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湖北省黄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为了践行“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小张、小王、小李从同一地点A沿同一道路同时出发,最终都到达地点B,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0km/h的速度匀速前进,小王以5m/s的速度跑步匀速前进,小李以每分钟通过0.6km的速度骑自行车匀速前进,则( )
A . 小张先到达B地
B . 小王先到达B地
C . 小李先到达B地
D . 三人同时到达B地
2、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 )
A . 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B . 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C . 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D . 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3、在接听熟人的电话时,从声音的特点上,容易辨别对方是谁,其原因是( )
A . 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不同
B . 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频率不同
C . 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响度不同
D . 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音色不同
4、在下列的四个图象中,表示萘熔化的图象是( )
A .
B .
C .
D .




5、“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遨游太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
B . “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C . “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D . “神舟飞船”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6、在正常情况下,人的眼睛离书本的距离为25cm时,看的清楚,不容易疲劳,这个距离叫明视距离.人刮胡子时应( )
A . 使平面镜到眼的距离为25cm左右
B . 使平面镜到眼的距离为50cm左右
C . 使平面镜到眼的距离为12cm左右
D . 因为像的大小不变,所以平面镜到眼的距离远近都一样
7、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
A .
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
B .
屋檐下形成的“冰柱”
C .
阳光下花草上的露珠逐渐“消失”
D .
冰雪遇暖消融




8、如图中能正确表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是( )
A .
B .
C .
D .




9、火车的车厢长22m,当列车静止时,一位同学从车厢的某一端匀速走到另一端,所用的时间是20s,如果该列车以10m/s的速度沿平直的轨道匀速运动时,该同学仍以原来的走法,从车厢的某一端走到另一端所用的时间为( )
A . 11 s
B . 10 s
C . 20 s
D . 22 s
10、小明通过阅读课本了解到小孔会成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像,为了验证这个说法,他准备制作一个LED屏作为物体进行研究,下列关于LED屏制作形状的选择最适合的是( )
A .
B .
C .
D .




11、玻璃在200℃时熔化,当温度升到300℃时还没有熔化完,由此可知( )
A . 玻璃变大了
B . 玻璃是晶体
C . 玻璃是非晶体
D . 玻璃难熔化
12、体现我国人民聪明才智的地下灌溉工程﹣﹣坎儿井,其最大的优点是( )
A . 减少流水中的蒸发和渗漏
B . 输水量可增大
C . 土地不用再浇灌
D . 输水速度增快
13、在两块夹角为α的平面镜A和B的镜面前方对角线上有一点光源,欲使点光源和它在两平面镜中的像构成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那么两平面镜夹角α只可能是( )
A . 120°
B . 90°
C . 60°
D . 45°
14、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关于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s1、后半段路程s2和全程s的平均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 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大
B . 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
C . 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
D . 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米/秒.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 能够传声,而且传声速度比在空气中要 (填“快”或“慢”).
2、对甲、乙、丙三块晶体加热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 可能是同种物质,这两块晶体中 的质量较大.
3、张平同学学了“声学”知识后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小实验.A是一根固定桌面上的橡皮筋,另一端用细绳绕一个定滑轮连着一个小盘B,在小盘中逐渐地增加小石子或硬币,就能利用竹片在橡皮筋上弹出不同的声音.解释:
(1)这些声音主要区别是 不同;
(2)声音有这些区别的原因是 .
4、严冬时节,玻璃窗的内表面常结一层冰花,这是由于室内的水蒸气 生成的,有时又可看到竖直的冰痕,这是由室内的水蒸气先 ,再在沿玻璃下淌的过程中 而成的.
5、一著名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起跑时的速度是9m/s,中途的速度是8m/s,最后冲刺的速度是12m/s.如果他的成绩是10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km/h.
6、紫金山天文台2009年6月13日通报:2009年7月22日,我国将出现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能够解释日食现象的是光的 传播理论.如图所示,位于地球上A区域的人看到的是日 食,位于B区域的人看到的是日 食.
7、某一时期,常州开往黄山的202次旅游列车,当天晚上从常州发车,第二天早晨到达黄山,全程运行506km,列车时刻表如下表所示.求:
(1)202次列车运行全程的时间是 h.
(2)列车运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常州 | 南京 | 黄山 | ||
202次 | 到点时间 | 22:02 | 次日7:10 | |
发车时间 | 20:10 | 22:19 |
8、如图所示,将话筒接在法波器的输入端,用不同的乐器对这话筒发车声音的波形图,根据波形图可知,三种乐器发声的 和 相同, 不同.(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三、作图题(共3小题)
1、如图所示,AO是入射光线,O为入射点,在图中画出AO的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在反射角内标上β)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3、如图所示,水平地面MN上有一光源S.在光源右侧放置一个不透明的物体A.地面上方有一与地面平行的平面镜PQ,试标出物体A右侧地面被光源S照亮的范围O1O2 , 并画出光路图.
四、探究与实验题(共2小题)
1、在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用了下面两组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出了水沸腾时的温度﹣时间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
(1)为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小明应选择的装置是 (选填“甲”或“乙”),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相互交流时,有的小组觉得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两条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① ②
(2)水沸腾时的温度如图乙所示,为 ℃,说明此时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3)实验时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烧杯底部,则测得试管内水的温度值 .(填“偏大”、“偏小”)
(4)沸腾是从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现象,他们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应该是图丁中的 图.从实验可得出,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 热,但温度 .
2、小丽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台上,再取两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薄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从蜡烛A所在的位置看向薄玻璃板观察到A的像A′,A′是由于光射到玻璃表面发生 形成的;
(2)小丽将蜡烛A逐渐向玻璃板靠近时,蜡烛A的像将逐渐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薄玻璃板的方向移动;
(3)当薄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事,小丽移去蜡烛B,并在蜡烛B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4)把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将会看到图示的现象,这说明: .
五、计算题(共2小题)
1、在平直双轨线轨道上,甲、乙两列车以大小相同的速度匀速反向行驶,甲车鸣笛后5s,乙车上人听到,再过40s,两车恰好相遇而错车.
(1)求列车的速度是多少?
(2)甲车鸣笛时两车间距离.
2、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为此,湖北高管近年来加大了道路限速监控管理,一种是“定点测速”,即监测汽车在某点的车速;另一种是“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15km,全程限速120km/h,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B的速度分别为100km/h和110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
(1)采用“定点测速”,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会不会被判超速?
(2)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0
(3)停在公路旁的公安巡逻车定点测速时,利用超色波可以监测车速:巡逻车上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就能测出车速.在图(b)中,P1、P2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测速仪检测到的P1、P2经反射后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与P2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9s,根据图(b)可知:tpin1=0.3s,tpin2=0.2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假设被测汽车沿直线匀速行驶.则给车速度为多少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