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普通高中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期中联考物理试题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7小题)
1、从同一高度以相同速率分别抛出质量相同的三个小球,一球竖直上抛,一球竖直下抛,一球平抛,所受阻力都不计,则( )
A . 三球落地时动量相同
B . 三球落地时动能相同
C . 从抛出到落地过程,三球受到的冲量相同
D . 从抛出到落地过程,平抛运动小球受到的冲量最小
2、如图所示为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图中的显微镜可在圆周轨道上转动,通过显微镜前相连的荧光屏可观察α粒子在各个角度的散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 . 在图中的A,B两位置分别进行观察,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一样多
C . 在图中的B位置进行观察,屏上观察不到任何闪光
D . α粒子发生散射的主要原因是α粒子撞击到金原子后产生的反弹
3、轻核聚变的一个核反应方程为:
H+
H→
He+X,若已知
H的质量为m1 ,
H的质量为m2 ,
He的质量为m3 , X的质量为m4 ,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H和
H在常温下就能够发生聚变
B . X是质子
C . 这个反应释放的核能为ΔE=(m1+m2-m3-m4)c2
D . 我国大亚湾核电站是利用轻核的聚变释放的能量来发电的


4、氢原子从能级A跃迁到能级B吸收频率为ν1的光子,从能级A跃迁到能级C放出频率为ν2的光子,若ν1>ν2 , 则当它从能级B跃迁到能级C时,将( )
A . 吸收频率为ν1–ν2的光子
B . 吸收频率为ν2+ν1的光子
C . 放出频率为ν1–ν2的光子
D . 放出频率为ν2+ν1的光子
5、研究光电效应电路如图所示。用频率相同、强度不同的光分别照射密封真空管的钠极板(阴极K),钠极板发射出的光电子被阳极A吸收,在电路中形成光电流。下列光电流I与A、K之间的电压
的关系图象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
B .
C .
D .




6、如图所示,曲轴上挂一个弹簧振子,转动摇把,曲轴可带动弹簧振子上下振动。开始时不转动摇把,让振子自由振动,测得其频率为2Hz。现匀速转动摇把,转速为240r/min。则( )
A . 当振子稳定振动时,它的振动周期是0.5s
B . 当振子稳定振动时,它的振动频率是4Hz
C . 当转速增大时,弹簧振子的振幅增大
D . 当转速减小时,弹簧振子的振幅不变
7、质量为m,速度为v的A球跟质量为3m的静止的B球发生正碰.碰撞可能是弹性的,也可能是非弹性的,因此碰撞后B球的速度可能值为( )
A . 0.6V
B . 0.8V
C . 0.2V
D . 0.3V
二、多选题(共4小题)
1、如图所示,ABCD是固定在地面上、由同种金属细杆制成的正方形框架,框架任意两条边的连接处平滑,A、B、C、D四点在同一竖直面内,BC、CD边与水平面的夹角分别为α、β(α>β),让套在金属杆上的小环从A点无初速释放.若小环从A经B滑到C点,摩擦力对小环做功为W1 , 重力的冲量为I1;若小环从A经D滑到C点,摩擦力对小环做功为W2 , 重力的冲量为I2 . 则( )
A . W1>W2
B . W1=W2
C . I1 >I2
D . I1 =I2
2、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
时的波形图,图乙为介质中平衡位置在
处的质点的振动图像,P是平衡位置为
的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波速为0.5m/s
B . 波的传播方向向x轴正方向
C . 0~2s时间内,P运动的路程为8cm
D . 0~2s时间内,P向y轴正方向运动
3、如图为水面上两列频率相同的波在某时刻的叠加情况,以波源s1、s2为圆心的两组同心圆弧分别表示同一时刻两列波的波峰(实线)和波谷(虚线),s1的振幅A1=4cm,s2的振幅A2=3c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D连线上的所有质点一定都是振动加强点
B . 质点A,D在该时刻的高度差为14cm
C . 再过半个周期,质点B,C是振动加强点
D . 质点D的位移不可能为零
4、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原子核处于匀强磁场中,由于发生了衰变而在磁场中形成如图所示的两个圆形径迹,两圆半径之比为1:16,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 该原子核发生了α衰变
B . 反冲原子核在小圆上逆时针运动
C . 放射出的粒子与反冲核运动周期相同
D . 原来静止的核,其原子序数为15
三、实验题(共2小题)
1、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组装单摆时,应在下列器材中选用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1)
