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1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 第2讲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293876093

A . 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 B . 在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无二氧化碳 C . 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亚硫酸钡 D . 在Z导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2、浓硫酸分别和三种钠盐反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12

A . 对比①和②可以说明还原性Br->Cl- B . ①和③相比可说明氧化性Br2>SO2 C . ②中试管口白雾是HCl遇水蒸气所致,说明酸性H2SO4>HCl D . ③中浓H2SO4被还原成SO2
3、有关下图海洋中部分资源的利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14

A . 工业上用Cl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制取漂白粉 B . 用MgCl2·6H2O晶体制无水MgCl2 , 需在HCl气流中加热脱水 C . SO2水溶液吸收Br2的化学方程式为Br2+SO2+2H2O=H2SO4+2HBr D . 粗碘中混有少量ICl和IBr,可加入KI进行升华提纯
4、在标准状况下,将O2和NO按体积比3:4充满干燥烧瓶,把烧瓶倒置于水中,瓶内液体逐渐上升,假设烧瓶内溶液不扩散,最终烧瓶内溶液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 mol/L B . mol/L C . mol/L D . mol/L
5、下列各项操作中,发生“先沉淀后溶解”现象的为( )

①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

②向Fe(OH)3胶体中逐滴滴入过量的稀H2SO4

③向石灰水中通入CO2至过量

④CaCl2溶液中通入CO2至过量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②④ D .
6、如图在A处通入 Cl2 , 当关闭B阀时,C处湿润的红色布条没有明显变化,当打开B阀时,C处湿润的红色布条逐渐褪色,则D瓶中所装的液体是( )

A . B . 浓硫酸 C . NaOH溶液 D . NaCl溶液
7、下列制取SO2、验证其漂白性、氧化性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制取二氧化硫 图片_x0020_100010 B . 验证漂白性    C . 验证氧化性 图片_x0020_100012 D . 尾气处理 图片_x0020_100013
8、某同学在一pH试纸上滴几滴新制的氯水,现象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该实验说明Cl2分子具有漂白性 B . 该实验说明H扩散速度比HClO分子快 C . 将实验后的pH试纸在酒精灯上微热,试纸又恢复为原来的颜色 D . 若用久置的氯水进行实验,现象相同
9、中学实验中,通常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喷泉实验,来验证HCl的极易溶于水。喷泉结束后,溶液占烧瓶体积的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10

A . 用滴管加入液体后,由于气体的“溶解”,使瓶内压强减小,导致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压强,从而形成喷泉 B . 选用合适的溶液,CO2也能做喷泉实验 C . 实验结果说明,原烧瓶内收集到的HCl气体占烧瓶总体积的 D . 反应结束后,烧瓶中的盐酸溶液浓度为 mol/L
10、下列变化过程中不能直接实现的是(  )

①HCl ②Cl2 ③Ca(ClO)2 ④HClO ⑤CO2

A . ④→⑤ B . ①→② C . ③→④ D . ②→③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氯水具有杀菌、漂白作用是因为Cl2具有强氧化性 B . 氯气能与碱反应,所以工业上用氯气和石灰水反应制备漂白粉 C . 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 D . 往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无明显现象
12、实验室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本实验操作顺序为:检验装置气密性→添加固体药品→添加液体药品→加热 B . 装置Ⅱ、Ⅲ中的试剂依次为浓硫酸、饱和NaCl溶液 C . 氯气密度比空气大,故装置Ⅳ中长导管进气,短导管出气 D . 装置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 H2O

二、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中国芯”的发展离不开单晶硅,四氯化硅是制备高纯硅的原料。某小组拟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模拟探究四氯化硅的制备和应用。

图片_x0020_100029

已知有关信息:

①Si+3HCl SiHCl3+H2 , Si+2Cl2 SiCl4

②SiCl4遇水剧烈水解,SiCl4的熔点、沸点分别为-70.0 ℃、57.7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若拆去B装置,可能的后果是
(3)有同学设计图装置替代上述E、G装置:

