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羚羊木雕》同步练习

年级:七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训练(共20小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xiá)               许(yǔn)                 挨(zòu) B . 谎(sā)                 缝(cǎi)                   发(lènɡ) C . (zhàn)             着(zuàn)                   羊(línɡ) D . 怦(pīnɡ)             伤(bā)                树(chà)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 犄角  脸郏  伤疤  形影不离 B . 裁缝  作偮  倚靠  攥着 C . 伎两  凋谢  树杈  晦气 D . 怦怦  允许  抨击  仗义执言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①爸爸的声音一直很       (A.沉静   B.平静   C.安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       (A.违反   B.抵抗   C.抗拒)的力量。

②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       (A.伤心   B.悲剧   C.受害)的人!

③“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       (A.坚强   B.果断  C.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4、下列括号中的句子是对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我们俩形影不离 , 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为一”。(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B . 我妈是婆婆嘴 , 她要是知道,早晚也会让你妈知道。(老太婆的嘴。) C . 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讲义气。) D . 她却满不在乎地说:“算了吧。”(完全不放在心上。)
5、读课文《羚羊木雕》,根据意思写成语。

①一动不动地盯着看。      

②彼此关系十分密切,总是在一起不分开。      

③完全不放在心上。      

④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肃。      

6、请选出下列加线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      )。

A . 每逢过年过节,爸爸总是爱穿上崭新的衣服,花枝招展的。 B . 羚羊木雕这么贵重的东西,小孩子怎么能自作主张拿去送人呢? C . 接着我就大用其功,将这个国家的地理状况记得滚瓜烂熟 D . 突然间,我恍然大悟 , 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妈妈说的羚羊是用一件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 B . 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不可以掉以轻心。 C . 风儿从我脚底下的林子里钻出来,送来林涛深沉的低吟。 D . 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8、对下列各句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

②我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心里难过极了。

③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④万芳愣了一下,没有接小刀,只是咬着嘴唇看着我。

A .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  神态描写 B .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行动描写 C . 神态描写  行动描写  环境描写  心理描写 D .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行动描写  神态描写
9、下列对课文《羚羊木雕》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以时间推移、地点转换为顺序组织材料。 B . 文章通过对人物的得当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组各具特征的人物,如爸爸的急躁严厉,妈妈的不怒自威。 C . “我”和万芳平时相处的情景,是采用插叙的方法介绍的。 D . 本文通过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向人们提出了怎样既敬重父母,又尊重孩子情感的问题。
10、指出下面《羚羊木雕》一文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羚羊木雕》一文表现复杂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人物的个性特征,因此,各抒己见,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个人的说法都在情理之中。 B . 《羚羊木雕》一文共写了六个人,爸爸、妈妈和奶奶以及万芳的妈妈都是同一类型的人。 C . 文章结尾“我”说:“这能全怪我吗?”这一句发问,含蓄而又深刻地揭示出“我”因屈从父母而对朋友“反悔”是有责任的;但主要责任应在父母身上,他们太“重财”而“轻情”,疼爱子女却不懂得如何尊重子女的人格情感。 D . 文章在写到“我”与“万芳”的友好关系时,使用了“倒叙”的写法。
11、下列关于课文《羚羊木雕》运用插叙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 课文将“我”和万芳平时的相处的情景安排在插叙部分,可使行文集中、紧凑在一天里。 B . 插叙的内容充分刻画了万芳的“仗义”形象,既为结尾万芳谅解了“我”做了铺垫,也是全文故事发展的起由。 C . 插叙内容含蓄地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伤害孩子纯真感情的做法。 D . 插叙部分内容与本文中心关系不太紧密,是可有可无的。
12、在《羚羊木雕》一课中,文中用“月亮出来了,冷冷的”一句写景,这样写是因为(       )。

A . 月亮是银白色的,看上去有冷的感觉。 B . 用冷冷的月光烘托“我”心情的悲哀。 C . 要用月亮衬托父母生硬冷淡的态度。 D . 月亮的确使人发冷,后文写“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可证明这一点。
13、读课文《羚羊木雕》,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奶奶这样说是因为(  )。


A . 奶奶的话是批评儿子和儿媳重财轻义的行为。 B . 表现奶奶忍无可忍。 C . 表现奶奶对孙女的疼爱。
14、读课文《羚羊木雕》,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选出正确的一项(      )。

