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3小题)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一般在10000以上 B . 古代的蜡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C . “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 . 现在使用的蜡主要成分是烃类,可以发生裂化反应
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 葡萄糖的实验式CH2O B . 硝基苯的结构简式 C . CO2分子填充模型 D . p-p σ键电子云模型
3、现有一物质的1H核磁共振谱如图所示:(   )

则该物质可能是下列中的

A . CH3CH2CH3 B . CH3CH2CH2OH C . CH3CH2CH2CH3 D . CH3CH2CHO
4、关于氢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含氢元素的化合物中一定存在氢键 B . 氢键比范德华力强,所以它属于化学键 C . DNA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是通过氢键来实现的 D . 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
5、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84消毒液、75%酒精溶液都能使2019新冠病毒包膜中的蛋白质变性,但是二者不能混合使用 B . 合成橡胶轮胎、涤纶衬衫、阿胶、白糖中有2种物质的主要成分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C . 酿酒工艺中加入的“酒曲”与面包工艺中加入的“泡打粉”(主要成分NaHCO3)作用原理相同 D . 聚乳酸酯的降解和油脂皂化都是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过程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Na2O与Na2O2所含的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 B . 离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共价键 C . 分子晶体中共价键键能越大,该分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 D . 石墨晶体中有共价键、范德华力、金属键等几种电性作用
7、氰气的分子式为(CN)2 , 结构式为N≡C-C≡N,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 B . 分子中N≡C键的键长大于C-C键的键长 C . 该分子为极性分子 D . 该气体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8、在研究晶体结构的时候,通常可以用“切割法”来计算一个晶胞中实际拥有的微粒数,从而确定其化学式。现有四种晶体的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化学式不属于AB型的是(   )
A . B . C . D .
9、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2。X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代数和等于0;其阴离子和He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W的气态氢化物和其最高价含氧酸都是强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电负性:Z>W>Y>X B . X和Y形成的分子一定为正四面体结构 C . 晶体YZ2的配位数为12 D . 有机物Y3X6W2有4种结构(不考虑立体异构)
10、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淀粉水解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再加入碘水

溶液未变蓝色

证明淀粉已完全水解

B

乙醇浓硫酸混合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紫红色褪去

证明有乙烯生成

C

向苯中加入少量液溴

橙色褪去

证明生成溴苯

D

向浅蓝色硫酸铜溶液中滴入足量浓氨水

溶液最终变为深蓝色

证明有硫酸四氨合铜生成

A . A   B . B   C . C   D . D
11、乙二胺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其结构简式为H2NCH2CH2NH2 , 可用en代表。下列关于乙二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分子中氮、碳均采取sp3杂化 B . 可溶于水、乙醇等物质 C . 可作为缩聚反应的单体 D . 能与Cu2+形成稳定环状离子[Cu(en)2]2+ , 其中Cu2+的配位数为2
12、合成导电高分子化合物PPV的反应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nHI

A . PPV是聚苯乙炔 B . 该反应为缩聚反应 C . PPV与聚苯乙烯的最小结构单元最简式相同 D . 分子中最多有6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13、我国科研人员使用催化剂CoGa3实现了H2还原肉桂醛生成肉桂醇,反应机理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肉桂醛分子中不存在顺反异构现象 B . 苯丙醛分子中有6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C . 还原反应过程发生了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 D . 该催化剂实现了选择性还原肉桂醛中的醛基

二、多选题(共2小题)

1、有机物M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M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M中最多有10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B . 可以利用红外光谱鉴定M中含有的官能团 C . M能与氢氰酸、氨、醇类等发生加成反应 D . 1 mol M最多能与1 mol NaOH反应
2、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指的是靛蓝,是人类使用历史悠久的染料之一,传统制备靛蓝的过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靛蓝的分子式为C16H12N2O2 B . 浸泡发酵过程发生的反应为取代反应 C . 1 mol吲哚酚与H2加成时可消耗4 mol H2 D . 吲哚酮苯环上的二氯代物有4种

三、填空题(共6小题)

1、学习有机化学,掌握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命名和官能团性质是重中之重。
(1) 的分子式为,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
(2) 的系统命名为
(3)当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且与每个双键碳原子所连的另外两个原子或原子团不同时,就存在顺反异构现象。写出分子式为C4H8的顺式结构的结构简式
(4)当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连有四个不同基团时称为手性碳原子,如A中星号“*”碳原子就是手性碳原子。

