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8小题)

1、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 石墨 B . 碳酸钠固体 C . 醋酸溶液 D . 二氧化碳
2、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 . H2S HS-+H+ B . H2SO3+H2O H3O++HSO C . Mg(OH)2 Mg2++2OH- D . HCO +H2O H2CO3+OH-
3、已知反应2CO(g)+4H2(g) CH2=CH2(g)+2H2O(g)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 v(H2O)=0.1mol·L-1·s-1 B . v(H2)=4.5mol·L-1·s-1 C . v(CH2=CH2)=0.03mol·L-1·s-1 D . v(CO)=1.5mol·L-1·s-1
4、下列有关盐类水解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盐类的水解破坏了纯水的电离平衡 B . 盐类的水解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过程 C . 盐类的水解使溶液一定不呈中性 D . NaClO水解的实质是ClO-与H2O电离出的H+结合生成HClO
5、铍是高效率的火箭燃料,已知:2Be(s)+O2(g)=2BeO(s)△H=-1087.2kJ·mol-1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 . 用粉碎后的Be做原料,该反应的△H会减小 C . 当消耗3.2gO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D . Be(s)的燃烧热△H=-543.6kJ·mol-1
6、25℃时,pH=2的H2SO4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是(    )
A . 1×107mol·L1 B . 1×1012mol·L1 C . 1×102mol·L1 D . 1×1014mol·L1
7、一个已经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只改变下列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判断定正确的是(    )
A . 增大压强,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B . 加快分子运动速率,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C . 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D . 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正反应速率一定减慢
8、相同温度下,关于盐酸和醋酸两种溶液的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同浓度的两溶液中:c(Cl-)=c(CH3COO-) B . 相同pH的两溶液,分别与金属镁反应,起始反应速率相同 C . 分别中和pH相等、体积相等的两溶液,所需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 D . 等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分别加入相同的NaOH溶液至中性:c(CH3COO-)=c(Cl-)
9、下列操作中,能使水的电离平衡(H2O H++OH-)向左移动且溶液呈酸性的是(    )
A . 向水中充入SO2气体 B . 向水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C . 将水加热,使水的pH=6 D . 向水中加入NH4Cl溶液
10、配制硫酸铝溶液时,为得到澄清的溶液经常在配制过程中加入少量的(    )
A . H2O B . NaOH溶液 C . H2SO4溶液 D . Na2SO4溶液
11、向盛有Ca(OH)2悬浊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0.5mol·L-1的Na2CO3溶液,直至过量,整个过程中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用I表示)可以近似地表示为图中曲线(    )

图片_x0020_100002

A . a B . b C . c D . d
12、25℃时,下列溶液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 pH=1的溶液 B . 1L含有60gNaCl的溶液 C . c(H+)=0.01mol·L-1的溶液 D . N(H+):N(H2O)=1:100的溶液
13、某浓度的HF溶液中存在平衡:HF H++F- , 若要增大F-的浓度,同时减小H+的浓度,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
A . 加入少量NaOH固体 B . 适当降低温度 C . 加入少量的浓盐酸 D . 加水稀释
14、下列离子在指定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 加盐酸会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溶液:Na+、Ca2+、NO 、Cl- B . 加入铝单质生成气体的溶液:MnO 、Cl-、K+、Na+ C . 强碱溶液中:CO 、K+、Ba2+、SO D . 常温下, =10-4的溶液:Fe3+、Cu2+、NO 、SO
15、a、b、c、d分别表示两种酸和两种碱,且只有一种强酸和一种强碱。它们加水稀释的pH变化如图所示,则(    )

图片_x0020_100008

A . a为强酸,c为强碱 B . a为强酸,d为强碱 C . b为强酸,c为强碱 D . b为强酸,d为强碱
16、某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Kw=1×10-13。在该温度下,将pH=4的H2SO4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混合并保持恒温,欲使混合溶液呈中性,则H2SO4与NaOH溶液的体积之比为(    )
A . 1:10 B . 10:1 C . 100:1 D . 1:100
17、贵金属钯可催化乙醇羰基化,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12

A . C-H键所处环境不同,稳定性也不同 B . 贵金属钯也可将R2CHOH羰基化 C . 反应物CH3CH2OH→产物CH3CHO,发生了氧化反应 D . 反应过程中,Pd的成键数目保持不变
18、用NaOH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浓度的盐酸,下列实验操作不会引起误差的是(    )
A . 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B . 用蒸馏水洗净后的酸式滴定管直接量取待测液 C . 选用酚酞作指示剂,实验时不小心多加了两滴指示剂 D . 实验开始时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无气泡,结束实验时有气泡

