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反应热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4小题)

1、已知:2CO(g)+O2(g)=2CO2(g)     △H=-566 kJ·mol-1

2Na2O2(s)+2CO2(g)=2Na2CO3(s)+O2(g)   △H=-452 kJ·mol-1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1molCO 完全燃烧,放出热量为283 J B . Na2O2(s)+CO2(s)=Na2CO3(s)+ O2(g)   △H=-226 kJ·mol-l C . CO(g) 与Na2O2(s)反应放出509kJ 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1.204×1024 D . CO 的燃烧热为566 kJ·mol-1
2、已知在1×105 Pa、298 K条件下,2 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 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 H2O(g)= H2(g)+ O2(g)   ΔH=242 kJ·mol1 B . 2H2(g)+O2(g)= 2H2O(l)   ΔH=-484 kJ·mol1 C . H2(g)+ O2(g)= H2O(g)   ΔH=242 kJ·mol1 D . 2H2(g)+O2(g)= 2H2O(g)   ΔH=484 kJ·mol1
3、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 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3 kJ·mol-1 , 则含4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 B . 已知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1 , 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1 C . 已知2C(s)+2O2(g)=2CO2(g) ΔH=a;2C(s)+O2(g)=2CO(g) ΔH=b,则a>b D . 已知P4(白磷,s)=4P(红磷,s) ΔH<0,则白磷比红磷稳定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放热过程均发生化学反应 B . 周期表中第13列元素均为金属元素 C . 在过渡元素中可寻找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D . 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均为0
5、已知:①I2(g)+H2(g) 2HI(g)+26.5kJ、②I2(s)+H2(g) 2HI(g)-9.5kJ,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①是放热反应,无需加热即可发生 B . ②需持续不断加热才能发生反应 C . I2(g)和I2(s)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 D . 1molI2(s)和1molH2(g)的能量之和比2molHI(g)能量高
6、金刚石和石墨均为碳的同素异形体,它们在氧气不足时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在氧气充足时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通常状况下,金刚石比石墨更稳定 B . 石墨的燃烧热为 C .     D . 12g石墨在一定量的空气中燃烧,生成气体产物36g,该过程放出的热量为
7、煤的工业加工过程中,可利用CO和H2合成甲醇,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 . 1molCH3OH所具有的能量为90.1kJ C . CO(g)+2H2(g) CH3OH(l)   ΔH=-90.1kJ·mol-1 D . 1molCO和2molH2断键所需能量小于1molCH3OH断键所需能量
8、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 . 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 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 . 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 .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反应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分子式为C2H6O的有机化合物性质相同 B . 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碳按a、b两种途径完全转化,途径a比途径b放出更多热能途径a: ,途径b: C .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去电子总数等于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总数 D . 通过化学变化可以直接将水转变为汽油
10、关于下列 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1、实验测得H2和C3H8的标准燃烧热分别为285.8 kJ·mol1和2220 kJ·mol1 , 将 H2和C3H8的混合气体1mol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1252.5kJ的热量,则混合气体中H2和C3H8的体积之比是(  )
A . 2:1 B . 1:1 C . 1:2 D . 1:4
12、下列反应中,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A . Ba(OH)2•8H2O与NH4Cl反应 B . 灼热的碳与高温水蒸气的反应 C . 铝与稀盐酸 D . H2与O2的燃烧反应
13、下列过程需要吸收能量的是(   )
A . 碘的升华 B . 酒精燃烧 C . 酸碱中和 D . 2H→H2
14、2SO2(g)+O2(g) 2SO3(g) △H1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2SO2(g) +O2(g) 2SO3(l) △H2>△H1 B . 温度升高,逆反应速率加快幅度大于正反应加快幅度 C .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E1-E2) Kj·mol-1 D . 使用催化剂可降低活化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

二、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标志着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迈进了一大步火箭的第一、二级发动机中,所用的燃料为偏二甲胼和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可用胼来制备。
(1)用肼(N2H4)为燃料,四氧化二氮做氧化剂,两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气态水