图片_x0020_100030

上图装置的主要缺点是

(4)测定产品纯度。取a g SiCl4产品溶于足量蒸馏水中(生成的HCl全部被水吸收),将混合物转入锥形瓶中,滴加甲基橙溶液,用c mol·L-1标准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终点时硅酸未参加反应),消耗滴定液V mL。则产品的纯度为%(用含a、c和V的代数式表示)。
(5)某同学为了验证碳和硅两种元素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实验操作步骤:

Ⅰ.打开弹簧夹1,关闭弹簧夹2,并打开活塞a,滴加盐酸。

Ⅱ.A中看到白色沉淀时,关闭弹簧夹1,打开弹簧夹2,关闭活塞a。

图片_x0020_100031

①通过步骤Ⅰ知浓盐酸具有的性质是 (填字母)。  

A.挥发性    B.还原性     C.氧化性    D.酸性

②C装置中的试剂X是 (填化学式)

③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有资料显示过量的氨气和氯气在常温下可合成岩脑砂(主要成分为NH4Cl),某小组在实验室对该反应进行探究,并对岩脑砂进行元素测定。

[岩脑砂的制备]

(1)写出实验室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装置C的仪器名称是
(3)为了使氨气和氯气在D中充分混合,请确定上述装置的合理连接顺序:→ef←(用小写字母和箭头表示,箭头方向与气流方向一致)。
(4)证明氨气和氯气反应有NH4Cl生成,需要的检验试剂中除了蒸馏水、稀硝酸、红色石蕊试纸外,还需要
(5)[岩脑砂中元素的测定]

准确称取a g岩脑砂,与足量氧化铜混合加热(反应:2NH4Cl+3CuO 3Cu+N2↑+2HCl+3H2O),利用下列装置测定岩脑砂中氮元素和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

装置H中盛装的试剂是(填试剂名称)。

(6)若装置I增重b g,利用装置K测得气体体积为V L(已知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4.5 L·mol-1),则岩脑砂中n(N):n(Cl)=(用含b、V的代数式表示,不必化简),若取消J装置(其它装置均正确),n(N):n(Cl)比正常值(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3、          
(1)I.化合物X由三种前四周期元素组成,按照如图流程进行实验。溶液C中只有一种溶质,白色沉淀D不溶于稀盐酸。请回答:

图片_x0020_100028

组成X的三种元素是(填元素符号),X的化学式是

(2)气体A通入酸化的KI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一定条件下X与水能反应,得到的混合液既有强氧化性又有强酸性。请写出其化学反应方程式:
(4)Ⅱ.某兴趣小组为探究硝酸的性质,按如图进行实验:先打开弹簧夹,通入N2 , 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再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使稀硝酸与铜片发生反应。实验中观察到装置②液面上方仍为无色气体,装置③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请回答:

图片_x0020_100029

某同学认为虽然装置②液面上方的无色气体为NO,但不能说明装置①反应一定生成NO。理由是

(5)装置③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其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三、综合题(共7小题)

1、中学常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A+B X+Y+H2O(未配平,反应条件略去),其中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了1:4。请回答:
(1)若Y是黄绿色气体,则Y的电子式是,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若A为非金属单质,构成它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B的溶液为某浓酸,则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3)若A为金属单质,常温下A在B的浓溶液中“钝化”,且A可溶于X溶液中。

①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填所在周期和族);Y的化学式是

②含amol X的溶液溶解了一定量A后,若溶液中两种金属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恰好相等,则被还原的X是mol。

(4)若A、B、X、Y均为化合物,向A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B的焰色为黄色,则A与B按物质的量之比1:4恰好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2、              
(1)I. 化合物甲和化合物乙的混合粉末是汽车安全气囊中存放的化学物质,经组成分析,确定该混合粉末仅含 Na、Fe、N、O 四种元素。为研究安全气囊工作的化学原理,进行以下实验操作:

请回答下列问题:

工业上冶炼单质 2 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化合物丙在空气中转化为碳酸氢盐,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化合物甲可用下列方法制备:30℃时,将水合肼(N2H4•H2O)、亚硝酸甲酯(CH3ONO)、

