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b卷)
年级:九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
1、下列仪器中,具有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多量的液体三种用途的是( )
A . 试管
B . 量筒
C . 烧杯
D . 烧瓶
2、塑化剂是被禁止添加在食品里的,塑化剂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 无色液体
B . 有慢性毒性
C . 熔点为﹣50℃
D . 能溶于酒精
3、下列对化学变化本质特征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有能量的变化
B . 物质的颜色和状态发生变化
C . 有新物质生成
D . 发光、发热
4、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 . 物质的运动规律和光电现象
B . 生命有机体的形成和功能
C . 矿产资源的分布
D . 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
5、某学生俯视量筒内液体读数为20mL,则实际液体体积为( )
A . 小于20mL
B . 大于20mL
C . 等于20mL
D . 无法判断
6、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 液氧
B . 空气
C . 纯净水
D . 硫
7、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其中可供人呼吸的成分是( )
A . 氧气
B . 二氧化碳
C . 氮气
D . 稀有气体
8、下列属于“空气污染指数”需要监测的污染物是( )
A . 氧气
B . 可吸入颗粒物
C . 二氧化碳
D . 稀有气体
9、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 . 水
B . 二氧化碳
C . 液氧
D . 二氧化硫
10、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B .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 . 冰和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D . 固体物质的分子肉眼看得见,气体物质分子看不见
11、下列不是构成原子的微粒是( )
A . 质子
B . 电子
C . 离子
D . 中子
12、如图是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对镁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核外有3个电子
B . 核电荷数为12
C . 带12个单位正电荷
D . 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最外层上的2个电子
13、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
B . 化学变化中分子一定发生变化
C . 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
D . 分子的体积一定大于原子的体积
14、碳(C﹣12)原子的质量为ag,某原子的质量为bg,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 bg
B .
g
C .
D .
g



15、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 O
B . N2
C . 2He
D . Fe
16、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单质,后者是化合物的是( )
A . 冰、空气
B . 一氧化碳、氮气
C . 纯净水、铁粉
D . 氧气、氧化钙
17、下列关于氧气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氧气用于火箭发射,是利用氧气的可燃性
B .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点燃或加热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 . 氧气能够用于登山或潜水
D . 氧气能够用于抢救危急病人,是利用它能够呼吸
18、下列药品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是( )
A . 过氧化氢
B . 水
C . 氯酸钾
D . 高锰酸钾
19、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中,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
A . 碳+氧气
二氧化碳
B .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C . 石蜡+氧气二
氧化碳+水
D . 过氧化氢
水+氧气




20、放置地面上的木炭并没有发生燃烧,说明燃烧缺少的条件是( )
A . 没有可燃物
B . 没有与氧气接触
C . 温度未达到木炭的着火点
D . 以上三个条件都缺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请从H、C、O、Ca四种元素中选一种或几种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
(1)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2)金属氧化物
(3)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
(4)用于食品保鲜的气体 .
2、现有下列仪器,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用于少量试剂相互反应所需的容器是 ;
(2)加热少量水需要用 ;
(3)量取8.5mL稀盐酸用 ;
(4)不能加热,不能做反应容器的是 .
3、水是生命之源,请填写与水有关的内容:
(1)水发生部分结冰变化后形成的冰和水混合体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组成水的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3)区别硬水和软水最简便的方法是用 ;
(4)自来水厂常用ClO2消毒,ClO2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 .
4、空气污染往往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其危害很大.空气污染包括 、 和生活污染等,导致空气中含有过多的 .碳氧化物、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等,空气质量的好坏用空气污染指数表示,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 .
5、原子是 中的最小微粒,原子的质量由 决定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是由 决定的,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 .
三、简答题(共4小题)
1、小文在学习“燃烧与灭火”的内容时,做了以下实验,用两种不同方法熄灭蜡烛火焰.以上实验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实验1 ;
实验2 .
2、以下是小明同学对实验室制取氧气所必须满足的条件进行的总结.你认为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说明原因:
(1)必须加热
(2)必须使用催化剂
(3)必须用排水法收集
(4)反应物中必须含有氧元素 .
3、为测定空气成分按如图进行实验,通过实验现象和题给信息,按要求回答问题:


(1)指出图中仪器的名称:a b
(2)将燃烧匙中过量的红磷点燃后放在燃烧装置内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3)反应后冷却打开弹簧夹,容器中的水会进入,达到反应装置容积的 .若结果偏小可能原因是 (写一条即可)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
四、计算题(共1小题)
1、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遇热易被破坏,人体缺乏维生素C可能引发多种疾病,它的化学式是C6H8O6 . 计算:
(1)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1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3)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