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青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9月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6小题)

1、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下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生成CH3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B . CH4→CH3COOH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 C . 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键 D . 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2、室温下,将1mol的CuSO4·5H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H1 , 将1mol的CuSO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H2;CuSO4·5H2O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 CuSO4(s)+5H2O(l),热效应为△H3。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H2>△H3 B . △H1<△H3 C . △H1+△H3=△H2 D . △H1+△H2>△H3
3、已知丙烷的燃烧热△H=-2215kJ·mol-1 , 若一定量的丙烷完全燃烧后生成1.8g水,则放出的热量约为(   )
A . 55 kJ B . 220 kJ C . 550 kJ D . 1108 kJ
4、为消除目前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环境污染,同时缓解能源危机,有关专家提出了利用太阳能制取氢能的构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930057737

A . H2O的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 B . 氢能源已被普遍使用 C . 氢气不易贮存和运输,无开发利用价值 D . 2 mol H2O具有的总能量低于2 mol H2和1 mol O2具有的总能量
5、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s)+2KNO3(s)+3C(s)=K2S(s)+N2(g)+3CO2(g) ΔH=x kJ·mol1

已知碳的燃烧热ΔH1=a kJ·mol1

S(s)+2K(s)=K2S(s) ΔH2=b kJ·mol1

2K(s)+N2(g)+3O2(g)=2KNO3(s) ΔH3=c kJ·mol1

则x为(   )

A . 3a+b-c B . c+3a-b C . a+b-c D . c+a-b
6、25 ℃,101 k 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 kJ/mol。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2H+(aq) + (aq)+Ba2+ (aq)+2OH (aq)=BaSO4(s)+2H2O(l);ΔH=-57.3 kJ/mol B . KOH(aq)+ H2SO4(aq)= K2SO4(aq)+H2O(l);ΔH=-57.3kJ/mol C . C8H18(l)+ O2(g)=8CO2(g)+ 9H2O(g);ΔH=-5518 kJ/mol D . 2C8H18(g)+25O2(g)=16CO2(g)+18H2O(l);ΔH=-5518 kJ/mol
7、反应M+Z→Q(△H<0)分两步进行:①M+Z→X(△H>0),②X→Q(△H<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
A . 图片_x0020_100013 B . 图片_x0020_100014 C . 图片_x0020_100015 D . 图片_x0020_100016
8、已知:①1mol晶体硅中含有2molSi—Si键。

②Si(s)+O2(g)=SiO2(g)   ΔH,其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图片_x0020_100012

化学键

Si—O

O=O

Si—Si

断开1 mol共价键所需能量/kJ

460

500

17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晶体硅光伏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 . 二氧化硅稳定性小于硅的稳定性 C . ΔH=-988kJ·mol1 D . ΔH=(a-c)kJ·mol1
9、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     )

①天然气  ②煤  ③核能  ④石油  ⑤太阳能  ⑥生物质能  ⑦风能  ⑧氢能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④⑥⑦⑧ C . ③⑤⑥⑦⑧ D . ⑤⑥⑦⑧
10、已知:⑴H2(g)+1/2O2 (g)=H2O(g);ΔH1 =a kJ/mol

⑵2H2 (g)+O2 (g)=2H2O(g);ΔH2 = b kJ/mol

⑶ H2 (g)+1/2O2 (g)=H2O(l);ΔH3 = c kJ/mol

⑷ 2H2 (g)+O2 (g)=2H2O(l);ΔH4 = d kJ/mol

则a、b、c、d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 a<c<0 B . b>d>0 C . 2a=b<0 D . 2c=d>0
11、分别向1 L 0.5 mol·L1的Ba(OH)2溶液中加入①浓硫酸;②稀硫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分别为ΔH1、ΔH2、ΔH3 , 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 ΔH1>ΔH2>ΔH3 B . ΔH1<ΔH2<ΔH3 C . ΔH1>ΔH2=ΔH3 D . ΔH1=ΔH2<ΔH3
12、在25℃、101kPa时,C(s)、H2(g)、CH3COOH(l)的燃烧热分别为393.5kJ/mol、285.8kJ/mol、870.3kJ/mol,则2C(s)+2H2(g)+O2(g)= CH3COOH(l)的焓变为(   )
A . -488.3kJ/mol B . +488.3kJ/mol C . +191kJ/mol D . -191kJ/mol
13、常温下,1mol化学键分解成气态原子所需要的能量用E表示.结合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共价键

 

436

157

568

432

298

A . 432       B . 表中最稳定的共价键是 C . H     D . H  
14、常温下,0.01 mol·L1 MOH溶液的pH为10。已知:2MOH(aq)+H2SO4(aq)=M2SO4(aq)+2H2O(l) ΔH1=-24.2 kJ·mol1;H(aq)+OH(aq)=H2O(l) ΔH2=-57.3 kJ·mol1。则MOH在水溶液中电离的ΔH为(   )
A . +33.1 kJ·mol1 B . +45.2 kJ·mol1 C . -81.5 kJ·mol1 D . -33.1 kJ·mol1
15、在四个不同的容器中,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合成氨反应:N2+3H2⇋2NH3。根据在相同时间内测定的结果判断,生成氨的速率最快的是(   )
A . v(H2)=0.01 mol·L-1·s-1 B . v(N2)=0.3 mol·L-1·min-1 C . v(NH3)=0.15 mol·L-1·min-1 D . v(H2)=0.3 mol·L-1·min-1
16、为探究NaHCO3、Na2CO3与1 mol/L盐酸反应(设两反应分别是反应Ⅰ、反应Ⅱ)过程中的热效应,进行实验并测得如下数据:

序号

液体

固体

混合前温度

混合后最高温度

35 mL水

2.5 g NaHCO3

20 ℃

18.5 ℃

35 mL水

3.2 g Na2CO3

20 ℃

24.3 ℃

35 mL盐酸

2.5 g NaHCO3

20 ℃

16.2 ℃

35 mL盐酸

3.2 g Na2CO3

20 ℃

25.1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仅通过实验③即可判断反应Ⅰ是吸热反应 B . 仅通过实验④即可判断反应Ⅱ是放热反应 C . 通过实验可判断出反应Ⅰ、Ⅱ分别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D . 通过实验可判断出反应Ⅰ、Ⅱ分别是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如图表示某反应的能量变化,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00017

(1)该反应是(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该反应的ΔH=
(3)使用催化剂(填“能”或“不能”)影响该反应的反应热。
(4)逆反应的活化能可表示为
2、              
(1)如图是298K、101 kPa时,N2与H2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图片_x0020_100018        图片_x0020_100019

(2)化学反应N2+3H2 2NH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假设该反应反应完全),试写出N2(g)和H2(g)反应生成NH3(l)的热化学方程式:
3、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其单质及其化合物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物M经过太阳光光照可转化成N,转化过程如下:

图片_x0020_1568970054  

ΔH=88.6 kJ/mol则M、N相比,较稳定的是

(2)已知CH3OH(l)的燃烧热为-726.5 kJ·mol-1 , CH3OH(l)+1/2O2(g)=CO2(g)+2H2O(g) ΔH=-a kJ·mol-1 , 则a726.5(填“>”“<”或“=”)。
(3)使Cl2和H2O(g)通过灼热的炭层,生成HCl和CO2 , 当有1 mol Cl2参与反应时释放出145 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4)火箭和导弹表面的薄层是耐高温物质。将石墨、铝粉和二氧化钛按一定比例混合在高温下煅烧,所得物质可作耐高温材料:4Al(s)+3TiO2(s)+3C(s)=2Al2O3(s)+3TiC(s) ΔH=-1176 kJ·mol-1 , 则反应过程中,每转移1 mol电子放出的热量为

三、实验题(共3小题)

1、把温度为20 ℃,浓度为1.0 mol/L的H2SO4溶液和2.2 mol/L的碱溶液各50 mL混合[溶液密度均为1g/mL,比热容为4.18 kJ/(kg·℃)]轻轻搅动,测得酸碱混合液的温度变化数据如下:

反应物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H2SO4+NaOH

20

33.6

H2SO4+NH3·H2O

20

32.6

(1)反应NH3·H2O(aq) NH4+ (aq)+OH(aq)的焓变约
(2)计算上述两组实验测出的中和热:ΔH1kJ/mol;ΔH2kJ/mol。
(3)由本题结论可预测将第1组中的1 mol/L的H2SO4溶液换成2mol/L的CH3COOH溶液进行实验,测得的中和热数值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6.848。
2、某实验小组用0.50mol·L1 NaOH溶液和0.50mol·L1硫酸溶液进行反应热的测定。

(1)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生成1 molH2O(l)时的反应热为-57.3 kJ·mol1]:
(2)取50 mLNaOH溶液和30 mL 硫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

①请填写表中的空白:

  温度

次数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温度差平均值(t2-t1)/℃

H2SO4

NaOH

平均值

1

26.2

26.0

26.1

30.1

2

27.0

27.4

27.2

33.3

3

25.9

25.9

25.9

29.8

4

26.4

26.2

26.3

30.4

②近似认为0.50mol·L1NaOH溶液和0.50mol·L1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0g·mL1 , 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则生成1 mol H2O(l)时的反应热ΔH=(取小数点后一位)。

③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kJ·mol1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不可能是(填字母)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3、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
(2)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六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

          实验

混合溶液     

A

B

C

D

E

F

4 mol·L1H2SO4/mL

30

V1

V2

V3

V4

V5

饱和CuSO4溶液/mL

0

0.5

2.5

5

V6

20

H2O/mL

V7

V8

V9

V10

10

0

①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V6,V9

②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四、综合题(共1小题)

1、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氢气的制取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氢气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纳米级的Cu2O可作为太阳光分解水的催化剂。一定温度下,在2L密闭容器中加入纳米级Cu2O并通入0.10mol水蒸气发生反应:2H2O(g) 2H2(g)+O2(g)  ΔH=+484 kJ·mol1 , 不同时段产生O2的量见表格:

时间/min

20

40

60

80

n(O2)/mol

0.0010

0.0016

0.0020

0.0020

上述反应过程中能量转化形式为光能转化为能,达平衡过程中至少需要吸收光能kJ(保留三位小数)。

(2)氢气是合成氨工业的原料,合成塔中每产生2 molNH3 , 放出92.2kJ热量。已知:

图片_x0020_100028

则1 molN-H键断裂吸收的能量约等于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安徽省青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9月月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