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一(2019)期末能力提升训练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8小题)
1、如图甲所示,一轻质弹簧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放置一物体(物体与弹簧不连接),初始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拉力F与物体位移x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物体与弹簧分离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B .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500N/m
C . 物体的质量为3kg
D .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2、如图,施工时用一把夹子(未画出)夹住三块重量均为10N的砖。已知夹子与砖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砖与砖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假设他们各自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夹子两边对砖的压力相等。要保证砖不滑落,则夹子每端对砖的正压力F最小为( )
A . 10N
B . 30N
C . 50N
D . 60N
3、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人从同一起点沿平直路面步行时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两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 . 8s末甲、乙两人一定相遇
C . 0~8s内,甲的位移小于乙的位移
D . 8s末甲、乙两人速度相等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国际单位制中,“牛顿”是力学的三个基本单位之一
B . 由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物体受到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一定会发生改变
C . 位移、速度、力都是矢量
D . 高速行驶的汽车,关闭油门后不容易停下来,说明汽车的速度越大,其惯性就越大
5、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中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3秒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中国航天梦征程再次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迎来了新纪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指的是时间间隔
B . 调整“神舟十二号”飞船的运行姿态时可以将飞船看成质点
C . “神舟十二号”飞船在发射升空阶段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它的返回舱在返回地面阶段着地前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
D . 发射升空过程中飞船内的聂海胜看到刘伯明、汤洪波两名航天员相对自己静止不动
6、某型号无人飞机在某次实验时,操作者手中的显示屏显示了该无人机从空中某一高度开始下落到返回起点过程中的v-t图像,规定竖向上为正方向,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 3s~4s内,无人机处于超重状态
B . 4s~6s内,无人机停在距起点8m处
C . 8s~10s内,无人机的速度方向竖直向下
D . 6s~10s内,无人机的加速度不变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重心总是在物体上,不可能在物体外
B . 放在桌面上的书,受到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产生的,支持力的方向与桌面发生的形变方向相同
C .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当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时,可以用F = μFN计算最大静摩擦力
D . 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在接触处如果有弹力,则一定有摩擦力
8、如图所示,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22.5 m/s的速度行驶,车内用细绳悬挂一小球。刹车时,汽车做匀减速运动,小球稳定时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恒为θ=37°。已知sin37°=0.6, cos 37°=0.8,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 则汽车在刹车后4 s内的位移大小为( )
A . 30m
B . 33.75m
C . 40m
D . 42.75m
二、多选题(共6小题)
1、如图所示,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的A、B两物体所受重力大小都等于
,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等于0.2,大小
的两个水平恒力分别作用在A和B上,A和B均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对B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B . B对A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C . 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D . 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2、如图所示,质量为4 kg的物体A静止在竖直的轻弹簧上,质量为1 kg的物体B用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B与A刚好接触但不挤压,现将细线剪断,则剪断后瞬间,下列结果正确的是(g取
)( )

A . A加速度的大小为零
B . B加速度的大小为
C . 弹簧的弹力大小为40 N
D . A,B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为8 N

3、为了节省能量,某商场安装了如图所示智能化的电动扶梯,扶梯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无人乘行时,扶梯运行得很慢;当有人站上扶梯时,扶梯先以加速度a匀加速运动,再以速度v匀速运动。一质量为m的顾客乘扶梯上楼,恰好经历了这两个过程,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顾客在匀速运动阶段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B . 扶梯对顾客的支持力始终等于mg
C . 加速阶段扶梯对顾客的摩擦力大小为macosθ,方向水平向右
D . 顾客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先沿扶梯向上,再竖直向下
4、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力学实验,如图所示,物体质量为m,用细绳OC悬在O点,现用同样材料的细绳AB绑住绳OC上的A点,用水平力F缓慢牵引A点,到图中虚线位置某绳刚好先断,相关实验结论符合事实的是( )
A . OA绳承受的力先增大后减小
B . 若三根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则OA绳先断
C . OA绳和AB绳的合力不变
D . AB绳受到的拉力逐渐增大
5、如图,半球B放置在粗糙水平地面上,光滑球A放在竖直墙面与B之间,A、B 半径相同、质量分布均匀、重均为G,现将 B 的位置向右移动少许,A未着地,系统仍处于静止状态。则( )
A . A 对 B 作用力减小
B . 墙对 A 的作用力增大
C . 地面对 B 的支持力可能大于 2G
D . 地面对 B 的摩擦力可能大于
G

6、质量为M、倾角为
的斜面体A置于水平地面上,质量为
的滑块B沿斜面向下运动,斜面始终静止,B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则在B下滑过程中( )



A . 若
,则地面对A无摩擦力
B . 若
,则地面对A的支持力大小等于
C . 若
,则B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上
D . 若
,则B对A的作用力大于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1)小明想用砂桶及砂的重力代替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小明做了两方面的调整:
a、将木板的(选填“左”或“右”)侧垫高,平衡摩擦力
b、调整砂桶及砂的总质量(选填“等于”“远小于”或“远大于”)小车的质量。
(2)某次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2所示,图中1、2、3、4、5为相邻计数点,且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图中点3的瞬时速度为
m/s;由该纸带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3)已知小车质量M,重力加速度g以及小车加速度a,若牛顿第二定律成立,则砂桶及砂的质量m=(用已知物理量符号表示)。
2、“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①做好实验准备后,先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某一位置O,此时需要记录的是,和.
②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
③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四、计算题(共4小题)
1、如图所示,水平传输带以4m/s的速度匀速运动,传输带两端A、B间的距离为20m,将一质量为2kg的木块无初速地放在A端,木块与传输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µ=0.2.试求:木块从A端运动到B端所用的时间?
2、如图,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倾角为37°的斜面和长水平面,斜面长11.25 m且固定,一小物块从斜面顶端以初速度v0沿斜面下滑,如果v0=3.6 m/s,则经过3.0 s后小物块停在斜面上,不考虑小物块到达斜面底端时因碰撞损失的能量,求:(已知sin 37°=0.6,cos 37°=0.8)
(1)小物块与该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多少;
(2)若小物块的初速度为6 m/s,小物块从开始运动到最终停下的时间t为多少。
3、一质量为
的物块在一水平拉力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
作用
后撤去,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速度、时间
图像如图所示,取
。求:






(1)物块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2)水平拉力
的大小。

4、如图,轻绳OA一端系在天花板上,与竖直线夹角37°,轻绳OB水平,一端系在墙上,O点处挂一重为50N的物体。(cos37°=0.8,sin37°=0.6)
(1)求AO、BO的拉力各为多大;
(2)若AO、BO、CO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均为200N,则所吊重物重力最大不能超过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