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开学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在压强为2.20×101 kPa、温度达到374 ℃时,水成为“超临界状态”,此时水可将CO2等含碳化合物转化为有机物,这就是“水热反应”,生物质在地下高温高压条件下通过水热反应可生成石油、煤等矿物能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二氧化碳与超临界水作用生成汽油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B . “水热反应”过程中只有化学变化,没有物理变化 C . 火力发电厂有望利用废热,将二氧化碳转变为能源物质 D . 随着科技的进步,“水热反应”制取能源有望实现地球上碳资源的和谐循环
2、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在测定中和热实验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有天平、量筒﹑烧杯、滴定管、温度计 B . 为了准确测定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不能与小烧杯底部接触 C . 用50 mL 0.55 mol ·L-1的NaOH 溶液与60 mL 0.50 mol ·L-1的盐酸反应,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不变 D . 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是为了加大反应速率,减小实验误差
3、2A(g) B(g) ∆H1(∆H1>0);2A(g) B(1) ∆H2 , 下列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4、已知 1 mol X2 (g)完全燃烧生成 X2O(g)放出能量a kJ,且X2中 1mol X-X键断裂时吸收能量b kJ,氧气中 1mol O=O键断裂时吸收能量ckJ,则X2O中 1mol X-O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为( )
A . kJ B . kJ C . kJ D . kJ
5、已知“凡气体分子总数增大的反应一定是熵增加的反应”。下列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的是( )
A . 2O3(g)=3O2(g)  ∆H<0 B . 2CO(g)=2C(s)+O2 (g)  ∆H>0 C . N2(g)+3H2(g) ⇌2NH3(g)  ∆H<0 D . CaCO3(s)=CaO(s)+CO2(g)  ∆H>0
6、反应P(g)+3Q(g)⇌2R(l)+2S(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 v(P)=0.15 mol/(L·min) B . v(Q)=0.6 mol/(L· min) C . v(R)=0. 1 mol/(L·s) D . v(S)=0.45 mol/(L· min)
7、在一定条件下,将2 mol A和1 mol B混合于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5s时测得气体压强是反应前的 。则x为( )
A . 1 B . 2 C . 3 D . 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8、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条件不再改变时,表明反应:A(s)+2B(g)  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 混合气体的压强 B . 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C . 混合气体的密度 D .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C的同时消耗2n molB
9、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发生以下反应: xA(g)+yB(g)⇌zC(g),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50 mol∙L-1 , 在温度不变时,把容器容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使其重新达到平衡,此时A的浓度为0.30 mol∙L-1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平衡一定向右移动 B . B的转化率降低 C . x+y<z D . C的体积分数增大
10、某工业流程中,进入反应塔的混合气体中NO和O2的物质的量分数分别为0.10和0.06,发生化学反应2NO(g)+O2(g) 2NO2(g),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压强/

(×105Pa)

温度/℃

NO达到所列转化率需要的时间/s

50%

90%

98%

1.0

30

12

250

2830

90

25

510

5760

8.0

30

0.2

3.9

36

90

0.6

7.9

74

根据表中数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 B . 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 C . 在1.0×105 Pa、90℃条件下,当转化率为98%时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 D . 若进入反应塔的混合气体为a mol,反应速率以v= 表示,则在8.0×105Pa、 30℃条件下,转化率从50%增至90%时段NO的反应速率为 mol∙s-1
11、在CH3COOH H+CH3COO的电离平衡中,要使电离平衡右移且氢离子浓度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 加入NaOH B . 加入盐酸 C . 加水 D . 升高温度
12、下列实验事实或数据可以说明次氯酸为弱电解质的是( )
A . 0.001 mol/L的HClO溶液的pH=3 B . 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C . 温度为25℃时,次氯酸钠水溶液的pH>7 D . 用HClO的水溶液做导电实验时,灯泡很暗
13、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4 mol∙L-1 , 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 Al3+、Na+ 、Cl- B . K+、Na+、Cl- C . K+、Na+、Cl- D . K+、Fe3+
14、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测定某H2SO4溶液的浓度,参考下图,从下表中选出正确选项( )

