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福建省龙岩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年级:高二 学科:化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下列做法与之不相符的是(   )

A . 防止废旧电池重金属盐对土壤水资源造成污染,大力开发废旧电池综合利用技术 B . 为减少北方雾霾,作物秸秆禁止直接野外燃烧,研究开发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乙醇用作汽车燃料 C . 为节约垃圾处理的费用,大量采用垃圾的填埋 D . 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减少燃煤.大力发展新能源,如核能、风能、太阳能
2、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其能量变化符合如图所示的是(   )

A . 铝粉与氧化铁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 B . 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C . 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混合 D . 碳与水高温条件下制取水煤气的反应
3、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2H2(g)+O2(g)═2H2O(g)△H=﹣483.6 kJ/mol,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 B . 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 . 含20.0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 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HCl(aq)═NaCl(aq)+H2O(l)△H=﹣57.4 kJ/mol D . 已知2C(s)+2O2(g)═2CO2(g)△H1;2C(s)+O2(g)═2CO(g)△H2 . 则△H1>△H2
4、用铜片、银片、Cu(NO32溶液、AgNO3溶液、导线和盐桥(装有琼脂﹣KNO3的U形管)构成一个原电池(如图).以下有关该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外电路中,电子由铜电极流向银电极

②正极反应为:Ag++e=Ag

③实验过程中取出盐桥,原电池仍继续工作

④将铜片浸入AgNO3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反应相同(   )

A . ①② B . ①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③④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在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阴极上都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 B . 用惰性电极电解Na2SO4溶液,阴阳两极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 . 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NaCl溶液,若有0.1 mol电子转移,则生成0.1 mol NaOH D . 镀层破损后,镀锌铁板比镀锡铁板更易腐蚀
6、图Ⅰ的目的是精炼铜,图Ⅱ的目的是保护钢闸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图Ⅰ中a为纯铜 B . 图Ⅰ中SO42向b极移动 C . 图Ⅱ中如果a、b间连接电源,则a连接负极 D . 图Ⅱ中如果a、b间用导线连接,则X可以是铜
7、如图a、b、c、d均为铂电极,供选择的电解质溶液如下表:

A

B

C

D

甲槽

NaOH

Cu(N O32

KCl

Na2SO4

乙槽

CuSO4

NaCl

AgNO3

NaNO3

要满足的条件是:①工作一段时间后,甲槽电解液pH上升,而乙槽电解液pH下降;②b、c两极放电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应选用的电解液是(   )

A . B . C . D . D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NH4HCO3(s)═NH3(g)+H2O(g)+CO2(g)△H=185.57 kJ•mol1能自发进行,是因为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大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B . 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能迅速发生 C . 因为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或熵变均可以单独做为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判据 D . CaCO3(s)═CaO(s)+CO2(g)△H>0,△S>0,不论在何种条件下都可能自发
9、COCl2(g)⇌CO(g)+Cl2(g);△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升温 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 ③增加CO浓度 ④减压 ⑤加催化剂 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   )
A . ①②④ B . ①④⑥ C . ②③⑤ D . ③⑤⑥
10、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放电时的总反应式为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3Zn﹣6e+6OH═3Zn(OH)2 B . 放电时,正极区溶液的pH减小 C . 充电时,每转移3mol电子,阳极有1mol Fe(OH)3被还原 D . 充电时,电池的锌电极接电源的正极
11、一种新型燃料电池,它是用惰性金属作电极插入KOH溶液中,然后向两极上分别通入甲烷和氧气,发生的电极反应为:X极:CH4+10OH﹣8e=CO32+7H2O  Y极:2O2+4H2O+8e=8OH;关于此燃料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该电池工作时通甲烷一极附近溶液的pH升高 B . 工作一段时间后,KOH的物质的量减少 C . X极发生氧化反应,Y极发生还原反应 D . 在标准状况下通入5.6 L O2完全反应,则有1 mol电子发生转移
12、汽车尾气的无害化处理已成为当今汽车工业的一项重要课题,其基本原理是实现2NO(g)+2CO(g)⇌N2(g)+2CO2(g)的反应.关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只要使用合理的催化剂及载体,就可完全清除NO和CO B . 该反应达到平衡时v(NO)正=v(CO)逆 C . 假设该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时c(NO)=c(CO) D . 使用性能好的催化剂可使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13、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

N2(g)+3H2(g)⇌2NH3(g),△H<0,在673K,30MPa下,n(NH3)和n(H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叙述正确的是(   )

A . 点d(t1时刻)和点e(t2时刻)处n(N2)不一样 B . 点c处反应达到平衡 C . 点a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的大 D . 其他条件不变,773 K下反应至t1时刻,n(H2)比图中d点的值小
14、21世纪是钛的世纪.在800℃~1000℃时电解TiO2可制得钛,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a为电源的正极 B . 石墨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C . 阴极发生的反应为:TiO2+4e═Ti+2O2 D . 每生成0.1mol钛,转移电子0.2mol
15、下列实验现象或图象信息不能充分说明相应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的是(   )

A.

B.

C.

D.

