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黑龙江、吉林两省八校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年级:高二 学科:化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下列哪种说法可以证明反应.N2+3H2⇌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   )
A . 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 B . 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 C . 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2个N﹣H键断裂 D . 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形成
2、在含有酚酞的0.1mol/L氨水中加入少量的NH4Cl晶体,则溶液颜色(    )
A . 变蓝色 B . 变深 C . 变浅 D . 不变
3、常温下,用水稀释0.1mol•Ll CH3COOH溶液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
A . B . C . c(H+)•c(OH D . OH的物质的量
4、已知某温度下,四种一元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物质的量浓度都为0.1mol•L1的下列溶液中,pH最小的是(   )

 HCN

 HF

 CH3COOH

 HNO2

 Ka

 6.2×1010

 6.8×104

 1.8×105

 6.4×106

A . HCN B . CHSCOOH C . HF D . HNOp
5、25℃时,水的电离可达到平衡:H2O⇌H++OH△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B . 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w不变 C . 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H,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 D . 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
6、用1.0mol•Ll NaOH溶液中和某浓度H2SO4溶液时,其pH和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V)关系如图所示.则原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恰好中和时溶液的总体积分别是(假设混合后溶液总体积为二者体积之和)(   )

A . 0.5 mol•L1、160 mL B . 1.0 mol•L1、160 mL C . 0.5 mol•L1、80 mL D . 1.0 mol•L1、80 mL
7、下列两组热化学方程式中,有关△H的比较正确的是(   )

①CH4(g)+O2(g)═CO2(g)+2H2O(g)△H1

CH4(g)+2O2(g)═CO2(g)+2H2O(1)△H2

②NaOH(aq)+ H2SO4(浓)═ Na2SO4(aq)+H2O(1)△H3

NaOH (aq)+CH3COOH( aq)═CH3COONa( aq)+H2O(1)△H4

A . △Hl>△H2 , △H3>△H4 B . △H1>△H2 , △H3<△H4 C . △H1=△H2 , △H3=△H4 D . △Hl<△H2 , △H3<△H4
8、下列两组热化学方程式中,有关△H的比较正确的是(   )

①CH4(g)+O2(g)═CO2(g)+2H2O(g)△H1

CH4(g)+2O2(g)═CO2(g)+2H2O(1)△H2

②NaOH(aq)+ H2SO4(浓)═ Na2SO4(aq)+H2O(1)△H3

NaOH (aq)+CH3COOH( aq)═CH3COONa( aq)+H2O(1)△H4

A . △Hl>△H2 , △H3>△H4 B . △H1>△H2 , △H3<△H4 C . △H1=△H2 , △H3=△H4 D . △Hl<△H2 , △H3<△H4
9、CO(g)+NO2(g)⇌CO2(g)+NO(g)△H<0,若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下列条件,能使混合气体颜色变深的是(   )
A . 降低温度 B . 增大压强 C . 增大CO的浓度 D . 使用催化剂
10、已知反应C(石墨)⇌C(金刚石)△H>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B . 12 g金刚石的能量比12 g石墨的低 C . 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D . 金刚石和石墨不能相互转化
11、在一定条件下,将3mol A和1mol B两种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2min末该反应达到平衡,生成0.8mol D,并测得C的浓度为0.2mol•L1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A的转化率为40% B . 2 min内B的反应速率 为0.2 mol•(L•min)1 C . x=2 D . 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则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12、在一定条件下,将3mol A和1mol B两种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2min末该反应达到平衡,生成0.8mol D,并测得C的浓度为0.2mol•L1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A的转化率为40% B . 2 min内B的反应速率 为0.2 mol•(L•min)1 C . x=2 D . 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则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13、半导体工业用石英砂做原料通过三个重要反应生产单质硅:

①SiO2(s)+2C(s)═Si(s)+2CO(g)△H=+682.44kJ•mol1

(石英砂)         (粗硅)

②Si(s)+2Cl2(g)═SiCl4(g)△H=﹣657.01kJ•mol1

③SiCl4(g)+2Mg(s)═2MgCl2(s)+Si(s)△H=﹣625.63kJ•mol1

                                  (纯硅)

用石英砂生产1.00kg纯硅的总放热为(   )

