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7-2018学年高三文数一轮复习诊断调研联考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集合
,
,则
中元素的个数为( )



A . 0
B . 1
C . 2
D . 3
2、已知
,复数
,若
,则
( )




A .
B .
C .
D .




3、某城市收集并整理了该市2017年1月份至10月份各月最低气温与最高气温(单位:
)的数据,绘制了下面的折线图。

已知该市的各月最低气温与最高气温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则根据该折线图,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 最低气温与最高气温为正相关
B . 10月的最高气温不低于5月的最高气温
C . 月温差(最高气温减最低气温)的最大值出现在1月
D . 最低气温低于
的月份有4个

4、在
中,角
,
,
的对边分别为
,
,
,若
,
,且
,则
( )











A . 2
B . 3
C . 4
D . 6
5、《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阳马,广五尺,袤七尺,高八尺,问积几何?”其意思为:“今有底面为矩形,一侧棱垂直于底面的四棱锥,它的底面长、宽分别为7尺和5尺,高为8尺,问它的体积是多少?”若以上的条件不变,则这个四棱锥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A .
平方尺
B .
平方尺
C .
平方尺
D .
平方尺




6、定义
表示不超过
的最大整数,
,例如
,
,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入的
,则输出的
( )







A .
B .
C .
D .




7、若对于任意
都有
,则函数
图象的对称中心为( )



A .
(
)
B .
(
)
C .
(
)
D .
(
)








8、设
,
满足约束条件
若
取得最大值的最优解不唯一,则实数
的值为( )





A .
或
B .
或
C .
或
D .
或2







9、函数
的部分图象大致是( )

A .
B .
C .
D .




10、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
A .
B .
C .
D .




11、过抛物线
(
)的焦点
作斜率大于
的直线
交抛物线于
,
两点(
在
的上方),且
与准线交于点
,若
,则
( )













A .
B .
C .
D .




12、已知函数
与函数
的图象上存在关于
轴对称的点,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为(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在
中,
,
,则
.




2、一只蜜蜂在一个正方体箱子里面自由飞行,若蜜蜂在飞行过程中始终保持在该正方体内切球范围内飞行,称其为“安全飞行”,则蜜蜂“安全飞行”的概率为 .
3、若
,
,则
.



4、设
,
分别是双曲线
(
,
)的左、右焦点,过
的直线
与双曲线分别交于
,
,且
在第一象限,若
为等边三角形,则双曲线的实轴长为 .











三、解答题(共7小题)
1、已知等差数列
的公差不为零,
,且
,
,
成等比数列.





(1)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2)若
,求数列
的前
项和
.




2、从某校高中男生中随机选取100名学生,将他们的体重(单位:
)数据绘制成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

(1)估计该校的100名同学的平均体重(同一组数据以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作代表);
(2)若要从体重在
,
,
三组内的男生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6人组成一个活动队,再从这6人中选2人当正副队长,求这2人中至少有1人体重在
内的概率.




3、如图,在三棱台
中,
,
分别是
,
的中点,
,
平面
,且
.









(1)证明:
平面
;


(2)若
,
为等边三角形,求四棱锥
的体积.



4、如图,椭圆
:
(
)的焦距与椭圆
:
的短轴长相等,且
与
的长轴长相等,这两个椭圆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为
,直线
经过
在
轴正半轴上的顶点
且与直线
(
为坐标原点)垂直,
与
的另一个交点为
,
与
交于
,
两点.





















(1)求
的标准方程;

(2)求
.

5、已知函数
.

(1)若曲线
在
处的切线经过坐标原点,求
及该切线的方程;



(2)设
,若函数
的值域为
,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6、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在直角坐标系 中,直线
的参数方程为
(
为参数),直线
的参数方程为
(
为参数),设
与
的交点为
,当
变化时,
的轨迹为曲线
.
(1)写出
的普遍方程及参数方程;

(2)以坐标原点为极点,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设曲线
的极坐标方程为
,
为曲线
上的动点,求点
到
的距离的最小值.







7、已知
(
).


(1)若
的解集为
,求
的值;



(2)若对任意
,不等式
恒成立,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