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温岭五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科学科试卷

年级:七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共20小题)

1、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好处,但也给人类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下列事件能说明科学技术带给我们好处的是(     )


A . 奶粉中用三聚氰胺充当蛋白质    B . 制造假币在市场上流通 C . 多媒体在教学上的应用           D . “地沟油”经重新提炼回到餐桌
2、当你在一个陌生城市旅游时,选择的导游图应当是(    )

A . 比例尺尽可能小的地图 B . 世界地图 C . 中国地图 D . 比例尺尽可能大的地图
3、下列关于泥石流的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泥石流多发生在地形陡峭的山区,人烟稀少,故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B . 经常会冲毁铁路、公路、桥梁、水电站等公共设施 C . 它会摧毁矿山,掩埋良田,毁坏房屋 D . 它会堵塞河流,造成河流决口,泛滥成灾
4、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 胶头滴管的使用 B . 试管夹套入试管 C . 熄灭酒精灯 D . 液体药品的取用
5、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 如图为部分板块分布示意图,尼泊尔多地震的主要原因是该国位于(    )


A .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B .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C . 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D .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6、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最佳方法,因为健康人的骨髓中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可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如图),这一过程称为细胞的(  )

   

A . 生长 B . 分化 C . 分裂 D . 分类
7、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智同学发明了一种“神奇恒温杯”,他在双层玻璃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海波晶体(熔点为48℃)。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会迅速降至48℃左右,人即可饮用,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这主要是利用(   )    

A . 海波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B . 海波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C . 海波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D . 海波熔化吸热、液化放热
8、下列各植物结构中,属于器官的是(    )

A . B . C .   D .
9、明确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间隔变大 B . 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 C .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玻璃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 . 水与酒精混合液的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是因为混合后分子体积变小
10、下图甲①→④表示了变形虫细胞的某种生理过程,乙是再生能力较强的单细胞生物喇叭虫.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 图甲示细胞的分化过程,其结果是形成组织以利于变形虫的继续发育 B . 图甲示细胞的分裂,④中的两个细胞与①细胞相比,遗传物质少了一半 C . 若将乙切成如图①、②、③三部分.能再生成喇叭虫的是①、②、③任一部分 D . 若将乙切成如图①、②、③三部分.能再生成喇叭虫的是②
11、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由图判断正确的说法是(   )。

A . 从甲处攀登山峰比从乙处攀登省力 B . 丁处的坡度比丙处陡 C . 甲、乙、丙、丁四处的海拔都是280米 D . 甲处海拔最高,丁处海拔最低
12、对图中的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 冰花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 . 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 .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 . 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13、生物体的结构与其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下面叙述错误的是(  )

A . 鱼有鳍适于水中生活 B . 鸟类有发达的胸肌适于飞翔生活 C . 鲸用鳃呼吸适应水中生活 D . 骆驼刺有发达的根系以适应沙漠缺少水的环境
14、下列是通过想象绘出的四个哺乳动物的体形图,各部分的比例是依据动物原型确定的.你认为哪一动物最宜生活在寒冷的环境中(  )

A . A     B . B      C . C      D . D
15、南极洲一片冰天雪地,却分布有巨大的煤田,原因是(  )。       

A . 南极地区好久以前,气候非常暖湿 B . 南极大陆原来处在暖湿的低纬,并形成了煤,大陆漂移带到今天的位置 C . 该地的煤不是由森林演变而成的 D . 南极大陆总体上向低纬漂移了
16、下列哪种生物的全部生命活动只由一个细胞完成?( )       

A . 水绵 B . 草履虫 C . 噬菌体 D . 烟草花叶病毒
17、化学家在当今环境问题上的最新构想是“变废为宝,资源循环”。例如,燃料 产物 燃料,这样既可解决能源问题,又能消除污染。上述构想中两个转化过程的变化为( )

A . (1)为物理变化,(2)为化学变化 B . 均为物理变化 C . (1)为化学变化,(2)为物理变化 D . 均为化学变化
18、我国北方的冬天,河流会结上厚厚的一层冰,冰的温度有时低至-40℃,假如在-40℃的冰下有流动的河水,那么水与冰交界处的温度是(   )       

A . 4℃ B . 一定是-40℃ C . 0℃ D . 应该略高于-40℃
19、如图为显微镜下黑藻细胞的细胞质环流示意图,则实际上,黑藻细胞中叶绿体的位置和细胞质环流的方向是(  )

                   

A . 液泡之右;顺时针 B . 液泡之左;逆时针 C . 液泡之右;逆时针 D . 液泡之左;顺时针
20、2016年2月,某地发生了6.6级地震,造成了严重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下列对其震中“P(23.4°N,100.5°E)”的位置,表示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共38分其中[ ]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7小题)

1、2011年3月,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因冷却系统的故障,导致严重的核泄漏事故。为了给泄漏的核反应堆降温,向其内部注入大量的水,这是利用水的       较大的性质。

2、地球历史的记录,内含有化石被称为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的岩石是       。

