强烈地震,并引发周边地质灾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截止到5月17日,全国各地支援灾区捐款捐物总价值已超过60亿元人民币。据此回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震后灾区的光缆干线网和微波干线网讯中断,严重影响与灾区联系 B . “时间就是生命”,救灾物质主要靠航空运输到达灾区 C . 利用对灾区全天候航空拍摄,可以全时性指导救灾 D . 该地震会引发滑坡、泥石流、海啸等地质灾害
6、重庆市属于(    )

A . 亚热带季风气候 B . 温带季风气候 C . 热带季风气候 D . 温带大陆性气候
7、重庆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城市,其发展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

A . 位于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 B . 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曾设陪都在此 C . 附近矿产资源丰富 D . 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
8、重庆的王先生利用五一黄金周期间到武汉,想顺便饱览长江三峡风光,他应选用的交通工具是(    )

A . 汽车 B . 火车 C . 轮船 D . 飞机
9、四川盆地的土壤类型为(    )
A . 黑土 B . 紫色土 C . 红壤 D . 黄土
10、四川盆地冬季暖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纬度因素 B . 海陆因素 C . 地形因素 D . 洋流因素
11、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事物很多都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读下面两幅图,50元人民币上景观所在省级行政单位和图中汽车牌照的属地分别为  (   )


A . 四川、重庆 B . 广西、西藏 C . 西藏、重庆 D . 云南、重庆
12、沿江“汽车工业走廊”是以哪些主要城市构成的(  )

A . 上海、武汉、重庆、四川 B . 上海、南京、武汉、重庆 C . 马鞍山、武汉、重庆、攀枝花 D . 上海、南京、马鞍山、武汉
13、下列被称为我国“三大火炉”的城市是(  )

A . 上海、重庆、南京 B . 武汉、重庆、南京 C . 九江、重庆、南京 D . 成都、武汉、南京
14、下列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是( ) 

A . 长江三峡水电站 B . 重庆永川大佛寺 C . 重庆大足石刻 D . 重庆永川茶山竹海
15、下列关于图中四个铁路枢纽的名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包头、②上海、③成都、④重庆 B . ①银川、②南京、③武汉、④重庆 C . ①包头、②上海、③武汉、④重庆 D . ①包头、②南京、③武汉、④成都
16、长江上、中、下游经济产业带的核心分别是( )

A . 上海、南京、武汉 B . 重庆、武汉、南京 C . 上海、武汉、重庆 D . 重庆、武汉、上海
17、长江沿江四大城市从上游到下游的排序,正确的是:(   )

A . 武汉、重庆、南京、上海 B . 重庆、南京、武汉、上海 C . 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D . 南京、重庆、武汉、上海
18、从长江上游顺流而下,沿途可以参观的大型钢铁工业基地依次是(   )
A . 重庆 攀枝花 武汉 上海 B . 攀枝花 重庆 武汉 上海 C . 重庆 马鞍山 武汉 上海 D . 攀枝花 马鞍山 重庆 上海
19、四川居民爱吃辣椒的原因(  )
A . 当地盛产辣椒,形成吃辣椒的习惯 B . 四川为湿润地区,有利于辣椒生长 C . 四川多山地,吃辣椒有利于健身 D . 四川冬季寒冷潮湿,吃辣椒可以驱寒抗风湿
20、下列关于成渝经济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资源丰富 B . 海运便利 C . 工业发达 D . 劳动力充足
21、下列城市中,对成渝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的是(    )

A . 汉中、攀枝花 B . 汶川、南川 C . 内江、宜宾 D . 成都、重庆
22、下列铁路干线中,没有经过成都的是(     ) 

A . 成昆线 B . 成渝线 C . 陇海线 D . 宝成线
23、不在成渝地区的工业中心是(    )

A . 唐山 B . 绵阳 C . 成都 D . 重庆
24、成渝经济区的实质是以重庆、成都两个超大城市为中心,以重庆城市群、成都都市圈、成内渝经济带、成德绵城市带以及川南城市群等多个城市群落为主体的超大城市群。2011年新春伊始,四川、重庆两地《政府工作报告》都聚焦川渝工作,成渝经济区2011年进入实质运作。读图,回答:

