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期末调研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8小题)
1、如图所示,纵坐标表示两个分子间引力、斥力的大小,横坐标表示两个分子的距离,图中实线a、虚线b分别表示两个分子间斥力、引力的大小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规律,c为两曲线的交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为斥力曲线,b为引力曲线,c点横坐标的数量级为10-10m
B . a为引力曲线,b为斥力曲线,c点横坐标的数量级为10-10m
C . 若两个分子间距离大于c点的横坐标,则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D . 两个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势能一定越大
2、如图所示,用电流传感器研究自感现象电源内阻不可忽略,线圈的自感系数较大,其直流电阻小于电阻
的阻值。
时刻闭合开关
,电路稳定后,
时刻断开
,电流传感器连接计算机分别描绘了整个过程线圈中的电流
和电阻中的电流
随时间
变化的图像。下列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3、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小到手表、手机,大到电脑、电动汽车,都已经在无线充电方面实现了从理论研发到实际应用的转化。如图所示为某品牌手机无线充电的原理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充电底座中的发射线圈将电能转化为磁场能
B . 充电底座可以直接使用直流电源实现对手机的无线充电
C . 所有手机都能用该品牌无线底座进行无线充电
D . 无线充电时手机接收线圈利用“电流的磁效应”获取电能
4、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范围约为1.62~3.11eV,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任意频率的紫外线,并发生电离
B . 大量氢原子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可能是红外线
C . 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发出2种不同频率的可见光
D . 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可见光
5、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中释放出大量的碘131,碘131是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时会发出β射线与γ射线,碘131被人摄入后,会危害身体健康,由此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下面关于核辐射的相关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人类可以通过改变外部环境来改变碘131衰变的快慢
B . 碘131的半衰期为8.3天,则4个碘原子核经16.6天后就一定剩下一个原子核
C . 碘131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
D . β射线与γ射线都是电磁波,但γ射线穿透本领比β射线强
6、某单位应急供电系统配有一小型发电机,该发电机的内阻为r=5.0Ω,产生的电动势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甲所示。配电原理示意图如图乙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5∶2,R1=5.0Ω,R2=5.2Ω,电压表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系统正常运作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10A,则系统正常运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交流电压表的示数为720V
B . 灯泡的工作电压为272V
C . 变压器输出的总功率为2720W
D . 若负载电路的灯泡增多,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会减小
7、原子核的比结合能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所示,大多数恒星内部温度非常高,可进行轻核聚变,核反应方程为A+B→C。但对于金、铂等重金属产生,目前科学界有一种理论认为,两颗中子星合成过程中会释放巨大的能量,在能量的作用下能够合成金、铂等重金属,其核反应为D+E→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重核F裂变成D和E的过程中,会产生质量亏损
B . 较轻的核A和B聚合成C的过程中核子平均质量变大
C . 较重的核D和E聚合成F的过程中,会释放较大能量
D . A和B聚合成C的过程中,C的结合能小于A和B的结合能之和
8、以往我们认识的光电效应是单光子光电效应,即一个电子极短时间内能吸收到一个光子而从金属表面逸出.强激光的出现丰富了人们对于光电效应的认识,用强激光照射金属,由于其光子密度极大,一个电子在短时间内吸收多个光子成为可能,从而形成多光子电效应,这已被实验证实.光电效应实验装置示意如图.用频率为v的普通光源照射阴极k,没有发生光电效应,换同样频率为v的强激光照射阴极k,则发生了光电效应;此时,若加上反向电压U,即将阴极k接电源正极,阳极A接电源负极,在k、A之间就形成了使光电子减速的电场,逐渐增大U,光电流会逐渐减小;当光电流恰好减小到零时,所加反向电压U可能是下列的(其中W为逸出功,h为普朗克常量,e为电子电量)( )
A . U=
-
B . U=
-
C . U=2hv-W
D . U=
-






二、多选题(共4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布朗运动虽不是分子运动,但它证明了组成固体颗粒的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 .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C . 某物质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ρ,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 , 则该物质的分子体积为
D . 气体体积不变时,温度越高,单位时间内容器壁单位面积受到气体分子撞击的次数越多

