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2021年高考化学一模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6小题)


A | B | C | D |
用此装置提纯I2 | 用标准KMnO4溶液测定待测液Na2C2O4物质的量浓度 | 观察气泡鉴别乙醇与甲醚(CH3OCH3) | 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NH3 |
| | | |







选项 | 实验操作和现象 | 结论 |
A | 向3mLKI溶液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再滴加1mL淀粉溶液,溶液显蓝色 | Br2的氧化性比I2的强 |
B | 向蛋白质溶液中分别加入甲醛和 | 蛋白质均发生了变性 |
C | 向苯酚浊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浊液变清 | 苯酚的酸性强于碳酸的酸性 |
D | 向溶有SO2的BaCl2溶液中通入气体X,出现白色沉淀 | 气体X具有强氧化性 |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已知有关物质的性质如下:
FeCl3 | FeCl2 | Fe | |
熔点/℃ | 升华,易水解 | 672 | 1538 |
沸点/℃ | 1023 | 2750 |
①当温度T为300℃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石英管内几乎没有固体剩余,请指出出现该现象可能的原因:。
②当温度T为 330℃时,加热后石英管内有固体剩余,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并加入稀盐酸,全部溶解且无气泡,对固体成分进行猜测并设计实验验证。
猜测1:只有 FeCl2;猜测2: 含有FeCl2和 FeCl3;猜测3: 只有FeCl3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
操作 |
现象 |
第一步 |
取溶液2mL于试管中,加入KSCN |
现象一 |
第二步 |
另取溶液2mL于试管中,加入 |
现象二 |
第二步加入的物质为:。
实验结论:现象一为,现象二为。则猜测1 成立。
③当温度T为350℃时,加热后石英管内有固体剩余,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并加入稀盐酸,固体溶解的同时有少量气泡产生,写出加热过程中发生的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已知: ① Fe(OH)3开始沉淀的 pH值为2.7,沉淀完全时的 pH值为3.7。
② 对浸出渣的处理,直至得到产品,都在封闭的管道内进行。
③ pH>3,则 BiCl3极易水解生成不溶性的 BiOCl 沉淀。
请回答以下问题:




物质 | | |
| -46 | -242 |
由此可得
=
。
反应I:
反应Ⅱ:
为分析某催化剂对该反应的选择性,将 1mol NH3和2mol O2充入1 L密闭容器中,在不同温度相同时间下,测得有关物质的量关系如图。
①该催化剂在低温时对反应(填“Ⅰ”或“Ⅱ”)的选择性更好。
②520℃时,容器中为 c(NH3)=mol/L,该温度下反应 的平衡常数K=(不要求得出计算结果,只需列出有具体数字的计算式)。
③高于840℃时,NO 的产率降低的可能原因是(填选项字母)。
A. NH3溶于水 B. 反应活化能增大
C.反应I的平衡常数变小 D. 催化剂活性降低
①NaClO 氧化 NH3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改变 对溶液中NaClO去除氨氮效果与余氯(溶液中+1价氯元素的含量)的影响如图2 所示,则除氨氮过程中最佳的
值约为。
③为了提高氨氮的去除率,在实际工艺过程中温度控制在 15℃~30℃时,其可能的原因是:。
①上述反应机理涉及的分子中属于非极性分子的是。(填化学式)
②关于上述反应机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Si 的杂化方式一直没有发生变化
B. H2O 中 O 通过孤对电子与 Si 形成配位键
C.只涉及了极性共价键的断裂与形成
I Ⅱ
①这两种含硅化合物的化学式分别为和。
②I的晶胞参数为a pm,则Ⅰ的密度为 。
③Ⅱ的晶胞参数为b pm,Si和P的原子半径分别为 pm和
pm,则Ⅱ的空间占有率为。

①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且-NH2直接连在苯环上: ②能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写出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中峰面积之比 1:2:2:2:2的一种结构简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