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2021届高三历史二模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6小题)

1、据史书记载,商王自称“余一人”、“予一人”,以示其至高无上,唯我独尊。商王朝见于甲骨卜辞的官职名称有“尹”、“多尹”、“司工”,“马”、“多马”、“射”,“巫”、“卜”等二十余种。这表明商朝(   )
A . 君主专制的确立 B . 中央集权已经形成 C . 宗法制度的成熟 D . 国家机构趋于完善
2、谶是隐语和预言,纬是用诡秘的语言对经书的解释。王莽、刘秀争夺国家政权都用了谶纬。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后,“宣布图谶于天下”。章帝主持召廷白虎观会议,用谶纬解经,谶纬之学遂占统治地位。这反映了汉代(   )
A . 儒家思想已居于主流地位 B . 政治统治借助于神秘力量 C . 百家争鸣良好氛围的持续 D . 君主专制源于迷信的思想
3、考古工作者在很多隋唐遗址中发现了当时外国的货币,如波斯萨珊王朝的银币、东罗马金币、阿拉伯金币和日本的“和铜开珎”银币。佛教通过中国传到日本和朝鲜。阿拉伯人创立的伊斯兰教、波斯人创立的摩尼教、基督教的一个支派景教,也都在唐朝时传入中国。这些现象表明隋唐时期(   )
A .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占优势 B . 佛教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C . 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密切 D . 儒家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
4、清朝中叶,交通运输仍以水运为主,近海航道、长江、运河、黄河等内河成为运输主干道,舟楫不通之处附以驿道等陆路运输,这样就形成了以水路运输为主、陆路交通为辅的全国性交通网络。为数众多,实力雄厚的商人结为商帮,活跃于全国各地。据此可知(   )
A . 全国性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B . 交通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 C . 南北方经济发展趋于均衡 D . 传统的义利观念受到冲击
5、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法国人以“中国虽与英夷息兵通商,为和好究不足恃”为由,建议清政府“必须自为防备,方无后患,庶有事可资辅助”,并要求互派公使;同时建议清政府“派官赴伊国,学习修船铸炮水战兵法,万一将来英夷再有滋事,不难制胜”,均被清政府一口回绝。这表明(   )
A . 清廷对外依然昏聩懵懂 B . 英法矛盾尖锐不可调和 C . 法国企图干预中国内政 D . 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6、1901年6月5号,清廷谕整顿翰林院,斥责该院“专以诗赋小楷为功,弊精神为无用,而经世之务,或转不暇考求,殊非造就大才之意”。清廷谕整顿翰林院反映了清政府(   )
A . 传播维新变法思想 B . 举新政急需新式人才 C . 抵制向西方学习的观点 D . 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7、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1914年8月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这一变化(   )
A . 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的局面 B . 加剧了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膨胀 C . 得益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减少 D . 是因为清政府放宽兴办实业的限制
8、1932年10月上旬,苏区中央局在宁都召开全体会议,决定以进攻战略粉碎敌人的大举进攻,进而夺取中心城市。会议对毛泽东进行了错误批评,指责他提出的向赣东北发展的意见是对“夺取中心城市”方针的“消极怠工”,是纯粹防御路线。这反映了苏区中央局(   )
A . 主张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B . 将工作重心转移至城市 C . 适应了抗战新形势的需要 D . 坚持学习俄国革命模式
9、在1952、1953年,大批高校和中专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奔赴工业建设的最前线,一些理工科大学生,甚至提前一年毕业分配。1953年暑期高校毕业生分配的基本方针是:集中使用,重点配备。这反映出当时(   )
A . 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B . 正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 . 计划经济已初具规模 D . 大跃进运动提高毕业生工作积极性
10、如表-2018年中国经济数据(单位:亿元),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

