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开学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6小题)

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方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反应3NO2(g) + H2O(l) = 2HNO3(aq) + NO(g)在一定条件下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H>0 B . 反应2Na2SO3(s) + O2(g) = 2Na2SO4(s)能自发进行,则△H<0 C . 在一定温度下的AgCl的水溶液中,Ag+和Cl-浓度的乘积是一个常数 D . 在1 L 溶液中 数目为
2、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 。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是焓变为正值 B . 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 C . 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 . 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H2O CO2+H2
3、已知常温时HClO的Ka=3.0×10-8 , HF的Ka=3.5×10-4。现将pH和体积都相同的次氯酸和氢氟酸溶液分别加蒸馏水稀释,pH随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978709434

A . 曲线Ⅰ为次氯酸稀释时pH变化曲线 B . 取a点的两种酸溶液,中和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消耗氢氟酸的体积较小 C . b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c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小 D . 从b点到d点,溶液中 保持不变(HR代表HClO或HF)
4、中华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对古文或古诗词蕴藏的原理理解正确的是( )

选项

古文或古诗词

原理

A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冰变成水过程中ΔH<0,ΔS<0

B

日照香炉生紫烟

紫烟指的是碘的升华

C

蜡炬成灰泪始干

蜡烛燃烧过程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光能

D

《天工开物》记载:“凡白土曰垩土,为陶家精美器用”

陶瓷是一种传统硅酸盐材料

A . A   B . B   C . C   D . D
5、下列属于吸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 Zn与稀盐酸反应制备氢气 B . 铵盐和碱反应生成氨气 C . 碳与二氧化碳高温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D . 铝热反应
6、对于 的反应来说,以下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 B . C . D .
7、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因合成氨工业化而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现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 , 在一定条件下使该反应发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若断裂3 mol H-H键,同时生成6 mol N-H键,说明该反应已处于平衡状态 B . 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C . 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 D . 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都为零
8、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已知2C(s)+2O2(g)=2CO2(g) ΔH1;2C(s)+O2(g)=2CO(g) ΔH2 , 则ΔH1>ΔH2 B . 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Δ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 . 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ol,若将含0.6 mol H2SO4的稀硫酸与含1 mol NaOH的稀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 kJ D . 需要加热的反应说明它是吸热反应
9、利用下图装置可以模拟铁的电化学防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若X为锌棒,开关K置于M处,可减缓铁的腐蚀 B . 若X为锌棒,开关K置于M处,铁极发生氧化反应 C . 若X为碳棒,开关K置于N处,可减缓铁的腐蚀 D . 若X为碳棒,开关K置于N处,X极发生氧化反应
10、某工厂采用电解法处理含铬废水,耐酸电解槽用铁板作阴、阳极,槽中盛放含铬废水,原理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A为电源正极 B . 阳极区溶液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为: +6Fe2++14H+= 2Cr3++6Fe3++ 7H2O C . 阴极区附近溶液pH降低 D . 若不考虑气体的溶解,当收集到H2 13.44 L(标准状况)时,有0.1 mol 被还原
1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标准状况下,46 g C2H6O含有的O-H键数目为NA B . 100 mL 12 mol/L的浓HNO3、与过量Cu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大于0.6 NA C . 将0.1 molCH3COONa溶于稀醋酸中使溶液呈中性,溶液中CH3COO-数目小于0.1 NA D . 12 g金刚石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4 NA
12、下列溶液一定能大量共存的( )
A . 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 B . 水电离产生的 的溶液中: C . 的溶液中: D . pH=14的溶液中:Na+ 、Cl
13、有关碰撞理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具有足够能量的分子(活化分子)相互碰撞就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 B . 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 C . 升温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 . 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从而只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
14、如图所示,三个烧瓶中分别充满NO2气体并分别放置在盛有下列物质的烧杯(烧杯内有水)中:在(1)中加入CaO,在(2)中不加其他任何物质,在(3)中加入NH4Cl晶体,发现(1)中红棕色变深,(3)中红棕色变浅。[已知反应2NO2(红棕色) ⇌N2O4(无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2NO2⇌N2O4是放热反应 B . NH4Cl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C . 烧瓶(1)中平衡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D . 烧瓶(3)中气体的压强增大
15、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H+和OH-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升高温度,可能引起由c向b的变化 B . 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0×10-13 C . 该温度下,加入FeCl3可能引起由b向a的变化 D . 该温度下,稀释溶液可能引起由c向d的变化
16、铁、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铜溶液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四种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的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反应A属于复分解反应 B . 反应B的离子方程式为 C . 反应C,反应D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离子反应 D . 上述四种物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