二、多选题(共3小题)

1、在一定温度下,弱碱(CH3NH2)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CH3NH2+H2O CH3NH +OH-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K= B . 加入适量的CH3NH2溶液,电离常数K增大 C . 加水稀释,c(OH-)减小,Kw不变 D . 升高温度,c(CH3NH )增大
2、某科研小组为了探究久置空气中某浓度氢氧化钠溶液(250mL)的组分,往溶液中滴入2mol·L-1的稀盐酸,反应中生成CO2的物质的量随加入稀盐酸的体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V1>100时,NaOH溶液未完全变质 B . a点存在c(Na+)+c(H+)=2c(CO )+c(HCO )+c(OH-) C . 氢氧化钠溶液未变质前c(NaOH)=1.6mol·L-1 D . O~b点溶液中存在两种溶质
3、在某温度下,往20mL0.2mol·L-1H2O2溶液中滴入几滴FeSO4溶液,发生催化分解,测得不同时刻生成O2的体积(标准状况下)如表:

t/min

0

2

4

8

V(O2)/mL

0

22.4

33.6

36.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忽略溶液的体积变化)

A . 0~4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75×10-2mol·L-1·min-1 B . 第8min时,c(H2O2)=3.75×10-2mol·L-1 C . 反应开始至2min时,H2O2转化率为75% D . 加入的FeSO4溶液越多,反应速率越快

三、计算题(共1小题)

1、现有常温下甲、乙、丙三种溶液,甲为0.2mol·L-1的Ba(OH)2溶液,乙为0.2mol·L-1的硫酸氢钠溶液,丙为pH=2的CH3COOH(常温下CH3COOH的电离常数Ka=1.8×10-5)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CH3COOH溶液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Ka=,丙溶液中c(CH3COOH)约为mol·L-1 , CH3COOH的电离度约为 (电离度指弱电解质在溶液里达到电离平衡时,已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数占原来总分子数的百分数)。
(2)要使乙溶液与丙溶液的pH相等,可将乙溶液稀释倍。
(3)将甲、乙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后,静置,此时混合溶液的pH=,若甲、乙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甲、乙两种溶液的体积比为

四、原理综合题(共3小题)

1、烟道气中的SO2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可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其含量。
(1)将aL(标准状况下)处理后的烟道气(主要含SO2、N2等)通入滴有无色酚酞的NaOH溶液中,溶液逐渐变成无色,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 (1)
A . SO2具有漂白性 B . SO2具有还原性 C . SO2具有酸性氧化物通性 D . SO2具有氧化性
(2)向褪色后的溶液中逐滴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共消耗cmol·L-1酸性高锰酸钾溶液VmL。

①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②滴定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③处理后的烟道气中SO2的浓度为 (用含V、a、c的代数式表示)mol·L-1

(3)几种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

弱酸

H2SO3

H2CO3

HClO

电离平衡常数(25℃)

K1=1.54×10-2

K1=4.30×10-7

K=2.95×10-8

K2=1.02×10-7

K2=5.61×10-11

①向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 ,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向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SO2 ,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已知在容积为2.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存在可逆反应:M(g)+N(g) P(g)+W(g)。该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表:

温度/℃

300

500

700

900

平衡常数

回答下列问题:

(1)温度为300℃时,在容器中加入0.5molM和0.5molN,4min时反应达到平衡。

①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mol。

②N的转化率为 %。

③若保持温度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0.25molM和0.25molN,平衡将 (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

(2)某温度下,将一定量的M和N充入该容器中,测得不同条件下反应过程中部分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图片_x0020_1450269121

①生成物W在4~6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W)= mol·L-1·min-1

②第8min时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是 (填标号)。

A.增大压强     B.减小压强     C.升高温度   D.降低温度

③若反应在第8min时,改变了反应的温度,则反应在第12min时,反应体系的温度为(填范围或数值)。

3、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可对环境造成很大影响。

图片_x0020_100017

(1)写出图1中岩溶的化学方程式:
(2)CO2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可用于生产甲醇。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CO2和1.5molH2 , 发生的反应为CO2(g)+3H2(g) CH3OH(g)+H2O(g)△H<0,测得CO2的转化率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图2。

①X代表的物理量是

②Y1(填“>”或“<”)Y2 , 判断的理由是

③保持温度不变,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气体压强p为起始压强p0的0.8倍,则反应平衡常数KP=(用p表示,分压=物质的量分数×总压,列出计算式即可)。

(3)已知常温下,H2CO3的电离平衡常数:K1=4.4×10-7K2=4.7×10-11 , 则CO +H2O HCO +OH-的平衡常数K=(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河北省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