已知:N2(g)+2O2(g)=N2O4(g)△H=10.7kJ·mol-1

N2H4(g)+O2(g)=N2(g)+2H2O(g)△H=-543kJ·mol-1

写出气态肼和N2O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已知四氧化二氮在大气中或在较高温度下很难稳定存在,它很容易转化为二氧化氮,试推断由二氧化氮制取四氧化二氮的反应条件(或措施)
(3)25℃,101kPa时,14gCO在足量的O2中充分燃烧,放出141.3kJ的热,则CO的燃烧热为,其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4)0.50L2.00mol/LH2SO4溶液与2.00L1.00mol/LKOH溶液完全反应,放出114.6kJ的热量,该反应的中和热为,表示其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5)已知拆开1 molH-H键,1molN-H键,1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研究1,3-丁二烯和Br2以物质的量之比为1∶1加成时的反应:

  ;

文献:Ⅰ.一般情况,在相同条件下,化学反应的活化能(E)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小。

Ⅱ.1,3-丁二烯和Br2以物质的量之比为1∶1加成时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变化的示意图如下:

(1)已知:

    ΔH1=-a(a>0) kJ·mol−1  ;     ΔH2=+c(c>0) kJ·mol−1

①稳定性:A B(填“>”、“=”或“<”)。

②气态1,3-丁二烯和液态Br2以物质的量之比为1∶1加成生成液态B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探究1,2-加成和1,4-加成的影响因素。

实验1  将1,3-丁二烯和Br2以物质的量之比1∶1加成,不同温度,相同时间内测定A和B在产物中的含量,低温时产物以A为主,较高温时以B为主。

实验2  加热实验1中低温时的反应产物,A的含量减少,B的含量增大。

实验3  在实验1的基础上,充分延长反应时间,无论是低温还是高温,产物中B的含量均增大。

①结合反应过程和能量变化的示意图,解释实验1中低温时产物以A为主的原因:

②说明实验2中,升高温度,A转化为B经历的物质转化过程:

③综上所述,有利于1,4加成的措施是

三、综合题(共3小题)

1、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H2(g)+ O2(g)=H2O(l) ΔH=-285.8 kJ/mol

②H2(g)+ O2(g)=H2O(g) ΔH=-241.8 kJ/mol

③C(s)+ O2(g)=CO(g) ΔH=-110.5 kJ/mol

④C(s)+O2(g)=CO2(g) ΔH=-393.5 kJ/mol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2)H2的燃烧热为,C的燃烧热为
(3)燃烧10 g H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
(4)CO的燃烧热为,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2、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汽车彻底改变了我们生活,成为我们的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汽车尾气系统中的催化转化器,可有效降低尾气中的CO、NO和NO2等向大气的排放,在催化转化器的前半部发生的反应为2CO(g)+2NO(g) 2CO2(g)+N2(g)。

(1)上述催化器中发生的反应属于(    ) (1)
A . 复分解反应 B . 分解反应 C . 置换反应 D . 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
(2)关于反应2CO(g)+2NO(g) 2CO2(g)+N2(g)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
A . CO作氧化剂 B . CO发生氧化反应 C . NO被氧化 D . NO作还原剂
(3)已知汽车尾气处理反应能量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
A .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 .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 . 形成N≡N化学键需要吸收热量 D . 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4)下列反应条件的改变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正确的是(    ) (4)
A . 升高温度能减慢反应速率 B . 增大反应物浓度能减缓反应速率 C . 达到平衡时,CO能100%转化为CO D . 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该反应的速率
3、25mL 0.5mol/L的硫酸与50mL 0.55mol/L的NaOH溶液在右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反应热。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由图可知该装置有不妥之处,应如何改进?

(2)若量取碱的时候仰视读数,则求得的中和热△H(填“偏大”、“偏小’、“无影响”下同) 。若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进行上述实验,测得中和热△H
(3)设混合溶液的比热容为c kJ/(g.℃) .硫酸和NaOH溶液的密度认为都是1g·cm-3 , 若实验过程中,测得硫酸和NaOH溶液的起始温度的平均值为T1℃。溶液混合后的最高温度为T2℃,试写出该实验中,中和热表达式△H=。(化成最简式)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专题13:反应热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