A . 木雕很贵重,小孩子不应该自作主张随便送人,爸爸妈妈让“我”要回木雕没有错。 B . 爸爸妈妈只知道珍惜有价的羚羊,不知道珍惜孩子们的感情,重财轻义,只会严重伤害孩子的心灵。 C . 本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侧重表现了万芳的“仗义”性格和我们之间深厚而牢固的友情。 D . “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的主要原因是我知道“羚羊木雕”很贵重。
15、读课文《羚羊木雕》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①《羚羊木雕》一文的中心是作者赞美少年真诚无私的友爱,告诫为人父母者应该理解少年的心理,尊重他们的友情。      

②“我”不能要回木雕是因为万芳曾经帮助过我,跟我换过裤子,要回木雕太失礼了。      

③木雕是很贵重的,不应该随便送人,所以,“我”父母的做法没有错。      

④父母只想到木雕的贵重,但忽略了少年之间友情的贵重,所以他们的做法不妥。      

16、读课文《羚羊木雕》,“这能全怪我吗?”从句式上看这一句是      句,它表达的意思是      

17、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A、(爸爸)慢慢地对我说      “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

B、“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C、“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      “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

18、《羚羊木雕》的中心意思是(    )。

A . 写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 B . 写“我”将羚羊木雕送给万芳,表现了少年朋友珍惜友情的心灵世界。 C . 写“我”送羚羊木雕后,被迫反悔,表现了父母虽爱儿女,但不了解少年心理,重财轻义的狭隘思想。 D . 写“我”将羚羊木雕送给朋友及被迫反悔的经过,赞美少年朋友忠诚无私的友爱,告诫做父母的要理解少年之心,尊重他们之间的友谊。
19、《羚羊木雕》中写道“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就在一起。她学习很好,人一点也不自私。我们俩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们俩叫‘合二而一’”。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此段文字共有三句话,主要的意思是突出“我”与万芳的友情特深 B . 在写法上此段文字属于概括叙述 C . “在一起”和“形影不离”都是说明友情特别深厚,意思一个样 D . “合二而一”加引号,表明是引述了老师的话
20、读课文《羚羊木雕》,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如果你是万芳,你此时想些什么呢?请描绘你的心理活动。(不超40个字)

二、阅读理解(共1小题)

1、    ①我没有理由了。我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心里难过极了。他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  2

    ②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就在一起。她学习很好,人一点也不自私。我们俩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而一”。

    ③上星期一次体育课,我们全班都穿上刚买的新运动衣。跳完山羊,我们围着小树逮着玩。一不小心,我的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我坐在树底下偷偷地抹眼泪,又心疼裤子,又怕回家挨说。万芳也不玩了,坐在我旁边一个劲地叹气。忽然,她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咱俩先换过来,我妈是高级裁缝,她能把裤子上的大口子缝得一点儿都看不出来。”

    ④当时,我觉得自己得救了,就把裤子和万芳换了。后来,我听说为了这件事,她妈妈让她对着墙壁站了一个钟头。

    ⑤“为什么你不说裤子是我的?”

    ⑥她嘿嘿地笑着:“我妈是婆婆嘴,她要是知道,早晚也会让你妈知道。”

    ⑦我要把裤子换过来。她却满不在乎地说:“算了吧,反正我已经站了一个钟头,要是再换过来,你还得站两个钟头……”直到现在,我身上还穿着她的运动裤。每次上体育课,看见她裤子上那条长长的伤疤,我就觉得对不住她。

(1)这段文字刻画的主要人物是       ,在刻画这个人物时,扣住的一个词语是       。

(2)这段文字在揭示人物性格特征时,主要运用的是(    )。

(2)
A . 肖像描写 B . 动作描写 C . 语言描写 D . 心理描写
(3)联系上下文来看,这段文字记叙的顺序是(    )。

(3)
A . 顺叙 B . 倒叙 C . 插叙 D . 补叙
(4)在这段文字中,①②两段是概括叙述,③④⑤⑥⑦是具体叙述,请结合文章分析概括叙述和具体叙述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A.概括叙述:       

B.具体叙述:      

(5)“每次上体育课,我看见她裤子上那条长长的伤疤,我就觉得对不住她。” 这里的“伤疤”指什么?(    )。

(5)
A . 万芳跳山羊弄伤的伤疤 B . 万芳身上给树杈划伤的伤疤 C . 我的裤子上被树杈划破的口子 D . 万芳给妈妈惩罚留下的疤痕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羚羊木雕》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