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物理10月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6小题)
1、一辆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其v-t图象如图所示。在t=0到t=40s这段时间内,汽车的位移是( )
A . 0
B . 30m
C . 750m
D . 1200m
2、反天刀是生活在尼罗河的一种鱼类,沿着它身体的长度方向分布着电器官,这些器官能在鱼周围产生电场,如图为反天刀周围的电场线分布示意图,A、B、C为电场中的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头部带负电
B . A点电场强度大于B点电场强度
C . C点电势高于B点电势
D . 正离子从A向C运动,其电势能变小
3、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倾角为45°的光滑楔形滑块A,一细线的一端固定于 楔形滑块A的顶端O处,细线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0.2 kg的小球。若滑块与小球一起以加速度a向左做匀加速运动(取g=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当a=5m/s2时,滑块对球的支持力为
B . 当a=15m/s2时,滑块对球的支持力为半
C . 当a=5m/s2时,地面对A的支持力一定大于两个物体的重力之和
D . 当a=15m/s2时,地面对A的支持力一定小于两个物体的重力之和


4、如图所示,某宾馆大楼中的电梯下方固定有4根相同的竖直弹簧,其劲度系数均为k .这是为了防止电梯在空中因缆绳断裂而造成生命危险.若缆绳断裂后,总质量为m的电梯下坠,4根弹簧同时着地而开始缓冲,电梯坠到最低点时加速度大小为 5g(g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电梯坠到最低点时,每根弹簧的压缩长度为
B . 电梯坠到最低点时,每根弹簧的压缩长度为
C . 从弹簧着地开始至电梯下落到最低点的过程中,电梯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
D . 从弹簧着地开始至电梯下落到最低点的过程中,电梯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5、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
A . 库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扭秤实验研究得出了库仑定律
B . 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并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规律
C . 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D . 笛卡尔利用理想斜面实验,推导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6、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分别为m1=3kg、m2=2kg的物体A和B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轻质弹簧测力计连接。两个大小为F1=F2=30N的水平拉力分别作用在m1、m2上,则( )
A .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0N
B .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60N
C . 在突然撤去F2的瞬间,B的加速度大小为0m/s2
D . 在突然撤去F2的瞬间,A的加速度大小为10m/s2
二、多选题(共6小题)
1、如图(a),物块和木板叠放在实验台上,物块用一不可伸长的细绳与固定在实验台上的力传感器相连,细绳水平。t=0时,木板开始受到水平外力F的作用,在t=4 s时撤去外力。细绳对物块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木板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c)所示。木板与实验台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由题给数据可以得出( )
A . 木板的质量为1 kg
B . 2 s~4 s内,力F的大小为0.4 N
C . 0~2 s内,力F的大小保持不变
D . 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2、如图所示,摩天轮悬挂的座舱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座舱的质量为m,运动半径为R,角速度大小为ω,重力加速度为g,则座舱( )
A . 运动周期为
B . 线速度的大小为ωR
C . 受摩天轮作用力的大小始终为mg
D . 所受合力的大小始终为mω2R

3、为了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我国羽毛球运动员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原地纵跳摸高训练。已知质量m=60 kg的运动员原地静止站立(不起跳)摸高为2.10m,比赛过程中,该运动员先下蹲,重心下降0.5m,经过充分调整后,发力跳起摸到了2.90m的高度。若运动员起跳过程视为匀加速运动,忽略空气阻力影响,g取10 m/s2。则( )
A . 运动员起跳过程处于超重状态
B . 起跳过程的平均速度比离地上升到最高点过程的平均速度大
C . 起跳过程中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为960N
D . 从开始起跳到双脚落地需要1.05s
4、如图所示,电灯的重力G=10N,AO绳与顶板间的夹角为45°,BO绳水平,AO绳的拉力为FA , BO绳的拉力为FB , 则( )
A .
B . FA=10 N
C .
D . FB=10 N


5、如图(a),在跳台滑雪比赛中,运动员在空中滑翔时身体的姿态会影响其下落的速度和滑翔的距离.某运动员先后两次从同一跳台起跳,每次都从离开跳台开始计时,用v表示他在竖直方向的速度,其v-t图像如图(b)所示,t1和t2是他落在倾斜雪道上的时刻.则( )
A . 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比第一次的小
B . 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比第一次的大
C . 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的平均加速度比第一次的大
D . 竖直方向速度大小为v1时,第二次滑翔在竖直方向上所受阻力比第一次的大
6、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力F,则( )

A . 当
时,A,B都相对地面静止
B . 当
时,A的加速度为
C . 当
时,A相对B滑动
D . 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





三、实验题(共3小题)
1、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a与F、m之间的定量关系”.
(1)实验时,必须先平衡小车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该同学是这样操作的:如图乙,将小车静止地放在水平长木板上,并连着已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接通电源,用手轻拨小车,让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说明小车在做运动.
(2)如果该同学先如(1)中的操作,平衡了摩擦力.以砂和砂桶的重力为F,在小车质量M保持不变情况下,不断往桶里加砂,砂的质量最终达到
M,测小车加速度a,作a-F的图象.如图丙图线正确的是.

