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

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 .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 .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 D . 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
2、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 . 6m/s B . 6.25m/s C . 6.75m/s    D . 7.5m/s
3、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 .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 . 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 . 速度与路程成反比
4、冬天,小明从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他的眼镜片上出现了一层薄雾,一会儿薄雾又消失了.上述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 . 先凝固,后升华 B . 先液化,后汽化 C . 先凝固,后蒸发 D . 先凝华,后升华
5、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只听声音就能判断保温瓶里水位的高低,是因为(   )

A . 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B . 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C . 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D . 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6、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正常人脉搏的跳动是每秒65次 B . 适合人们洗澡的水温为70℃ C . 正常中学生手掌的宽度为30cm D . 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
7、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北运动,看到乙车向南运动.由此可判断(   )
A . 甲、乙两车都向南运动 B . 甲、乙两车都向北运动 C . 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D . 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8、在月球的表面主要有岩石和尘埃,有人说,飞来的流星打在月球表面的岩石上,会像无声电影一样,在其附近听不到一点声响,这是因为(   )
A . 月球表面的岩石受到流星的撞击不发声 B . 流星撞击岩石的声音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 . 月球表面附近空间没有空气,缺少传播声音的介质 D . 原因不明
9、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景海鹏成为首个三次升空的航天员.他与队友陈冬在太空对话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景海鹏说话的声音是因为声带振动 B . 当景海鹏在舱外行走时,他的指令是通过空气传给陈冬的 C . 在天宫二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一定是340m/s D . 陈冬说话的声音很大是因为他的声音频率很高
10、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久了的白炽灯灯丝因熔化而变细 B .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是放热过程 C . 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是吸热过程 D . 冬天,教室窗户的玻璃外表面经常会“出汗”
11、我们观看百米赛跑时,判断谁跑得快的根据是(   )
A . 速度的大小 B . 跑完相同的距离需要时间的多少 C . 在相同的时间内,跑过的距离的长短 D . 跑过相同的距离比较平均速度的大小
12、下列所示四幅图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 春天来了,冰雪消融   B . 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 C . 冬天,树枝上形成“冰挂”   D . 北方冬天美丽的“雪淞”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即使在0℃以下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这是      现象,在此过程中,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夏天的早晨,花草上会出现晶莹剔透的露珠,露珠的形成属于      现象.
2、科学家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深度是       m.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
3、蚊子和牛叫声的区别是:牛叫声音的音调比蚊子      ,而响度比蚊子      
4、用硬塑料片在梳子齿上划动可发出声音,用力划比轻轻划的声音的       大,快划比慢划的声音的      高.

5、人们在挑西瓜时,常用手拍打西瓜,凭经验就知道西瓜是否成熟,这是因为成熟度不同的西瓜被拍打时发出的声音的            都不同.
6、诗句“枯藤老树昏鸦”中,以老树为参照物,枯藤是      的,诗句“小桥流水人家”中,以小桥为参照物      是运动的.
7、全国铁路已进行多次大提速,“一站式直达城际特快列车”的车次前都以字母“Z”,其中Z85次和Z86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

车次

运行区段

北京        苏州

苏州       北京

运行距离

Z85次

北京到        苏州

Z85次

19:35开

次日6:55到

Z86次

19:28开次日6:51到

1379km

根据上述列车运行时刻表所提供的信息可知:

Z85次列车从北京到苏州所用的时间是       h,它的平均速度约等于       km/h.Z85次和Z86次列车的平均速度中      次列车稍大.

8、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这层霜是由      经过       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       (选择:“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       (选择“内侧”、“外侧”、“内、外侧”).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1、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如表


小车由甲至乙

小车由乙至丙

小车由甲至丙

路程S/cm

26

      

      

时间t/s

      

4

      

平均速度v/(cm/s)

      

      

15

(2)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否做匀速运动      (填“是”或“不是”).

(3)该实验所用的测量工具是            

2、如图所示,小明与小红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 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理由是:      
3、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第      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      (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      有关.

4、小亮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
(1)如图所示,是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是      ℃.

(2)他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其中第       min数据是错误的.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92

93

94

95

96

97

98

 98

 93

 98

 98

(3)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水沸腾过程中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4)实验中水加热时间过长,其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
5、在探究甲和乙两种物体熔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甲的温度/℃

70

72

74

76

78

78

78

78

81

84

87

乙的温度/℃

70

71

73

74

76

77

79

82

84

86

89

(1)在甲和乙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      (填“甲”或“乙”).
(2)该晶体的熔点为      ℃.
(3)该晶体在76℃时,它处在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4)固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      热量.(选填“放出”或“吸收”)

四、综合应用题(共2小题)

1、如图所示的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含义是什么?按交通规则要求,从交通标志牌的地方到东岳庙需要多少分钟?

2、一辆汽车以15m/s的速度正对山崖行驶,鸣笛后2s听到回声,求:
(1)鸣笛处距山崖多远?
(2)听到回声时,距山崖多远?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2017学年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