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光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6小题)

1、已知反应X+Y=M+N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X的能量一定低于M的,Y的能量一定低于N的 B . 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 C . 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D . X和Y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和N的总能量
2、中华传统文化中蕴藏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土鼎者……入砂于鼎中,用阴阳火候飞伏之”中“土鼎”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B . “盖此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中“矾”为五水硫酸铜 C . “硫黄能化金银铜铁,奇物”,说明硫能与Cu、Ag化合生成CuS、Ag2S D . 《本草纲目拾遗》所载“强水”为硝酸,浓硝酸常温能溶解铝块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C60是富勒烯的代表物,与石墨烯互称为同位素 B . SiO2制备粗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C SiO2+CO2 C . 汉代烧制出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土 D . 现代信息社会用于传递信号的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为硅
4、下列有关SO3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SO3极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H2SO4 B . SO3是碱性氧化物 C . 将SO3加入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 D . SO2、SO3均具有漂白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褪色
5、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 H、Ba2+ 、I- B . Ba2+ 、OH- C . Fe2+、H、Cl- D . K 、Cl-、OH-
6、下列关于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使滤纸变黑 B . H2S具有还原性,能与SO2反应产生S C . 硫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O3 D . SO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因其有氧化性
7、下列反应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

①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NH3

②NO2和H2O反应生成HNO3和NO

③Mg在N2中燃烧生成Mg3N2

④NO被空气氧化为NO2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①④
8、下列气体中,既可用浓硫酸干燥,又可用NaOH固体干燥的是(   )
A . SO3 B . O2 C . SO2 D . NH3
9、下列几种气体(括号内为溶剂或反应物溶液)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不能看到喷泉现象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1

A . HCl(H2O) B . CO2(H2O) C . SO2(NaOH溶液) D . NH3(KCl溶液)
10、如图所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2

A . a为原电池的正极 B . 电子由b极流出 C . 溶液中阳离子向a极移动 D . b极发生还原反应
11、已知某物质X能发生如图转化,下列有关上述转化关系中物质及其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17

A . 反应①和②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③一定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B . 若X为S单质,则A为硫酸 C . 若X为S单质,则A不一定能与金属铜反应生成Y D . 若X为N2或NH3 , 则A为硝酸
12、某反应M→N,它的反应能量曲线如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4

A . NaHCO3和盐酸的反应能量变化类型与该反应相同 B . 物质N比M更稳定 C . 该反应生成是放热反应 D . 该反应实现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13、粗盐中除了含有泥沙之外还含有Ca2、Mg2 等杂质,粗盐获得精盐一般步骤如下:

粗盐 滤液 精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加入的试剂①、②分别是Na2CO3、BaCl2 B . 加入试剂的顺序可以是NaOH→BaCl2→Na2CO3→HCl C . 为检验精盐的溶液中是否含有 ,可向少量的精盐溶液中加入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 D . 可以在第二次过滤前加入适量的盐酸,用以除去杂质离子
14、下列实验的现象及对应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将铜片与稀硝酸混合

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

铜片与稀硝酸反应产生NO2

B

Ba(OH)2·8H2O与NH4Cl固体混合搅拌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C

SiO2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观察

固体慢慢溶解,溶液有黏性

SiO2是酸性氧化物

D

Al和浓硫酸在常温下混合

Al片完全溶解

常温下Al被浓硫酸完全溶解

A . A   B . B   C . C   D . D
15、如图所示,两电极一为碳棒,一为铁片,若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且a极上有大量气泡生成,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5

A . a为负极,是铁片,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 B . b为负极,是铁片,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铜溶液 C . a为正极,是碳棒,烧杯中的溶液可为硫酸 D . b为正极,是碳棒,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铜溶液
16、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22.4L的SO2通入足量稀硝酸,电子转移2mol B . 用NaOH溶液吸收工业废气中的NO2:2NO2+2OH-= + +H2O,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比为1:1 C . 1molN2与H2完全反应生成NH3 , 新形成的化学键为2mol D . 1molSO3溶于水形成1L的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

二、综合题(共4小题)

1、甲、乙两组同学用不同的方法制备SO2并探究其性质(夹持装置已略去)
(1)I.甲组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46061264

试管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试管②中的品红溶液褪色。欲证明品红褪色的原因是SO2 , 需要补充的实验操作及应出现的实验现象是
(3)试管③中的溴水褪色,体现SO2具有 性(填“还原”、“氧化”或“漂白”)。
(4)试管④中的试剂是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II.乙组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101929806

已知:BaSO3是白色难溶于水的物质,但可溶于盐酸。

⑤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⑥中产生了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该沉淀是
(7)经过分析,乙组同学认为装置中的空气是出现白色沉淀的原因。他们在不改变实验装置的情况下增加了某操作过程,证实了这种猜测是正确的。他们的操作及实验现象是
2、某小组同学欲探究NH3催化氧化反应,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图片_x0020_100008

已知装置A、B可选药品:浓氨水、H2O2、蒸馏水、生石灰、MnO2

(1)仪器b的名称为
(2)装置A烧瓶中固体的作用为_______(填字母)。 (2)
A . 催化剂 B . 氧化剂 C . 还原剂 D . 反应物
(3)仪器b中盛放的试剂可以是_______(填字母)。 (3)
A . 浓硫酸 B . 碱石灰 C . 五氧化二磷 D . 硫酸铜
(4)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甲、乙两同学分别按上述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

①甲观察到装置F中只有白烟生成,白烟的成分是(写化学式)。

②乙观察到装置F中有红棕色气体,装置G中溶液变成蓝色。用离子方程式解释装置G中溶液变成蓝色的原因:

(6)尾气处理装置所需的液体试剂是
3、为了探究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实验:
(1)将纯固体物质X分别装入有水的锥形瓶里(发生化学反应),立即塞紧带U形管的塞子,发现U形管内红墨水的液面高度如图所示。

图片_x0020_100009

①若如图1所示,发生的反应(假设没有气体生成)是(填“放热”或“吸热”)反应,X可以是(填化学式,只填一种即可)。

②若如图2所示,发生的反应(假设没有气体生成)是(填“放热”或“吸热”)反应,以下选项中与其能量变化相同的是(填字母)。

A.CO的燃烧 B.CaCO3的分解反应     C.Al和Fe2O3的反应  

(2)下列关于能源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 (填序号) (2)
A . 煤、石油、天然气是现代社会主要能源,人类由此获取热能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物质的燃烧 B .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粉尘、SO2、NOx、CO2等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C . 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和氢能等 D . 在能量利用阶段,可采取合理的措施促进能源循环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
(3)如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饱和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几小块铝片,再滴入5mL NaOH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00010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铝片逐渐溶解、有大量气泡产生、,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4、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插入某种电解质溶液形成原电池装置。
(1)若电解质溶液是稀硫酸,发生氧化反应的是极(填“锌”或“铜”),铜极上的实验现象是:,该电池的总电极反应式是
(2)若电解质溶液是硫酸铜溶液,在导线中电子是由极流向极,铜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锌极的实验现象是,电解质溶液里的实验现象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广东省东莞市光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