NaOH 混合,充分反应后先回收得到 CH3OH,母液降温结晶,过滤得到化合物甲。写出用该法制备化合物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II. 晶体硅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材料。实验室用 SiHCl3 与过量 H2 反应制备纯硅的装置如下(热源及夹持装置略)。制备纯硅的主要反应为:SiHCl3+H2 = Si(纯)+3HCl

已知①SiHCl3 沸点 33.0℃,上述反应在 1000~1100℃进行;

②SiHCl3 能与 H2O 强烈反应,在空气中易自燃。请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4)
A . 装置B 中的溶液可以是浓硫酸 B . 装置 C 中的烧瓶需要加热,其目的是使滴入烧瓶中的 SiHCl3 气化 C . 装置 D 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有固体物质生成 D . 装置 D 可以采用普通玻璃管代替石英管 E . 为保证制备纯硅实验的成功,关键的操作步骤有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控制好反应温度以及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干燥气体 F . 尾气处理装置中可以将导管直接插入盛有NaOH 溶液的烧杯中
(5)为检验某粗硅中存在的铁元素,可采取的实验操作方法是
3、海水中溴含量约为65mg·L-1 , 从海水中提取溴的工艺流程如图:

(1)以上步骤Ⅰ中已获得游离态的溴,步骤Ⅱ又将之转变成化合态的溴,其目的是 。
(2)步骤Ⅱ通入热空气吹出Br2 , 利用了溴的______(填字母)。 (2)
A . 氧化性 B . 还原性 C . 挥发性 D . 腐蚀性
(3)步骤Ⅱ中涉及的离子反应如下,请在下面方框内填入适当的化学计量数:

Br2+ = +Br-+CO2

(4)上述流程中吹出的溴蒸气,也可先用二氧化硫水溶液吸收,再用氯气氧化后蒸馏。写出溴与二氧化硫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实验室分离溴还可以用溶剂萃取法,下列可以用作溴的萃取剂的是______(填字母)。 (5)
A . 稀硫酸 B . 四氯化碳 C . 烧碱溶液 D .
4、从宏观现象探究微观本质是重要的化学学科素养。
(1)I.以亚硫酸钠(Na2SO3)为实验对象,探究其性质。实验如下:

写出上述实验中②的离子方程式:

(2)通过上述实验可知,在空气中久置的亚硫酸钠固体中会混有__(填化学式)。
(3)亚硫酸钠晶体样品若变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3)
A . 晶体表面变黄 B . 其水溶液pH将减小 C . 其样品质量将增加
(4)II.以FeCl3 溶液为实验对象,探究其与碱性物质之间反应的复杂多样性。实验如下:

             

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

(5)②中逸出的无色气体是_(写化学式)。
(6)对于③中的实验现象,同学们有诸多猜测,继续进行实验:

甲组:取③中反应后溶液少许,滴入稀盐酸酸化,再滴加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结论:

FeCl3与Na2SO3 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是_

乙组:认为甲组的实验不严谨,重新设计并进行实验,证实了甲组的结论是正确的。其实验方案是_

5、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已知还原性: ):
(1)向 溶液中通入少量 ( 的微粒数的比值 ):
(2)向 溶液中通入足量
(3)向 溶液中通入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6、A、B、C、D是中学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部分反应条件及产物略去)。

图片_x0020_100018

(1)若A是一种黄色单质固体,一定条件下B可以转化为C,则B→C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A是一种活泼金属,C是淡黄色固体,则C的名称为,C可用在矿山、坑道、潜水或宇宙飞船等缺氧的场合,将人们呼出的CO2再转换成O2 , 以供呼吸之用,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反应原理

若生成1mol O2 , 该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3)若A为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C是红棕色气体。回答:

①A为(填写化学式)。实验室用两种固体共热制取A,写出此化学方程式:

②D可以转化为B,则D→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7、碘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一种由含碘废水制取单质碘的工艺流程如图:

图片_x0020_100009

回答下列问题:

(1)检验含碘废水中是否含有I2 , 常用的试剂是
(2)X是一种常见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通入X气体的主要目的是
(3)分离滤渣1各成分最简便的方法是;滤渣2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被氧化为红褐色物质,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试剂Y是一种绿色氧化剂,其化学式为;操作I包括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备考2021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 第2讲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