3、图分别为显微镜结构和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示例[⑦]反光镜)

(1)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在视野中已经找到观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些,应调节显微镜的[      ]      。若要观察的物像不在视野中央,而是在视野的右上方,应该把载玻片向      移动,使物像位于视野中央。

(2)A、B所示两个细胞的主要不同之处是:A的细胞质中含有      因而能够制造有机物,而B细胞不能。

(3)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两个实验中,开始时用滴管向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分别是             

(4)细胞结构中[      ]      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

4、小刚同学在测定腊块的密度时,获得了如下数据,请帮他记录在表格中。

腊块的质量(克)

腊块的体积(厘米3

腊块的密度(千克/米3

      

      

      

5、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先将白糖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糖浆,用勺舀起糖浆在光滑的大理石板上绘制蝴蝶、鱼等图案,等石板上的糖浆      (“吸收”或“放出”)热量后就凝固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画”.   

6、如图表示了一种怀孕蜥蜴培养在不同温度下,所产幼仔的性别百分比。

(1)如果有10只蜥蜴出生于32℃的环境中,则雄性的数目最可能是      只。

(2)根据图示信息,请提出一种猜想:      

7、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这个温度计是根据      来测量温度的。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      (填“左”或“右”)移动。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      ℃。

   

三、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共3小题)

1、大课间活动,男女同学分组进行篮球投篮比赛,小明发现男、女组的篮球落地后都会反弹,但反弹的高度却不同.篮球由静止开始下落,反弹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三人行”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不同猜想.

猜想1: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篮球的型号有关

猜想2: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下落的高度有关

猜想3: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地面的材料有关

于是,小组同学们用两只充气的#7(标准男子)、#6(标准女子)篮球及刻度尺,在水泥地面和木质地板上进行了实验.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请你参与到研究性学习小组中,一起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球的型号

下落高度/cm

地面材料

反弹高度/cm

1

#7

120

木质

80

2

#7

120

水泥

90

3

#7

150

水泥

110

4

#6

120

木质

80

(1)要验证猜想2,需要选用实验序号为      两组数据进行分析.

(2)分析四组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是:分析四组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是:篮球反弹的高度与下落高度和        有关,与        无关。

2、盐度,即水体中的含盐量,是一种非生物因素。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吗?请设计一个实验来寻找答案。

提出问题: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吗?

作出假设: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会影响种子的萌发。

器具材料:正常的大豆种子100粒、清水、10%的食盐水。

(1)实验步骤: ①将大豆种子平均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浸泡在10%的食盐水中,B组浸泡在      中。均在相同的条件下浸泡6小时左右。

② 将浸泡后的A、B两组种子分别用湿纸巾包起来并放入塑料袋中,注明A、B。再将A、B塑料袋放置在温暖的地方并注意保湿。在A、B两组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 外,其余的条件均相同,这样的两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其中实验组是      组。

③两天后,打开塑料袋观察并统计两袋中已经萌发的种子数。

(2)预测结果、得出结论:

①如果种子萌发数A>B,说明10%的食盐水可以促进大豆种子的萌发;

②如果种子萌发数A<B,说明10%的食盐水可以抑制大豆种子的萌发;

③如果种子萌发数A与B相差无几,说明10%的食盐水对大豆种子的萌发      

3、陈明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水的汽化和液化现象。酒精灯通过石棉网对烧瓶里的水加热,产生的水蒸气通过玻璃管通入烧杯中(烧杯中盛有15℃的冷水),温度计甲用于测量沸水的温度,温度计乙用于测量烧杯里水的温度。

                         甲          乙

(1)烧瓶内的水沸腾后,陈明观察到甲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说明水的沸点为      ℃,此时烧瓶内液面的气压比标准大气压      ;整个加热过程中,甲温度计的示数变化规律是      ;   

(2)一段时间后乙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说明烧杯中水的温度      了,这是因为      ;   

(3)随着实验的进行,右侧烧杯内水的质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四、简答题(共18分其中31题10分,32题8分)(共2小题)

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汽车防冻液

【材料一】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

【材料二】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防冻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点/℃

-17

-28

-37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沸点/℃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材料三】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

(1)“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这是利用了它的      。(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2)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将会      。    

(2)
A . 逐渐升高 B . 逐渐降低 C . 先升高后降低 D . 先降低后升高
(3)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        。     

(3)
A . 30% B . 40% C . 60% D . 90%
(4)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      ℃。

(5)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今年小明家种植的柑橘获得了丰收。

  小明想:柑橘的密度是多少呢?于是,他将柑橘带到学校实验室,用天平、溢水杯来测量柑橘的密度。他用天平测出一个柑橘的质量是114克,测得装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是360 克;然后借助牙签使这个柑橘浸没在溢水杯中,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再取出柑橘,接着测得溢水杯的总质量是240 克。

请根据上述实验过程解答下列问题:

(1)溢水杯中排出水的质量是多少?

(2)这个柑橘的体积和密度各是多大?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这个柑橘的密度与它的实际密度比较是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台州市温岭五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科学科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