(3)设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为s1和s2 . 下图为用米尺测量某一纸带上的s1、s2的情况,从图中可读出s1=3.10cm,s2=cm,已知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Hz,由此求得加速度的大小a=m/s2 .

2、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1)
A . 同一次实验过程,结点的位置必须都拉到同一位置O点,不能随意变动
B . 用两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应使两细绳之间的夹角总为90°,以便于算出合力的大小
C . 力的夹角越大越好
D . 必须使分力与合力在同一平面内
(2)下图所示,是两位同学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则其中同学实验结果比较符合实验事实。
3、在“探究加速度与小车质量关系”实验中,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M表示小车及砝码的总质量,m表示沙桶及沙的总质量.
(1)为使实验中小车所受合外力等于细线的拉力,应采取的措施是;为使细线对小车拉力大小近似等于沙桶和沙的重力 mg,应控制的实验条件是.
(2)在控制沙桶和沙的质量一定的情况下,该实验小组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为了直观反映加速度与小车及砝码总质量的关系,请在方格坐标纸中选取恰当的物理量建立坐标系,并作出相应的图象.
次数 |
小车及砝码的总质量 M/g |
加速度 a/m·s-2 |
1 /kg-1 M |
1 |
200 |
1.91 |
5.00 |
2 |
250 |
1.71 |
4.00 |
3 |
300 |
1.50 |
3.33 |
4 |
350 |
1.36 |
2.86 |
5 |
400 |
1.12 |
2.50 |
6 |
450 |
1.00 |
2.22 |
7 |
500 |
0.90 |
2.00 |
根据图象判断,实验产生误差的最主要原因是:.
四、解答题(共5小题)
1、如图甲所示,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由倾斜直轨道AB和圆轨道BCD组成,AB和BCD相切于B点,OB与OC夹角为37
, CD连线是圆轨道竖直方向的直径
、D为圆轨道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可视为质点的小滑块从轨道AB上高H处的某点由静止滑下,用力传感器测出滑块经过圆轨道最低点C时对轨道的压力为F,并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压力F与高度H的关系图象,该图线截距为2N,且过
点
取
求:






(1)滑块的质量和圆轨道的半径;
(2)若要求滑块不脱离圆轨道,则静止滑下的高度为多少;
(3)是否存在某个H值,使得滑块经过最高点D飞出后落在圆心等高处的轨道上
若存在,请求出H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据统计我国每年高速路上20%的事故都是因为疲劳驾驶,尤其是重型卡车,驾驶员疲劳驾驶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如图为国内某汽车品牌率先推出AEBS的系统,通过雷达和摄像头判断车距,当车距小于安全距离自动启动制动系统,并通过车内警报提醒驾驶员保持清醒。某次实验室测试中汽车以10 m/s的速度匀速前进,通过传感器和激光雷达检测到正前方22 m处有静止障碍物,系统立即采取制动措施,使之做加速度大小为1
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并向驾驶员发出警告,驾驶员2 s之后清醒,马上采取紧急制动,使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终该汽车恰好没有与障碍物发生碰撞。求:
(1)驾驶员采取紧急制动之前,汽车行进距离的大小;
(2)驾驶员采取紧急制动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
(3)汽车在上述22 m的运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3、如图所示,足够长的斜面倾角 θ=37°,一物体以 v0=12m/s 的初速度从斜面上的A 点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加速度大小 a=8.0m/s2 . g 取 10m/s2 , sin 37°=0.6,cos37°=0.8,求:
(1)物体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
(2)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3)物体沿斜面到达最高点后返回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4、如图所示,一个质量m=20kg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对物体施加一个F =100 N的拉力,使物体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拉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37°,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 50,sin37°=0. 60,cos37°=0. 80,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
(1)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求物体在 2. 0 s末的瞬时速率;
(3)若在 2. 0 s末时撤去拉力F,求此后物体沿水平地面可滑行的最大距离.
5、倾角为θ=45°、高为h的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小球从高为H(h<H<
h)处自由下落,与斜面做无能量损失的碰撞后水平抛出。小球自由下落的落点距斜面左侧的水平距离x满足一定条件时,小球能直接落到水平地面上。

(1)求小球落到地面上的速度大小;
(2)求要使小球做平抛运动后能直接落到水平地面上,x应满足的条件;
(3)在满足(2)的条件下,求小球运动的最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