年份

经济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

工业增加值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进出口总额

1978

3678.7

1621.4

1072.5

355.04

1988

15180.4

5814.0

3865.2

3821.79

1998

851955

341339

14816.4

26849.68

2008

319244.6

131724.0

33428.I

179921.47

2018

919281.1

301089.3

67558.7

305008.13

A . 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显著 B . 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C . 经济发展得益于加入世贸 D . 工农业生产比例出现失调
11、由如表可以推知(   )

时间

法案

重要内容

BC367

《李锡尼·绥克斯图法案》

恢复执政官制度,每年选出两名执政官,其中一名必须由平民担任

BC326

《彼提利阿法案》

债务人以他的财产而不是以人身对债主负责,因债务被奴役者获得释免

BC287

《霍腾西阿法案》

平民会议所制定的法案,不管元老院是否批准,对国家都具有约束力

A . 平民取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力 B . 奴隶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C . 贵族和平民的法律地位平等 D . 罗马的阶级矛盾有所缓解
12、有学者研究指出,中世纪的城市是商业中心,是市民从事制造业或者做买卖的地方,所以市民就成了不同于领主、农民的第三类人。市民在从事新的经济活动方式的时候产生了新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由此可知(   )
A . 启蒙思想在欧洲逐渐流行开来 B . 市民摆脱了宗教观念的长期束缚 C . 市民受到宗教改革理论的冲击 D . 新经济活动有利于人文主义产生
13、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指出,1700—1750年,英国国内产业增长7%,出口产业却增长了76%;1750—1770年,两者又分别增长了7%和80%。当时出现的这种状况(   )
A . 降低了英国人的生活水平 B . 促进了英国工业化的进程 C . 使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D . 降低了英国劳动生产效率
14、英国历史学家奥兰多·费吉斯在《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中写道“内战时宛如墓地的莫斯科和彼得格勒,突然生机盎然,嘈杂的贸易商人、忙碌的出租车司机、灯火通明的商店和街道,好像重又回到1917年之前。”由此可知,苏俄(   )
A . 消除了城乡之间的差别 B . 对斯大林体制作出调整 C . 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 D . 实施国民经济五年计划
15、据学者统计,1929年,美国结婚的人有1233000对,到1932年,减为982000对。生育率在20年代末约为20%,1933年减为16.6%。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物价的快速持续上涨 B . 经济危机影响婚育意愿 C . 战争导致人口的减少 D . 《社会保障法》的颁布
16、推动如表所列宣言或公约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时间

宣言、公约

参与国

内容

1970

《蒙德维的亚海洋法宣言》

智利、乌拉圭等拉美9国

宣布沿海国有权确定其领海主权和管辖权的范围;把签署国的领海或专属管辖区扩大为200海里

1972

《圣多明各宣言》

拉美15国

主张领海和承袭海的总宽度可达200海里

1982

《联合国海洋公约》

119国签署(美英等国拒签)

一国可对距其海岸线200海里(约370公里)的海域拥有经济专属权

A .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B . 经济区域集团化进程受到阻碍 C . 欧洲联盟初具规模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D . 政治多极化推动了经济多极化

二、材料分析题(共6小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了春秋末年,(晋国)过去的几十家卿大夫中,互相兼并,就只有智伯瑶为首的智氏、韩康子虎为首的韩氏、赵襄子无恤为首的赵氏和魏桓子驹为首的魏氏四家掌握晋国的命运。四卿之中又以赵、智两氏较强,韩、魏两氏只有团结起来,在赵、智二氏之中作一选择,来维持自己的存在。公元前 455 年,智伯又胁迫韩、魏和他合兵攻赵。临到城快要攻破时,韩、魏突然和赵氏勾结起来,捉住了智伯瑶,杀了智氏全族,瓜分了智氏的全部土地。不久,三家又将公室的土地和人民也都瓜分了。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前403),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

