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氮及其化合物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3小题)

1、为了检验某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NH4+ , 你认为下列试纸和试剂一定用不到的是(  )

①蒸馏水 ②NaOH溶液 ③红色石蕊试纸     ④蓝色石蕊试纸   ⑤稀硫酸.

A . ①⑤ B . ④⑤ C . ①③⑤ D . ①④⑤
2、丰富多彩的颜色变化增添了化学实验的魅力,下列有关反应颜色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新制氯水久置后→浅黄绿色消失

②Cl2通入石蕊试液中→先变红后褪色

③SO2通入石蕊试液中→先变红后褪色

④SO2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

⑤氨气通入酚酞溶液中→红色.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⑤ C . ①②④⑤ D . 全部
3、依据图中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X是N2O5 B . 可用排空气法收集NO气体 C . 工业上以NH3、空气、水为原料生产硝酸 D . 由NH3→N2 , 从原理上看,NH3可与NO2反应实现
4、下列有关氨和铵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氨和铵盐都易溶于水,都能生成NH4+ B . 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混合施用肥效更高 C . 实验室制备氨气的试剂和装置可为如图装置 D . 工业上用氨气液化需吸收热量的过程做制冷剂
5、关于氮族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最高正价都是+5价,最低负价都是﹣3价 B .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C . 单质的熔、沸点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 D . 所形成的气态氢化物,以BiH3最不稳定
6、下列各组物质中,气体X和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溶液Z的洗气瓶中(如图),一定没有沉淀生成的是

A . A B . B C . C D . D
7、雷雨时,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可生成氮的氧化物,该氧化物进一步反应后遇水变成
A . NO2 B . HNO3    C . H2SO4 D . NH3 . H2O
8、下列气体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而要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
A . NO2 B . H2 C . NH3 D . NO
9、向200 mL 2 mol·L1 HNO3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至过量(假设生成的气体只有一种),在此过程中,n(Fe2+)随n(Fe)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当0<n(Fe)≤b时,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没有血红色出现 B . 向c点处的反应液中加入稀盐酸后无明显现象 C . 当加入铁粉n mol时(0.1<n<0.15),溶液中n(Fe3+)=(0.3-2n)mol D . 图中a=0.15 、b =0.15
10、将amol铁粉加入到含bmol硝酸溶液中,充分反应后铁粉完全溶解,共收集到c L(标况)的NO、NO2混合气体。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若反应后产物中只有Fe2+生成,则 < a< B . 若反应后产物中只有Fe3+生成,则b=3a + C . 若反应后产物中有Fe2+、Fe3+生成,则 <b<6a D . 若反应后溶液中有dmol H+ , 则b=3a+d+
11、对于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
A . 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 . 浓硫酸能够干燥氯气、氢气等气体,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C . 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D . 氨水可使酚酞试剂变为红色,说明氨水显碱性
12、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 . 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C . 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 . 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
13、将一铁、铜混合物粉末平均分成三等份,分别加入到同浓度、不同体积的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收集到NO气体的体积及剩余固体的质量如表 (设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不变,气体体积已换算为标准状况时的体积):

实验序号

稀硝酸的体积/mL

剩余固体的质量/g

NO的体积/L

1

100

17.2

2.24

2

200

8.00

4.48

3

400

0

V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表中V=7.84 L B . 原混合物粉末的质量为25.6 g C . 原混合物粉未中铁和铜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D . 实验3所得溶液中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875 mol•L﹣1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有一句俗语叫“雷雨发庄稼”,其所包含的化学过程有(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       (2)        (3)       

2、在浓硝酸中放入铜片:

①开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若铜有剩余,则反应将要结束时的反应的离子方程是:      

③待反应停止后,再加入少量的25%的稀硫酸,这时铜片上又有气泡产生,其原因是      

3、将32.64 g铜与140 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请回答:(要写计算过程)
(1)NO的体积为      L,NO2的体积为      L;(保留2位有效数字)
(2)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中加入V mL a mol·L-1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      mol·L-1。(列出计算式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某化学小组设计如图装置,探究铜和一定量的浓HNO3是否反应是否有NO生成.已知:A试管内空气体积为50mL(标准状况),B广口瓶盛80mL水,硝酸不溶于煤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浓HNO3前应先通一段时间N2 , 具体操作为:      ,其作用是      
(2)关闭K1、K2 , 打开K3 , 通过分液漏斗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硝酸,然后在硝酸上方加一层煤油,煤油的作用是      ,待铜和硝酸反应完毕后,通过分液漏斗向试管中加煤油直至试管充满.
(3)读取量气管读数时,要先      ,然后再读取读数.
(4)数据分析:①从B中取20mL溶液,恰好中和用去0.1mol/L的NaOH体积为16mL则B中所得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②假设只生成NO2 , 通过计算理论上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      mL (标准状况下).

③实验最终测得气体的体积为130.5mL(标准状况下),与理论值有差异,其理由可能为      

A.Cu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HNO3反反应除了生成NO2还生成NO

B.过程中还发生了反应4NO+3O2+2H2O=4HNO3

C.过程中还发生了反应4NO2+O2+2H2O=4HNO3

D.硝酸具有挥发性,对实验有影响.

2、某学生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氯气与氨气之间的反应.其中A、F分别为氨气和氯气的发生装置,C为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反应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装置A中的烧瓶内固体可选用      (填字母)

A.碱石灰    B.生石灰       C.二氧化硅     D.五氧化二磷

(3)虚线框内应添加必要的除杂装置,请从如图的备选装置中选择,并将编号填入下列空格:

B      ,D      ,E      

(4)催化剂存在下,NH3可用来消除NO的污染,生成两种对环境无害的物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中每消耗标准状况下8.96LNH3转移电子      mol.

四、综合题(共4小题)

1、以下是氮循环的一部分:

(1)通常状况下,NO2的颜色是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3)NO2易溶于水,并和水发生化学反应.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4)化合物A的化学式是      
(5)治理汽车尾气的一种方法是用催化剂使NO与CO发生反应:2NO+2CO═2CO2+N2 . 当生成2mol N2时,被还原的NO为      mol.
2、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是NO气体,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设计装置A的目的是      ,为达到此目的应进行的操作是      

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在(1)中的操作后将装置B中的铜丝插入稀硝酸中,并微热,观察到装置B中的现象是      ;离子方程式      
(3)装置E和F的作用是      
(4)装置D的作用是      
3、A、B、C、D均为中学所学的常见物质且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及其他物质已经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常温下A为淡黄色固体单质,D为强酸,则A、D分别为(填写化学式)

A:      ,D:      

写出D→B的化学方程式:      

(2)若A的水溶液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的稀溶液能使蓝色的湿润石蕊试纸变红.则A为      ,写出A→B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3)D的浓溶液可与铜反应并生成C气体,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NH3经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HNO3和NH4NO3 , 如图1所示.

【资料卡片】

i.NH4NO3是一种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

ii.在230℃以上时,同时有弱光:2NH4NO3═2N2↑+O2↑+4H2O

iii.在400℃以上时,剧烈分解发生爆炸:4NH4NO3═3N2↑+2NO2+8↑H2O

(1)如图2将水滴入盛有硝酸铵的试管中,观察到的A处液面上升,B处液面下降,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一段时间后还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2)实验室可以用氯化铵和熟石灰反应来制备氨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能否用硝酸铵代替氯化铵,      (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3)从反应类型角度分析在I~IV的转化过程中的共同点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第12讲:氮及其化合物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