反应

装置图

或图象

实验现象

温度计的水银柱不断上升

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

反应开始后,甲处液面低于乙处液面

反应开始后,针筒活塞向右移动

A . A   B . B   C . C   D . D
16、难挥发性二硫化钽(TaS2)可采用如下装置提纯.将不纯的TaS2粉末装入石英管一端,抽真空后引入适量碘并封管,置于加热炉中.反应如下:TaS2(s)+2I2(g)⇌TaI4(g)+S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不同温度区域,TaI4的量保持不变 B . 在提纯过程中,I2的量不断减少 C . 在提纯过程中,I2的作用是将TaS2从高温区转移到低温区 D .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与TaI4和S2的浓度乘积成反比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肼( )可作为火箭发动机的燃料,NH3与NaClO反应可得到肼.
(1)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2)已知:①N2(g)+2O2(g)=N2O4(l)△H1=﹣195kJ•mol1

②N2H4(l)+O2(g)=N2(g)+2H2O(g)△H2=﹣534kJ•mol1

写出液态肼和N2O4(l)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      

(3)已知断裂1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kJ)如下:N≡N为942、O=O为498、N﹣N为154、H﹣O为464、请根据N2H4(l)+O2(g)=N2(g)+2H2O(g)△H2=﹣534kJ•mol1中数据计算断裂1molN﹣H键所需的能量(kJ)是:      
(4)写出NH3与NaClO反应得到肼的化学方程式:      
2、电解原理和原电池原理是电化学的两个重要内容.某兴趣小组做如图探究实验:
(1)如图1为某实验小组依据氧化还原反应设计的原电池装置,若盐桥中装有饱和的KNO3溶液和琼胶制成的胶冻,则NO3移向      装置(填写“甲或乙”).其他条件不变,若将CuCl2溶液换为NH4Cl溶液,发现生成无色无味的单质气体,则石墨上电极反应式      

(2)如图2,其他条件不变,若将盐桥换成弯铜导线与石墨相连成n型,则甲装置是      (填“原电池或电解池”),乙装置中石墨(2)为      极,乙装置中与铁线相连的石墨(1)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式为      

(3)在图2乙装置中改为加入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若某一电极质量增重 1.28g,则另一电极生成      mL(标况下)气体.
3、钠硫电池作为一种新型储能电池,其应用逐渐得到重视和发展.
(1)Al(NO33是制备钠硫电池部件的原料之一.由于Al(NO33容易吸收环境中的水分,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具体步骤如图所示:

①加入过量氨水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操作b为:      

③Al(NO33待测液中,c(Al3+)=       mol/L(用含m、V的代数式表示).

(2)钠硫电池以熔融金属钠、熔融硫和多硫化钠(Na2SX)分别作为两个电极的反应物,固体Al2O3陶瓷(可传导Na+)为电解质,其反应原理如图1所示:

物质

Na

S

Al2O3

熔点/℃

97.8

115

2050、

沸点/℃

892

444.6

2980

①根据表数据,请你判断该电池工作的适宜应控制在      (填字母)范围内.

A.100℃以下   B.100~300℃C.300~350℃D.350~2050℃

②放电时,电极A为      极,电极B发生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③充电时,总反应为Na2SX═2Na+xS(3<x<5),则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3)若把钠硫电池作为电源,电解槽内装有KI及淀粉溶液如图2所示,槽内的中间用阴离子交换膜隔开.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左侧溶液变蓝色,一段时间后,蓝色逐渐变浅.则右侧发生的电极方程式:      ;试分析左侧溶液蓝色逐渐变浅的可能原因是:      
4、甲醇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一定条件下用CO和H2合成CH3OH:CO(g)+2H2 (g)⇌CH3OH(g)△H=a kJ•mol1 . 向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CO和4mol H2 , 测得不同温度下容器内气体总物质的量随时间(min)的变化关系如图中Ⅰ、Ⅱ、Ⅲ曲线所示:

(1)能判断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 (1)
A . c(CO)与c(H2)的比值保持不变 B . 容器中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C . 容器中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D . 单位时间内有1molCO消耗的同时有1mol CH3OH生成 E . v(H2)=2v(CH3OH)
(2)①Ⅱ和Ⅰ相比,Ⅱ改变的反应条件是      

②反应Ⅲ在9min时达到平衡,比较反应Ⅰ的温度(T1)和反应Ⅲ的温度(T3)的高低:T1      T3(填“>”“<”“=”),此正反应是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3)①反应Ⅰ在6min时达到平衡,从反应开始到达到平衡时v (CH3OH)=      mol/(L•min).

②反应Ⅱ在2min时达到平衡,计算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在体积和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在上述反应达到平衡Ⅱ时,再往容器中加入1mol CO和3mol CH3OH后,平衡将向      (填“正反应、逆反应和不移动”),原因是      

5、为了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1)步骤1:取8mL0.1mol•L1的KI溶液于试管,滴加0.1mol•L1的FeCl3溶液5~6滴,振荡;

请写出步骤1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2)步骤2:在上述试管中加入2mLCCl4 , 充分振荡、静置;

步骤3:取上述步骤2静置分层后的上层水溶液少量于试管,滴加0.1mol•L1的KSCN溶液5~6滴,振荡,未见溶液呈血红色.

探究的目的是通过检验Fe3+ , 来验证是否有Fe3+残留,从而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针对实验现象,同学们提出了下列两种猜想:

猜想一:KI溶液过量,Fe3+完全转化为Fe2+ , 溶液无Fe3+

猜想二:Fe3+大部分转化为Fe2+ , 使生成Fe(SCN)3浓度极小,肉眼无法观察其颜色

为了验证猜想,在查阅资料后,获得下列信息:

信息一:乙醚比水轻且微溶于水,Fe(SCN)3在乙醚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信息二:Fe3+可与[Fe(CN)6]4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用K4[Fe(CN)6]溶液检验Fe3+的灵敏度比用KSCN更高.

结合新信息,请你完成以下实验:各取少许步骤2静置分层后的上层水溶液于试管A、B中,请将相关的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填入下表空白处: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结论

实验1:在试管A加入少量乙醚,充分振荡,静置

      

      

实验2:      

若产生蓝色沉淀

则“猜想二”成立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2017学年福建省龙岩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