——摘编自(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第一卷·周纪一》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家分晋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以“三家分晋”作开篇的原因,并据此说明影响史书编纂的因素。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7年9月初,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起义军虽曾占领醴陵、浏阳县城和一些集镇,但遭到远比自己强大的反革命军队的抵抗,加上兵力分散,对敌情估计不足,缺乏作战经验,因而先后遭受很大损失。19日,毛泽东在文家市召开了前敌委员会会议,会议经过激烈争论,通过了毛泽东的意见,决定放弃攻打长沙,把起义军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找落脚点。10月,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工农革命军前委决定,全农革命军主力就在罗霄山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3月5日到13日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出席这次中央全会的有中央委员34人,候补中央委员19人。全会批准毛泽东关于以八项条件作为与南京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基础的声明。全会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即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领导的起义部队进军山区的原因及结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文家市决议相比,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工作重心的决策上有何不同,并简析其原因。
(3)综上所述,谈谈你从两次中共会议决策得到的启示。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下面四辐图是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

贝海姆1492年图

舍纳1523年图

霍曼1716年图

丹维尔1761年图

——摘编自(美国)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信息有关联,阐述合理并有史实依据。)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乡诉讼是明代审判制度的一大特色。洪武三十年(一三九七年)四月,明太祖颁布钦定之《教民榜文》,榜文共四十一条,对于乡诉讼有详尽的规定。关于乡诉讼的具体内容大致如下:乡诉讼的法官是本管里甲(指里长及甲首)及老人,他们是兼任法官,乡诉讼管辖的案件是一乡之民事及轻微刑事案件。乡诉讼采合议制,必要时得刑讯当事人。乡诉讼的法官均系里甲或老人,其所谓判决系合议制之决定,或有书面,或无书面,并不一定。其判决之依据为国法、人情与风俗习惯等规范。明代乡诉讼之判决有类于现今之乡镇调解委员之调解;乡诉讼的目的在于减少民事案件及轻微刑事案件的数量。但因里甲及老人的素质良莠不一,判决未必公正。判决之后,双方当事人如果不服,得于乡诉讼判决后上诉州县衙门。明代乡诉讼之施行,曾经发生几次变化。总的来说,成化之前,尚能依敕令施行。弘治以后,渐难施行,上述民事及轻微刑事案件多径向州县衙门呈控。

——据《中国审判制度史》

(1)根据材料,概括明代乡诉讼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乡诉讼的影响。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巴黎和会上,对德和约问题是和会讨论的中心问题,但几乎在每一个决定作出之前,大国之间都有一番较量。在对德国的领土处理上,英国在美国支持下坚决反反对法国肢解德国和兼并萨尔矿区的计划,迫使法国妥协。在战争赔款方面,英、美又联合反对法国的巨额赔款方案,双方最终因无法确定具体赔款数额而把该问题交由一个克里孟梭主持的专门委员会去讨论。在裁减和限制德国军备方面,法国要彻底摧毁德国军备,英国则仅要求摧毁德国海军,美国却几乎不想削减德国的军事实力,最后各方方不得不做出让步,问题才算解决。在对待德国殖民地问题上,英、日主张直接兼并,美国则坚持以托管或“委任统治”的方式解决,最后美国的意见占了上风。

——摘编自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强在对德和约问题上发生的争执及其实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列强在对德和约问题上发生争执的原因。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太祖(曹操)召见,论天下事。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表为司空祭酒。太祖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太祖与袁绍相持於官渡,将渡江北袭许。众闻皆惧,嘉料之曰:“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於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从破袁绍,绍死,又从讨谭、尚于黎阳,连战数克。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依嘉计,密出卢龙塞,直单于庭。虏卒闻太祖至,惶怖合战。大破之,斩蹋顿及名王已下。尚及兄熙走辽东。嘉深通有算略,达於事情。太祖曰:“唯奉孝为能知孤意。”

——据《三国志》等

(1)根据材料,概括郭嘉的历史事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郭嘉取得功绩的原因。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广东省茂名市2021届高三历史二模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