选项

锥形瓶中溶液

滴定管中溶液

选用指示剂

选用滴定管

A

石蕊

B

酚酞

C

甲基橙

D

酚酞

A . A   B . B   C . C   D . D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lCl3溶液和Al2(SO4)3溶液加热,蒸发,浓缩结晶,灼烧,所得固体的成分相同 B . 配制FeCl3溶液时,将FeCl3固体溶解在硫酸中,后再加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 C . 向CuCl2溶液中加入CuO,调节pH可除去溶液中混有的Fe3 D . 泡沫灭火器中常使用的原料是Na2CO3和Al2(SO4)3
16、H2C2O4为二元弱酸,Ka1(H2C2O4)=5.4×10-2 , Ka2(H2C2O4)=5.4×10-5 , 设H2C2O4溶液中 c(总)=c(H2C2O4)+c( )+c( )。室温下用NaOH溶液滴定25.00 mL0.100 0 mol ·L-1 H2C2O4溶液至终点。滴定过程得到的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A . 0.1000 mol∙L-1 H2C2O4溶液: c(H+) =0.1000 mol∙L-1+c( )+c(OH-)+c(H2C2O4) B . c(Na+)=c(总)的溶液:c(Na+)>c(H+)>c( )>c(OH-)>c(H2C2O4) C . pH=7的溶液: c(Na+ )=0.1000 mol∙L-1+c( ))-c(H2C2O4) D . c(Na+)=2c(总)的溶液:c(OH-)-c(H+ )=c(H2C2O4)+c( )
17、某温度时,Ag2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该温度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含有大量 的溶液中肯定不存在Ag+ B . 0.02mol∙L-1的AgNO3溶液与0.2mol∙L-1的Na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会生成Ag2SO4沉淀 C . Ag2SO4的溶度积常数(Ksp)为2×10-5 D . a点表示Ag2SO4的不饱和溶液,蒸发可以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18、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稀硫酸中,负极反应式为b-2e-=b2+;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的盐酸中,a比d反应剧烈;又知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离子反应:c2++d=d2++c,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 dcab B . dabc C . dbac D . badc
19、如图所示,电流计G发生偏转,同时A极逐渐变细,B极逐渐变粗,C为电解质溶液,则A、B、C应是下列各组中的( )

A . A是Zn、B是Cu、C为稀硫酸 B . A是Cu、B是Zn、C为稀硫酸 C . A是Fe、B是Ag、C为AgNO3溶液 D . A是Ag、B是Fe、C为AgNO3溶液
20、有关如图所示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电子沿导线由Ag片流向Cu B .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Ag-e-=Ag+ C . Cu片上发生氧化反应,Ag 片上发生还原反应 D . 反应时盐桥中的阳离子移向Cu(NO3)2溶液

二、综合题(共5小题)

1、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常常伴有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的变化常以热量的形式表现出来,叫作反应热。由于反应的情况不同,反应热可以分为许多种,如燃烧热和中和热等。
(1)下列∆H表示物质燃烧热的是;不能表示物质中和热的是。(填字母)

A.H2(g)+ O2(g)=2H2O(g)  ∆H1

B.C(s)+ O2(g)=CO(g)  ∆H2

C.CH4(g)+2O2g)=CO2(g)+2H2O(l)  ∆H3

D.C(s)+O2(g)=CO2(g)              ∆H4

E.C6H12O6(s)+3O2(g)=6CO(g)+6H2O(1)     ∆H5

F.NaOH(aq)+HCl(aq)=NaCl(aq)+H2O(l)       ∆H6

G.2NaOH(aq)+H2SO4(aq)=Na2SO4(aq)+2H2O(l)      ∆H7

H.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l)    ∆H8

(2)2.00 g C2H2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气体,放出99.8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3)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放出的热量为Q,生成的CO2恰好与100mL浓度为4mol∙L-1的KOH溶液完全反应生成正盐。则燃烧1mol丁烷放出的热量为
(4)4.4g丙烷完全燃烧生成的CO2与100 mL浓度为4mol∙L-1的K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反应后的溶液中酸式盐的物质的量是mol
(5)氢能源有可能实现能源的贮存,也有可能实现经济,高效的输送。研究表明过渡金属型氢化物(又称间充氢化物),在这类氢化物中,氢原子填充在金属的晶格间隙之间,其组成不固定,通常是非化学计量的,如,LaH2.76、TiH1.73、CeH2.69、ZrH1.98、PrH2.65、TaH0.78。已知标准状况下,1体积的钯粉大约可吸附840体积的氢气(钯粉的密度为10.64g∙cm-3 , 相对原子质量为106.4),试写出钯(Pd)的氢化物的化学式
2、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粒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2)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
(3)实验室中现有Na2SO4 , MgSO4 , Ag2SO4 , K2SO4四种溶液,可与上述实验中 CuSO4溶液起相似作用的是
(4)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的速率,还可采取的措施有(答两种)。
(5)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

