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看起来清澈见底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小明跳下去就出现了危险,幸好有同学及时相救.小明在岸上看池水比实际浅的原因是( )
A . 从池底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反射
B . 小明的眼睛产生的错觉
C . 从池底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
D . 从空气射入水中的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
2、《中国好声音》是一档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也是深受观众欢迎和喜爱的唱歌类娱乐节目.在节目中常常听到导师们说:“某某某,你的声音有很强的辨识度,我很喜欢.”这里所说的“辨识度”主要是指选手唱歌时声音的( )
A . 音调
B . 响度
C . 音色
D . 以上说法均正确
3、学生们正在教室内上课,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 . 在校园周围植树
B . 将教室的窗户打开
C . 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 . 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
4、如图所示,4D电影是立体影片的基础上增加了运动座椅,随着影片的播放,能让观众跟随座椅一起感受到颠簸、震颤等效果,大大增加了观众身临其境的观影融入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以观众为参照物,座椅是运动的
B . 以座椅为参照物,地面是静止的
C . 以地面为参照物,观众是静止的
D . 以座椅为参照物,观众是静止的
5、对物理量的估测,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一.下列估测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 上课铃声的长度约5min
B . 课桌的高度约80cm
C .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D . 上一节课的时间为500s
6、有五位同学用分度值为毫米刻度尺测量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测量值分别为18.52cm,18.51cm,23.80cm,18.49cm,18.50cm,你认为下列数据最接近真实值的是( )
A . 19.564cm
B . 19.56cm
C . 18.505cm
D . 18.51cm
7、如图所示,能正确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象是( )
A .
B .
C .
D .




8、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位同学在奇石园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6km/h的速度前进,小王以10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3km.则:( )
A . 小张速度最小
B . 小王速度最小
C . 小李速度最小
D . 三人速度一样大
9、在学校运动会上,孙超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孙超越跑越快,最终以12.5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上述孙超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孙超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
B . 孙超在前50m一定用了6.25s
C . 孙超的平均速度是8m/s
D . 孙超的平均速度是8km/h
10、从速度公式v=
可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 )

A . 与路程成正比
B . 与时间成反比
C . 随路程或时间而改变
D . 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11、最新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提倡“吃动平衡,天天运动”,建议每天行走6000步,陈老师喜爱环绕温凉河行走,通过手机测得四十分钟行走6000步,路程约4km.据此估计陈老师行走的平均速度和一步长度.下列选项中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 6km/h,67cm
B . 1.5km/h,12cm
C . 6km/h,20cm
D . 1.5km/h,60cm
12、学校在进行紧急疏散演练时,会拉响警报.警报声之所以能传播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它的( )
A . 音调高
B . 响度大
C . 音色美
D . 节奏快
13、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中,能够完成该探究目的是( )
A . 甲图: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小
B . 乙图: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
C . 丙图: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
D . 丁图: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
14、沂蒙山上风光好,下列图片中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 .
龟蒙顶鼎的倒影
B .
蒙山的影子
C .
九龙潭上的彩虹
D .
天然氧吧的光束




15、骑行是一种时尚的健身运动,如图,图中骑行者影子的形成是由于( )
A . 光的反射
B . 光的色散
C . 光的折射
D . 光的直线传播
16、骑行是一种时尚的健身运动,如图,图中骑行者影子的形成是由于( )
A . 光的反射
B . 光的色散
C . 光的折射
D . 光的直线传播
17、小明把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某位置时,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恰好与蜡烛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仅根据这步实验,小明就提出:“若将蜡烛A移到其他位置,玻璃板所成的像始终是与物等大的”.他这一提法属于( )
A . 实验结论
B . 评估
C . 设计实验
D . 猜想
18、今年“六•一”儿童节,“心得乐”面对面爱心捐助活动在我县公园举行,杨杨收到了爱心人士捐赠的新衣服.当杨杨穿着新衣服远离穿衣镜时,他在穿衣镜中的像将( )
A . 逐渐变大
B . 逐渐变小
C . 大小不变
D . 靠近穿衣镜
19、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下列光路图能正确表示这一现象的是( )
A .
B .
C .
D .




20、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 .
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 .
倒车雷达
C .
超声波清洗机
D .
真空罩中的闹钟




21、自行车是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为了方便市民,我县在县城不同位置设立了自行车停取处.一天,小明用卡取自行车上学,如图所示.在行驶途中,他说自己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 公路两旁的房屋
B . 他骑的自行车
C . 公路两旁的树木
D . 对面驶来的车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在临沂电视塔附近与滨河北路连接处的水下隧道总长3.84km,是山东首个河底隧道,如图所示.一辆轿车以38.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隧道,需要 min,司机看到隧道两旁的灯往后退,这是以 汽车为参照物.
2、如图所示为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图.若选飞船为参照物,那么“神舟十一号”内的航天员景海鹏看到地球在缓慢转动,而“天宫二号”是 的.
3、小刚学了长度测量以后,在分组探究活动中,估计教室里所用课桌的高度约为80 (填上长度单位);然后又用刻度尺测量橡皮擦的长度,如图所示橡皮擦的长度为 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4、小华想知道从自家到学校的距离,进行了如下探究.
(1)他在跑道上以上学步行速度步行100m,测得用时80s,则他步行速度为 m/s.
(2)小华步行上学需20min,则小华从家里到学校的距离是 km.为了保证测量结果比较准确,除计时准确外,还必须控制步行 不变.
5、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是3:1,所用时间之比是1:3,则甲、乙两车通过路程之比是 .
6、戴着耳机在公共场所听音乐时,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 ,若长此以往会导致听力下降.(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7、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利用 波(选填“超声”或“次声”)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8、“大妈广场舞,吵得我好辛苦”,说明健身的同时,也产生了噪声,为了共建和谐社会,社区委员会与大妈沟通,跳舞时:(1)调小音量,属于在 处减弱噪声;(2)社区居民关闭门窗,属于在 中减弱噪声.
9、小明站在平面镜前2m处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m,他向平面镜靠近的过程中,那么人的像相对于人运动速度将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0、小明在湖边树荫下乘凉,发现树下有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光沿 形成的;他从不同方向都能看到湖边警示牌上的标语,是因为标语上的字发生的光的 反射;当听到身后有人喊自己时,他马上判断出是同学张凯歌的声音,这主要是通过声音的 来判断的.
三、实验探究与作图题(共4小题)
1、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图中AB段的路程sAB= 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
(3)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这样测量的时间将会变 ,测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
(4)为了测量小测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理由是: .
2、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3、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如图甲所示的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可以得出: 不能传声.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是 法.
4、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如图甲所示的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可以得出: 不能传声.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是 法.
5、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如图甲小华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接着她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如图乙),在纸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由此得出 的结论.在图甲所示的实验中,若入射光线和镜面的夹角为40度,那么反射角为 度,如果让光沿FO方向射到镜面,会发现反射光沿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具有 性.
6、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各一,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还缺少的器材是 ,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后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 (选填“前”或“后”)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四、计算题(共2小题)
1、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早上7:30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2、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某天,王爷爷带小孙子驾车到萍乡北站,然后乘高铁去南昌参观滕王阁,8:20开车出发,并看到路边如图所示交通标志牌,此刻吩咐小孙子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列车时刻表,如表所示.求:
车次 | 萍乡北开 | 南昌西到 | 运行距离 |
G1346 | 08:38 | 09:40 | 240km |
G1692 | 08:45 | 10:05 | 240km |
G1482 | 09:11 | 10:31 | 240km |
(1)在交通正常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爷孙俩最快能赶乘上哪一车次?
(2)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