A . 长度为1m左右的细线
B . 长度为30cm左右的细线
C . 直径为1.8cm的塑料球
D . 直径为1.8cm的铁球
(2)单摆摆动时偏角满足的条件是偏角小于5°,为了减小测量周期的误差,计时开始时,摆球应是经过最(填“高”或“低”)点的位置,
(3)测出悬点O到小球球心的距离(摆长)L及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则重力加速度g=(用L、n、t表示)。
(4)用多组实验数据作出T2L图像,也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g。已知三位同学作出的T2L图线的示意图如图中的A,B、c所示,其中a和b平行,b和c都过原点,图线b对应的g值最接近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则相对于图线b,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 . 出现图线a的原因可能是误将悬点到小球下端的距离记为摆长L
B . 出现图线c的原因可能是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
C . 图线c对应的g值小于图线b对应的g值
2、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在水平桌面上的适当位置固定好弹簧发射器,使其出口处切线与水平桌面相平;
②在一块长平木板表面先后钉上白纸和复写纸,将该木板竖直并贴紧桌面右侧边缘。将小球a向左压缩弹簧并使其由静止释放,a球碰到木板,在白纸上留下压痕P;
③将木板向右水平平移适当距离,再将小球a向左压缩弹簧到某一固定位置并由静止释放,撞到木板上,在白纸上留下压痕P2;
④将半径相同的小球b放在桌面的右边缘,仍让小球a从步骤③中的释放点由静止释放,与b球相碰后,两球均撞在木板上,在白纸上留下压痕P1、P3。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1)
A . 小球a的质量一定要大于小球b的质量
B . 弹簧发射器的内接触面及桌面一定要光滑
C . 步骤②③中入射小球a的释放点位置一定相同
D . 把小球轻放在桌面右边缘,观察小球是否滚动来检测桌面右边缘末端是否水平
(2)本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 (2)
A . 小球的半径r
B . 小球A,B的质量m1、m2
C . 弹簧的压缩量x1 , 木板距离桌子边缘的距离x2
D . 小球在木板上的压痕P1、P2、P3分别与P之间的竖直距离h1、h2、h3
(3)根据相关物理规律,可以分析出b球在白纸上留下的压痕是(填“P1”或“P2”或“P3”)
(4)用(2)中所测的物理量来验证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是否守恒,当满足关系式时,则证明A,B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四、解答题(共3小题)
1、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质点振动的振幅为10cm。P、Q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m和-9m,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已知t=0.3s时,P点第一次出现波峰。试计算:
(1)这列波的传播速度和质点振动的周期;
(2)当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时,P处质点通过的路程为多少?
2、质量为m=0.60kg的篮球从距地板H=0.80m高处由静止释放,与水平地板撞击后反弹上升的最大高度h=0.45m,从释放到弹跳至h高处经历的时间t=1.0s。忽略空气阻力作用,重力加速度取g=10m/s2 , 求:
(1)篮球刚接触地板时和反弹离地时的速度大小;
(2)篮球对地板的平均撞击力;
(3)篮球与地板撞击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ΔE。
3、如图所示,木板A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其左端与固定台阶相距x。与滑块B(可视为质点)相连的细线一端固定在O点。水平拉直细线并给B一个竖直向下的初速度,当B到达最低点时,细线恰好被拉断,B从A右端的上表面水平滑入。A与台阶碰撞无机械能损失,不计空气阻力。已知A的质量为2m,B的质量为m。A,B之间动摩擦因数为μ;细线长为L、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B重力的5倍;A足够长,B不会从A表面滑出,重力加速度为g。
(1)求B的初速度大小v0和细线被拉断瞬间B的速度大小v1;
(2)若A与台阶发生碰撞前,A,B已达到共同速度,木板A的长度至少为多少;
(3)若A与台阶只发生一次碰撞,求x满足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