下列关于成渝经济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西部人口最为稠密、产业最为集中、城镇密度最高的区域  ②成渝两市在经济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成都在科技、文化教育方面优势明显,重庆制造业基础雄厚  ③该经济区地质条件复杂,多地质灾害  ④该经济区可建成为能源基地、重型装备制造基地、国防科技工业基地、以IT产业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25、成渝经济区的实质是以重庆、成都两个超大城市为中心,以重庆城市群、成都都市圈、成内渝经济带、成德绵城市带以及川南城市群等多个城市群落为主体的超大城市群。2011年新春伊始,四川、重庆两地《政府工作报告》都聚焦川渝工作,成渝经济区2011年进入实质运作。读图,回答: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成渝经济区完全有可能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但该经济区的建成需要具备的前提条件有(    )

①城市政府之间的组织协调  ②成渝两市之间快速交通通道的建成  ③川南城市群的发育形成  ④承接长三角的产业转移

A . ①②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二、综合题(共6小题)

1、

读成渝地区简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示区域内的世界遗产?

(2)简述该地区河流主要的水文特征。

(3)图中铁路甲是      ,该铁路线的修建有哪些重要意义?      

2、下图为成渝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重庆市发展机械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2)山城重庆近年来,采取“削山头、造平地”等方式利用土地。这对城市建设有哪些好处?

(3)2014年9月12日以来,我国西部多地持续出现强降雨天气,其中四川盆地中东部、重庆东南部甚至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试分析华西地区秋季多雨的主要原因。

(4)四川盆地是我国种植甘蔗纬度最高的地区,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3、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成渝地区简图

材料二:李冰修都江堰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摘自《华阳国志》卷三《蜀志》

材料三:川气东送被列为继西电东送、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五大工程。该工程西起四川普光气田,跨越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6省2市,管道总长2170公里,年输送天然气120亿立方米,相当于2009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的

(1)材料一中的等温线,属于      (一、七)月,M处气温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偏      (高、低),原因是      

(2)形成该地区水电站众多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3)四川省输出最多的非可再生能源是      ,该能源最合理的运输方式是      ;简述能源跨区域调配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4)成渝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      ,根据材料,运用地理原理分析成都平原在古代成为“天府之国”的有利条件:      

4、读川渝地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平武到盐源画一条线可把四川分成川西和川东两个区域,川东人口稠密,而川西人口稀少,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2)图示东部区域是我国年太阳辐射量最少的地区,成语“蜀犬吠日”说的就是这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3)城市①是我国著名的钢铁工业基地之一,其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制约该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4)图中虚线箭头为南水北调的西线方案,该方案主要解决      地区水资源不足问题,与东线和中线方案相比,该方案的最大优点是      
5、材料一  2009年底至2010年初,我国桂、滇、黔、川、渝地区出现持续干旱,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

材料二  中国沿32°N纬线地形剖面图。

材料三  “十一五”规划决定沿长江修建沿江铁路,到时,从武汉到上海,乘火车需8小时。

(1)图中①②③表示的地形区是:①                    

(2)西南地区的持续干旱,会给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3)我国的商品粮基地③地区分布较多,试分析该地区形成商品粮基地的自然条件以及“中粮西运”对西部地区的积极意义。

(4)试分析沿江铁路的修建对中部地区有何经济意义?

(5)地处③地区的上海2010年成功举办世博会,举例说明举办世博会对上海市三大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6、读川渝区域图和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川渝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处亚热带,该地区及周边构成以山地、盆地、丘陵为主的地形状态。山多河多,地势高差大。该地区东部和南部的喀斯特地貌山区则分布着典型的石林、峰林、洼地、残丘、落水洞、溶洞、暗河等喀斯特景观。

材料二:川渝地区主要自然资源潜在价值与全国比较

地区

资源潜在总值占全国比重(%)

资源人均潜在值(全国平均数为100)

资源结构(%)

农林牧资源

矿产水能资源

全国

100

100

65.1

34.9

四川、重庆

15.78

147.4

43.1

56.9

(1)根据图1所示的5个海拔区间中,海拔高度在      m之间的地域,人口密度与海拔增加成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人口密度负相关最明显的是      m的区间。
(2)考虑自然因素的影响,如果建设同等级的高速公路,单位里程造价最低的地区是( ) (2)
A . 山东丘陵 B . 珠江三角洲 C . 川渝地区 D . 华北平原
(3)图中M城所在区域是该地区重要的工业区之一,试分析其形成与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4)图中P城所在区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P城市所在的平原农业地域类型是      ;分析其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      
(5)根据所给材料,简要分析川渝地区如何利用当地资源优势进行区域开发。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6章第3节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