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5小题)

1、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

A . 氨水 B . 硝酸  C . D . 卤水
2、用如图装置研究电化学原理,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选项

连接

电极材料

分析

a

b

A

K1 K2

石墨

模拟铁的吸氧腐蚀

B

K1 K2

模拟钢铁防护中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C

K1 K3

石墨

模拟电解饱和食盐水

D

K1 K3

石墨

模拟钢铁防护中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A . A   B . B   C . C   D . D
3、根据元素周期律,由下列事实进行归纳推测,推测不合理的是(   )

选项

事实

推测

A

Mg与水反应缓慢,Ca与水反应较快

Ba与水反应会更快

B

Si是半导体材料,同族的Ge也是半导体材料

第ⅣA族的元素的单质都可作半导体材料

C

HCl在1 500 ℃时分解,HI在230 ℃时分解

HBr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

D

Si与H2高温时反应,S与H2加热能反应

P与H2在高温时能反应

A . A    B . B    C . C    D . D
4、电解装置如图所示,电解槽内装有KI及淀粉溶液,中间用阴离子交换膜隔开。在一定的电压下通电,发现左侧溶液变蓝色,一段时间后,蓝色逐渐变浅。

已知:3I2+6OH-=IO3-+5I-+3H2O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右侧发生的电极方程式:2H2O+2e-=H2↑+2OH- B . 电解结束时,右侧溶液中含有IO3- C . 电解槽内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KI+3H2O=KIO3+3H2 D . 如果用阳离子交换膜代替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内发生的总化学方程式不变
5、2016年IUPAC命名117号元素为Ts(中文名“ ”,tián),Ts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Ts是第七周期第ⅦA族元素 B . Ts的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C . Ts在同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弱 D . 中子数为176的Ts核素符号是
6、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原子半径:W<X B . 常温常压下,Y单质为固态 C . 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Z<W D . 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7、不管化学反应过程是一步完成还是分为数步完成,这个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

已知:H2O(g)=H2O(l) ΔH1=-Q1 kJ/mol          ①

C2H5OH(g)=C2H5OH(l) ΔH2=-Q2 kJ/mol         ②

C2H5OH(g)+3O2(g)=2CO2(g)+3H2O(g) ΔH=-Q3 kJ/mol    ③

若使23 g酒精液体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

A . (Q1+Q2+Q3) kJ B . [0.5(Q1+Q2+Q3)] kJ C . (0.5Q1-1.5Q2+0.5Q3) kJ D . (1.5Q1-0.5Q2+0.5Q3) kJ
8、常温下,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Al、Cu片插入浓HNO3中组成原电池(图1),测得原电池的电流强度(I)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2所示,反应过程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0~t1时,原电池的负极是Al片 B . 0~t1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2H++e=NO2↑+H2O C . t1后,原电池的正、负极发生互变 D . t1后,正极上每得到0.3mol电子,则负极质量减少2.7g
9、A,B代表两种非金属元素,下列不能说明A的非金属性比B强的是(   )
A . B的简单阴离子(B2)的还原性强于A的简单阴离子(A)的还原性 B . A的含氧酸比B的含氧酸的酸性强 C . A的单质A2能将B的阴离子(B2)氧化,并发生置换反应 D . A、B的单质分别与Fe化合时,前者产物中Fe的化合价为+3,后者产物中Fe的化合价为+2
10、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
A . 通入 溶液中 B . 通入 溶液中 C . 通入 溶液中 D . 通入已酸化的 溶液中
1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 )

①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与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有关

②大量燃烧含硫燃料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③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和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

④减少CO2排放,可遏制全球气候变暖

⑤碘盐中的碘可以直接用淀粉检验

⑥点燃的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三氧化硫

A . ①③⑤ B . ②③④⑤ C . ②④⑥ D . ①②④
12、用下图装置制取、提纯并收集表中的四种气体(a、b、c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其中可行的是(   )

气体

a

b

c

A

NH3

浓氨水

生石灰

浓硫酸

B

NO2

浓硝酸

铜片

NaOH溶液

C

SO2

浓硫酸

铜片

酸性KMnO4溶液

D

CO2

稀硫酸

Na2CO3固体

浓硫酸

A . A   B . B   C . C   D . D
13、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 室温下用稀NaOH溶液吸收Cl2:Cl2+2OH-=ClO-+Cl-+H2O B . 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2Cu2++2H2O 2Cu+O2↑+2H2SO4 C . 室温下用稀HNO3溶解铜:Cu+2NO +2H+=Cu2++2NO2↑+H2O D . 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Na2SiO3+2H+=H2SiO3↓+2Na+
14、用化学用语表示NH3+HCl=NH4Cl中的相关微粒,其中正确的是(    )
A . 中子数为8的氮原子: N B . HCl的电子式: C . CO2的结构式:O=C=O D . Cl-的结构示意图:
15、下列物质的晶体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是(    )
A . NaOH B . He C . CaCl2 D . H2O2
16、下列各组微粒中,半径依次增大的是(    )
A . S、Cl、Cl-、S2- B . Al3+、Al、Mg、K C . Na+、Na、Cl、Cl- D . S2-、Cl-、K+、Ca2+
17、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其能量变化符合如图的是(    )

