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甘肃省兰州市永登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年级:高一 学科:物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在人类认识运动的过程中,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应用了抽象思维、数学推理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被誉为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标志着物理学真正的开始.采用这一研究方法的科学家是(   )

A . 亚里士多德 B . 牛顿 C . 爱因斯坦 D . 伽利略
2、在下列研究中,可以视为质点的是(   )

A . 研究乒乓球的旋转 B . 研究运动员的跨栏动作 C . 研究流星的坠落轨迹 D . 研究蝴蝶翅膀的振动
3、如图所示,静止站在地面的人仰头看一座高楼时,感到高楼正向一边倾斜,这是由于天空中的云朵在飘动,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高楼是绝对静止的 B . 高楼相对于人在运动 C . 高楼相对于地面在运动 D . 高楼相对于云朵在运动
4、以下的计时数据中指时间间隔的是(   )

A . 第十一届全运会在山东济南举行,共持续13天 B . 第5届东亚运动会开幕式于2009年12月5日晚上8点开始在香港维多利亚港举行 C . K9661次列车到达永登站是晚上7点过10分 D . 在一场NBA篮球赛开赛8分钟时,姚明投中第三个球
5、下列关于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平均速度 = ,当△t充分小时,该式可表示t时刻的瞬时速度 B . 匀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 C . 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 D . 平均速度的大小就是平均速率
6、

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0﹣60s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b加速时,物体a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的加速度 B . 40s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 C . 60s时,物体a在物体b的前方 D . 40s时,a、b两物体的速度相等,相距200m
7、

甲乙两个质点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   )

A . 乙比甲运动得快 B . 2 s末乙追上甲 C . 2 s末甲、乙在再次相遇前相距最远 D . 乙追上甲时距出发点40 m远
8、

如图所示,为A,B,C三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x﹣t图象,则在0﹣t0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三个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 B . 三个物体的平均速率相等 C . 三个物体始终沿着同一方向运动 D . t0时C物体的速度比B物体的速度大

二、实验题(共2小题)

1、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用手拖动纸带打点.

(1)本实验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墨粉纸盘)、还必须使用的主要仪器有      电源(填“交流”或“直流”)和      

(2)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
A . 拖动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 B . 纸带上的打点密集说明纸带运动速度较大 C . 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时,再拖动纸带 D . 实验使用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2、

某同学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各计数点到A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则由纸带可知(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D点的速度vD=      m/s;

(2)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      m/s2

三、计算题(共3小题)

1、某人从一竖直枯井的井口处静止释放一石头并开始计时,经2.5s听到石头落底声.不计空气阻力及声音传播的时间,重力加速度g=10m/s2 . 求:

(1)枯井的深度H;

(2)石头落底前瞬间的速度v;

(3)石头在落底前最后1s内下落的高度h.

2、汽车以v0=16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运动,刹车后经2s速度速度变为8m/s,已知汽车在刹车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不变.求:

(1)刹车过程中汽车的加速度.

(2)刹车8秒后汽车的位移大小.

3、

从斜面上某一位置每隔0.1s释放一颗小球,在连续释放几颗后,斜面上正在运动着的小球如图所示.现测得AB=15cm,BC=20cm,已知小球在斜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所有小球加速度大小相同,求:

(1)小球的加速度;

(2)B球此刻的速度;

(3)D、C两球此刻相距多远?

(4)此刻A球上面正在运动着的小球共有几颗?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2017学年甘肃省兰州市永登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