2、如图所示,A,B两闭合线圈为同样导线绕成,A有10匝,B有20匝,两圆线圈半径之比为2∶1,均匀磁场只分布在B线圈内.当磁场随时间均匀减弱时( )
A . A中无感应电流
B . A,B中均有恒定的感应电流
C . A,B中感应电动势之比为2∶1
D . A,B中感应电流之比为1∶2
3、在实验室或工厂的高温炉子上开一小孔,小孔可看做黑体,由小孔的热辐射特征,就可以确定炉内的温度,如图所示,就是黑体的辐射强度与其辐射光波长的关系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T1 >T2
B . T1<T2
C . 温度越高,辐射强度最大的电磁波的波长越长
D . 温度越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就越大
4、如图所示的理想变压器电路中,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
,在A,B端输入正弦式交流电压有效值为U,甲、乙、丙三个灯泡均能正常发光,且三个灯泡的额定功率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乙灯的额定电流最大
B . 甲灯的额定电压为
C . 丙灯的电阻最小
D . 甲灯的额定电压最小

三、实验题(共1小题)
1、某同学用DIS研究一定质量理想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压强与体积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①把注射器活塞移至注射器中间位置,将注射器与压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逐一连接;②移动活塞,记录注射器的刻度值V,同时记录对应的由计算机显示的气体压强值p;③用
图象处理实验数据。

(1)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采取以下做法:是为了保证实验的恒温条件,是为了保证气体的质量不变。(填入相应的字母代号)
A.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 B.移动活塞要缓慢
C.实验时,不要用手握注射器 D.在注射器光滑活塞一周涂润滑油
(2)实验时,缓慢推动活塞,注射器内空气体积逐渐减小。过程中该同学发现,环境温度逐渐升高,则实验得到的
图象应是。

四、填空题(共1小题)
1、某学生小组在一次探究电磁感应实验中,利用如图中甲所示,100匝的线圈(为表示线圈的绕向,图中只画了两匝)两端A,B与一个电压表相连,线圈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变化磁场,线圈中的磁通量按图乙所示的规律变化,已知线圈电阻为10Ω,电压表内阻为990Ω。那么∶
(1)在0.1s时间内,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V;
(2)AB两点的电势为(选填“
A>
B”或“
A<
B”);




(3)电压表的读数为V。
五、解答题(共4小题)
1、
具有放射性,发生α衰变后变为
,已知
核的质量是226.0254u,
核的质量为222.0175u,α粒子的质量是4.0026u,1u相当于931.5MeV。




(1)写出
核衰变的方程;

(2)求在这一次α衰变中释放出的核能(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如图所示,一个小型旋转电枢式交流发电机,其矩形线圈的长度为
,宽度为
,共有n匝,总电阻为r,与线圈两端相接触的集流环上接有一个阻值为R的定值电阻,线圈以角速度ω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绕与磁场方向垂直的对称轴OO′匀速运动,沿转轴OO′方向看去,线圈转动沿逆时针方向,t=0时刻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平行。


(1)写出线圈转动过程中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
(2)求线圈从t=0位置开始到转过90°的过程中的平均感应电动势;
(3)求线圈从t=0位置开始到转过60°时的瞬时电流。
3、如图所示,圆柱形气缸竖直放置,质量
,横截面积
的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与气缸壁封闭良好,不计摩擦,不计活塞和气缸的厚度。开始时活塞距气缸底距离
,此时温度
℃。给气缸缓慢加热至
,活塞上升到距离气缸底
处,同时缸内气体内能增加250J,已知外界大气压
,取
。求:








(1)缸内气体加热后的温度
;

(2)此过程中缸内气体吸收的热量Q。
4、如图甲所示,平行金属导轨间距为L1=0.5m,导轨平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θ=30°,cd间接有阻值为R=0.15Ω的电阻,质量为m=0.1kg、电阻为r=0.1Ω的金属棒ab垂直导轨放在导轨平面上,金属棒ab恰好处于静止状态,金属棒ab与cd间的距离L2=1m,除电阻R和金属棒的电阻以外,其余电阻不计。现将整个装置置于垂直于轨道平面向上的磁场中,磁感应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g取10m/s2。求:
(1)金属棒ab未滑动之前,通过金属棒中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2)从t=0时刻开始到金属棒刚要发生滑动的过程中,金属棒产生的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