则B中手性碳原子的个数为;若使A失去手性,则采取的方法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根据所学物质结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氮元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元素,常见氮肥有铵盐(NH4+)、尿素 ( )等,NH4+中H-N-H键角(填“>”“<”或“=”)。 中N-C-N键角。
(2)硫元素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联系密切,在战国时期,我国的炼丹家们就开始了对硫单质及含硫化合物的研究应用。硫单质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其中一种单质分子(S8)的结构为 ,其熔点和沸点要比二氧化硫的高很多,主要原因为。气态三氧化硫以单分子形式存在,其分子的立体构型为形,实验测得三种氧化物的熔沸点如下,推测固态三氧化硫的分子式为

P4O10

三氧化硫

Cl2O7

熔点

613K

289K

182K

沸点

633K

317K

355K

(3)在气体分析中,常用CuCl的盐酸溶液吸收并定量测定CO的含量,其化学反应如下:2CuCl+2CO+2H2O=Cu2Cl2·2CO·2H2O;Cu2Cl2·2CO·2H2O是一种配合物,其结构如图所示:

①H2O中氧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②该配合物中,CO作配体时配位原子是C而不是O的原因是

3、碳元素的单质有多种形式,如图依次是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示意图:

图片_x0020_572922682

分析上图可知:

(1)金刚石的晶体类型是,晶体中每个最小环上的碳原子的个数是
(2)石墨晶体呈层状结构,层内每个正六边形拥有的碳原子的个数是,层与层之间的作用力是
(3)C60分子中每个碳原子只跟相邻的3个碳原子形成共价键,且每个碳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则Co分子中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
4、以晶胞参数为单位长度建立的坐标系可以表示晶胞中各原子的位置,称作原子分数坐标。某氮化铁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图片_x0020_166831209  

(1)在晶胞中,原子分数坐标A为(0,0,0);B为( );C为(0,1,1),则D为
(2)若该晶体的密度是ρ g·cm-3 , 则晶胞中两个最近的Fe的核间距为(用含NA、ρ的代数式表示,不必化简)。
(3)在该晶胞结构中,Cu可以完全替代a位置Fe或者b位置Fe(见图1),形成Cu替代型产物Fe(x-n)CunNy。FexNy转化为两种Cu替代型产物的能量变化如图2所示,其中更稳定的是(填“Cu替代a位置Fe型”或“Cu替代b位置Fe型”),替代后不稳定物质的化学式为

5、化合物I (C11H12O3)是制备液晶材料的中间体之一,含有醛基和酯基。I 可以用E和H在一定条件下合成:

已知以下信息:

①A的核磁共振氢谱表明其只有一种化学环境的氢

②R-CH=CH2 R-CH2CH2OH

③F中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

④通常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基不稳定,易脱水形成羰基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C的分子式为;D的官能团为
(2)F生成G的反应类型为;E+H→I的化学方程式为
(3)H的同系物M比H相对分子质量大14,M可能的结构有种。
(4)参照上述合成路线,写出以邻甲基苯酚和丙烯为原料制备化合物 的合成路线(其他无机试剂任选)。
6、一氯化苄(C6H5CH2Cl,其中C6H5-表示苯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工业上采用甲苯与干燥氯气板应合成。如图是某小组设计的用干燥氯气和甲苯合成一氯化苄并分离产物的实验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甲苯及各种氯化苄的物理性质如表所示。

物理性质

物质

熔点/℃

沸点/℃

密度/g.cm-3

甲苯

-95

110

0.86

一氯化苄(C6H5CH2Cl)

-45

179

1.10

二氯化苄(C6H5CHCl2)

-17

205

1.26

三氯化苄(C6H5CHCl3)

-4.4

221

1.37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2)两处冷凝水的进水口分别为____________(填序号)。 (2)
A . x1、y1 B . x1、y2 C . y2、y1 D . x2、y2
(3)在回流反应的过程中,由于温度控制不当,部分产物从K2处被蒸出。取烧杯中的少量吸收液于试管中,滴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观察到有砖红色沉淀生成,由此可知在吸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反应结束后,撤去A、B及尾气吸收装置,塞上玻璃塞。保持K1关闭,打开K3 , 加热三颈烧瓶,分馏并收集一氯化苄,应选择的温度在
(5)分馏得到产品中氯元素质量分数的测定步骤如下:称取13.00 g产品于烧杯中,加入50.00 mL4.00 mol/LNaOH水溶液,水浴加热1小时,冷却后加人35.00 mL40%HNO3 , 再将全部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配成100mL溶液。取20.00mL溶液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充分振荡,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固体质量为2.87 g,则该产品中氯元素质量分数为%(结果保留 小数点后1位)。
(6)由于某同学操作时不慎将含铁的沸石加入到三颈烧瓶中,在分馏时得到了异常馏分X。用质谱法测得X的相对分子质量与二氯化苄相同,核磁共振氢谱显示X中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已知苯环上存在甲基或氯甲基时,后续取代苯环的基团主要引入其邻位或对位,X的结构简式可能为(任写一种)。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山东省滨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