实验

混合溶液

A

B

C

D

E

F

4mol•L-1H2SO4/mL

30

V1

V2

V3

V4

V5

饱和CuSO4溶液/mL

0

0.5

2.5

5

V6

20

H2O/mL

V7

V8

V9

V10

10

0

①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 V2=V6=V10=

②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3、            
(1)常温下,某水溶液M中存在的离子有Na+、A2-、HA-、H+、OH- , 存在的分子只有H2O,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酸H2A的电离方程式:

②若溶液M由10 mL 2 mol∙L-1 NaHA 溶液与10 mL2 mol∙L-1 NaOH溶液混合而得,则溶液M的pH(填“>”“<”或“=”)7,溶液M中各粒子的浓度关系正确的是(填序号)。

A.c(Na+)>c(A2-)>c(OH-)>c(H+)

B.c(HA-)+2c(H2A)+c(H+)=c(OH-)

C.c(A2-)+c(HA-)+c(OH-)=c(Na+)+c(H+)

D.c(A2-)+c(HA-)=1mol∙L-1

(2)实验室可用NaOH溶液吸收NO2 , 反应为2NO2+2NaOH=NaNO3+NaNO2+H2O。含0.2 mol NaOH的水溶液与0.2 mol NO2恰好完全反应得1L溶液A,溶液B为0.1 mol∙L-1的CH3COONa溶液,则两溶液中c( )、c( )和c(CH3COO-)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已知HNO2的电离常数Ka=7.1×10-4 , CH3COOH的电离常数Ka=1.7×10-5)。可使溶液A和溶液B的 pH相等的方法是(填序号)。

a.向溶液A中加适量水            b.向溶液A中加适量 NaOH

c.向溶液B中加适量水            d.向溶液B中加适量NaOH

(3)直接排放含SO2的烟气会形成酸雨,危害环境。利用钠碱循环法可脱除烟气中的SO2.吸收液(NaOH溶液)吸收SO2的过程中,pH随n( ):n( )的变化关系如下表:

n( ):n( )

91:9

1:1

9:91

pH

8.2

7.2

6.2

①由上表判断 NaHSO3溶液显性。

②当吸收液呈中性时,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

4、           
(1)Shibata曾做过下列实验:

①使纯H2缓慢地通过处于721℃下的过量氧化钴 CoO(s),氧化钴部分被还原为金属钴(Co),平衡后气体中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192。

②在同一温度下用CO还原CoO(s),平衡后气体中CO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50。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还原CoO( s)为Co(s)的倾向是COH2(填“大于”或“小于”)。

(2)近年来,随着聚酯工业的快速发展,氯气的需求量和氯化氢的产出量也随之迅速增长。因此,将氯化氢转化为氯气的技术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Deacon发明的直接氧化法为4HCl(g)+O2(g)=2Cl2(g)+2H2O(g)。如图为刚性容器中,进料浓度比c(HCl):c(O2)分别等于1:1、4:1、7:1时HCl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①由图可推知该反应的∆H0(填>、<、=,下同)平衡常数K(300℃)K(400℃)

②曲线C代表进料浓度比c(HCl):c(O2)为,设HCl初始浓度为c0 , 根据进料浓度比c(HCl):c(O2)=4:1的数据计算K(400℃)=(列出计算式)。

③按化学计量比进料可以保持反应物高转化率,同时降低产物分离的能耗。进料浓度比c(HCl):c(O2)过高的不利影响是

④Deacon直接氧化法可按下列催化过程进行:

CuCl2(s)=CuCl(s)+ Cl2(g)   ∆H1=+89kJ∙mol-1

CuCl(s)+ O2(g)=CuO(s)+ Cl2(g)  ∆H2=-25 kJ∙mol-1

CuO(s)+2HCl(g)=CuCl2(s)+H2O(g)    ∆H3=-120 kJ∙mol-1

则4HClg)+O2 (g)=2Cl2(g)+2H2O(g)的∆H=kJ∙mol-1

5、α-铁纳米粉在现代电子工业上用途极为广泛,用赤铁矿石(含Fe2O3 , FeO,也含有Al2O3 , MnO2 , CuO等)制备纳米铁颗粒的实验流程如下:

图片_x0020_100012

已知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如表所示:

沉淀物

Al(OH)3

Fe(OH)3

Fe(OH)2

Cu(OH)2

开始沉淀时的pH

3.7

2.3

7.6

5.4

完全沉淀时的pH

5.2

3.2

9.7

6.7

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流程中首先对赤铁矿进行“碾碎”,目的是
(2)固体A的成分是(填写化学式),在滤液A中加H2O2的目的是(用离子方程式进行说明)。
(3)步骤②中需调节pH的范围是
(4)步骤③中灼烧所需的仪器有酒精灯、三脚架、(仪器名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