二、综合题(共5小题)

1、下列是八种环状的烃类物质:

图片_x0020_3878285

图片_x0020_100002

(1)互为同系物的有(填名称)。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填名称,可以不填满,也可以再补充)。
(2)正四面体烷的二氯取代产物有种;金刚烷的一氯取代产物有种。
(3)用系统命名法给 图片_x0020_100003 有机物命名
2、实验室中有一未知浓度的稀盐酸,某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测定盐酸的浓度的实验。请完成下列填空:
(1)I.配制480mL0.10mol•L1NaOH标准溶液。

用托盘天平称量NaOH固体质量为g;

(2)II.取20.00mL待测盐酸放入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酚酞作指示剂,用自己配制的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重复上述滴定操作2~3次,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c(NaOH) mol•L1

NaOH溶液滴入的体积(mL)

待测盐酸的体积(mL)

1

0.10

25.90

20.00

2

0.10

26.00

20.00

3

0.10

26.10

20.00

滴定达到终点的标志是

(3)根据上述数据,可计算出该盐酸的浓度约为mol•L1
(4)排碱式滴定管中气泡应采用如图所示操作中的

(5)在上述实验中,下列操作会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有______(填字母序号); (5)
A . 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 B . 酸式滴定管使用前,水洗后未用待测盐酸润洗 C . 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 D . 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
(6)若滴定结束时,碱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则终点读数为mL。

3、某同学为探究Kw的影响因素,做了如下探究。
(1)查阅资料,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

t/℃

0

10

20

25

40

50

90

100

Kw/10-14

0.134

0.292

0.681

1.01

2.92

5.47

38.0

55.0

由此推出:随着温度的升高,Kw的值;水的电离程度;水的电离平衡向移动,水的电离过程是过程。

(2)取三只烧杯A、B、C,分别加入适量水,再向B、C烧杯中分别加入适量盐酸和NaOH,分析并填写下表:

纯水

加少量盐酸

加少量NaOH

c(H+)

1.0×10-7 mol·L-1

增大

c(OH-)

1.0×10-7 mol·L-1

增大

c(H+)和c(OH-)大小比较

c(H+)=c(OH-)

c(H+)c(OH-)

c(H+) c(OH-)

水的电离平衡移动方向

Kw

1.0×10-14

综上所述,可得出如下结论:

①温度、均能影响水的电离平衡。

②Kw只受的影响,而与其他因素无关。

4、            
(1)I.在25 ℃、101 kPa下:①2Na(s)+ O2(g)=Na2O(s)   ΔH1=-414 kJ·mol-1;②2Na(s)+O2(g)=Na2O2(s)  ΔH2=-511 kJ·mol-1;25℃、101 kPa下,Na2O2(s)与Na(s)反应生成Na2O(s)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II.在2L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时间(s)

0

1

2

3

4

5

n(NO)(mol)

0.020

0.011

0.008

0.007

0.007

0.007

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3)如图中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用O2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

图片_x0020_54455385

(4)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v(NO2)=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NO)=2v(O2)                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5)某同学查阅资料得知,该反应K300>K350;25℃时,生成1molNO2 , 热量变化为56.4kJ。但是该同学由于疏忽,忘记注明“+”、“-”。根据题目信息,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6)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及时分离除NO2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O2的浓度        d.选择高效催化剂

5、湿法炼锌为现代炼锌的主要方法,下列是以硫化锌精矿为原料制备单质锌的工业流程。

(1)硫化锌精矿在空气中焙烧时,通常会将硫化锌精矿粉碎,其目的是
(2)浸出液以硫酸锌为主,还含有Fe3+、Fe2+、Al3+、Cu2+、Cd2+、Cl-等杂质,会影响锌的电解,必须除去。净化过程如下:

①在酸性条件下,用H2O2将Fe2+氧化成Fe3+ , 离子方程式为

②将浸出液的pH调节为5.5左右,使Fe3+、Al3+形成沉淀而除去,可选用的最佳试剂为

A.H2SO4  B.Zn(OH)2 C.NH3·H2O D.ZnO

③用Zn除去Cu2+和Cd2+

④用Ag2SO4除去Cl-

(3)用两支惰性电极插入500mL硫酸锌溶液中,通电电解。当电解液的pH从6.0变为3.0时(设电解时没有氢气析出,且电解液在电解前后体积变化可以忽略),锌在极析出,其质量为mg;另一电极上的反应式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西省赣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