A . 碳酸钙的分解 B . 灼热的炭与水蒸气反应 C . 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混合 D . 钠与水反应
18、水电解生成H2和O2 , 水受热汽化成水蒸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前者属化学变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B . H2O比H2S的沸点高是因为水分子间存在氢键 C . 后者属物理变化,破坏了化学键 D . 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强,比氢键弱
19、用惰性电极分别电解下列各电解质的水溶液,一段时间后(设电解质足量),向电解后溶液中加入适量原电解质,可以使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的是(    )
A . Cu(NO3)2 B . K2SO4 C . CuCl2 D . NaOH
20、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用装置①精炼铜,则a极为粗铜,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B . 用装置①进行电镀,镀件接在b极上 C . 装置②的总反应是:Cu+2Fe3=Cu2+2Fe2 D . 装置③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
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24g镁与27g铝中,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B . 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电子数相同 C . 1mol重水与1mol水中,中子数之比为2∶1 D . 1mol 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A
22、一种可充电锂-空气电池如图所示。当电池放电时,O2与Li+在多孔碳材料电极处生成Li2O2-x(x=0或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放电时,多孔碳材料电极为负极 B . 放电时,外电路电子由多孔碳材料电极流向锂电极 C . 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Li+向多孔碳材料区迁移 D . 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Li2O2-x=2Li+(1- )O2
23、肼(N2H4)在不同条件下分解产物不同,200℃时在Cu表面分解的机理如图。已知200℃时:反应Ⅰ:3N2H4(g)=N2(g)+4NH3(g)  ΔH1=−32.9 kJ·mol−1;反应Ⅱ:N2H4(g)+H2(g)=2NH3(g)  ΔH2=−41.8kJ·mol−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图所示过程①是放热反应 B . 反应Ⅱ的能量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 C . 断开3 molN2H4(g)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1molN2(g)和4molNH3(g)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 D . 200℃时,肼分解生成氮气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g)=N2(g)+2H2(g)  ΔH=+50.7 kJ·mol−1
24、利用反应 构成电池的装置如图所示。此方法既能实现有效清除氮氧化物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又能充分利用化学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电流从左侧电极经过负载后流向右侧电极 B . 电极A极反应式为 C . 为使电池持续放电,离子交换膜需选用阴离子交换膜 D . 当有 被处理时,转移电子数为
25、已知断裂1molH—H键吸收的能量为436kJ,断裂1molH—N键吸收的能量为391kJ,根据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生成2molNH3(g)放出热量为92.4kJ,则断裂1molN≡N键吸收的能量是(   )
A . 431kJ B . 945.6kJ C . 649kJ D . 869kJ

二、综合题(共3小题)

1、现有A、B、C、D、E、F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A的气态氢化物能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C+和D3+的电子层结构相同,B与E属于同一主族。
(1)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上述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是 (填离子符号)。
(3)下列事实能说明C元素的金属性比D元素的金属性强的是

a.C单质常温能与水反应,D单质不能与水反应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1molD单质比1molC得电子多

c.C和D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前者的碱性更强

(4)写出由B和C形成的化合物C2B2的电子式为
(5)工业上用电解法制备D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写出实验室制备F单质的离子方程式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CH4 , 一般还含有C2H6等烃类,是重要的燃料和化工原料。
(1)乙烷在一定条件可发生如下反应:C2H6(g)=C2H4(g)+H2(g)ΔH1 , 相关物质的燃烧热数据如表所示:

物质

C2H6(g)

C2H4(g)

H2(g)

燃烧热ΔH/(kJ·mol-1)

-1560

-1411

-286

则ΔH1=kJ·mol-1

(2)以CH4为原料设计原电池电解下列物质,如图:

图片_x0020_100023

①甲池是将能转化为能的装置,乙装置中电极A的名称是。(填“正极”或“负极”或“阴极”或“阳极”)。

②甲装置中通入CH4的电极反应式为,乙装置中电极A(石墨)的电极反应式为,丙装置中D极的产物是(写化学式)

③一段时间,当C极上产生5.6L(标准状况下)气体时,电路中转移mol电子。均匀搅拌丙池,所得溶液的c(OH-)=(已知:NaCl溶液足量,电解后溶液体积为500mL)。若要使乙池恢复电解前的状态,应向乙池中加入(写化学式)。

3、实验室为探究铁与浓硫酸的反应,并验证SO2的性质,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图片_x0020_10002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酸性KMnO4溶液逐渐褪色,则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装置D的作用是;实验结束时需从导管a通入大量空气,其目的是
(3)实验时将导管a插入试管中,可使装置B中的溶液不发生倒吸。其原因是
(4)若装置A反应后的溶液中金属阳离子只含有Fe3+ , 则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