A . 2.43×104 kJ B . 2.35×104 kJ C . 2.23×104 kJ D . 2.14×104 kJ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生成产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时,△H<0 B . 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C . △H<0、△S>0的反应在温度低时不能自发进行 D . 一个化学反应的△H仅与反应的起始状态和反应的最终状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无关
15、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反应A2(g)+3B2(g)⇌2AB3(g)的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如图所示(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反应速率:a>b>c B . 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大小:b>a>c C . 若T2>T1 . 则正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 . 达到平衡时,n( AB3)的大小:b>a>c
16、在25℃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起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X

Y

Z

初始浓度/mol•L1

0.1

0.2

0

平衡浓度/mol•L1

0.05

0.05

0.1

A . 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 B . 反应可表示为X+3Y⇌2Z,平衡常数为1600 C . 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可使平衡常数增大 D . 改变温度可以改变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

1、一定温度下,在向冰醋酸(无水醋酸)加水稀释的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I)随着加入水的体积V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

(1)O点导电能力为0的理由是      

(2)a、b、c三点处,溶液中c(H+)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3)a、b、c三点处,醋酸电离程度最大的是      点.

(4)若使c点溶液中的c(CH3COO)提高,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4)
A . 加热 B . 加稀盐酸 C . 加固体KOH D . 加水 E . 加Zn粒 F . 加固体CH3COONa G . 加MgO I . 加固体Na2CO3
2、常温常压下,断裂1mol(理想)气体分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或形成1mol(理想)气体分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称为键能(单位为kJ•mol1)下表是一些键能数据(kJ•mol1

化学键

键能

化学键

键能

化学键

键能

C﹣F

427

C﹣Cl

330

C﹣I

218

H﹣H

436

S=S

255

H﹣S

339

回答下列问题:

(1)由表中数据规律预测C﹣Br键的键能范围:      <C﹣Br键能<      (回答数值和单位).
(2)热化学方程式2H2(g)+S2(g)═2H2S(g);△H=Q kJ•mol1;则Q=      
(3)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O2(g)═O+2(g)+e△H1=+1175.7kJ•mol1

PtF6(g)+e═PtF6(g)△H2=﹣771.1kJ•mol1

O2+PtF6(s)═O2+(g)+PtF6(g)△H3=+482.2kJ•mol1

则反应O2(g)+      (g)=O2+PtF6(s)△H=       kJ•mol1

3、煤和煤制品(如水煤气、焦炭、甲醚等)已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中.
(1)已知:C(s)+H2O(g)=CO(g)+H2(g)△H=+131.3kJ.moll

CO2(g)+H2(g)=CO(g)+H2O(g)△H=+41.3kJ.mol﹣l

则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在      (填“高温”、“低温”或“任何温度”)下有利于正向自发进行.

(2)利用炭还原法可处理氮氧化物(如NO等),发生的反应为C(s)+2NO(g)⇌N2(g)+CO2 (g).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在T1℃时,不同时间测得的各气体的浓度如表所示:

时间(min)

浓度(mol•L1

物质

0

10

20

30

40

50

NO

1.00

0.68

0.50

0.50

0.60

0.60

N2

0

0.16

0.25

0.25

0.30

0.30

CO2

0

0.16

0.25

0.25

0.30

0.30

①10~20min内,N2的平均反应速率可v(N2)=      

②30min后,只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判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填字母).

A.通入一定量的NO     B.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

C.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D.遁当缩小容器的体积

(3)研究表明,反应CO(g)+H2O(g)⇌H2(g)+CO2(g)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如表所示:

温度/℃

400

500

800

平衡常数K

9.94

9

1

若反应在500℃时进行,设起始时CO和H2O的浓度均为0.020mol•Ll , 在该条件下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      

4、某实验小组设计用50mL1.0mol/L盐酸跟50mL1.1mol/L氢氧化钠溶液在如图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环形玻璃搅拌棒的作用是      
(2)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会造成少量盐酸在反应中挥发,则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该实验小组做了三次实验,每次取溶液各50mL,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实验序号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温差(t2﹣t1)℃

盐酸

 NaOH溶液

平均值

1

25.1

24.9

25.0

31.8

6.8

2

25.1

25.1

25.1

31.8

6.7

3

25.1

25.1

25.1

32.0

6.9

已知盐酸、NaOH溶液的密度与水相同,中和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c=4.18×103kJ/(g•℃),则该反应的中和热△H=      

(4)在中和热测定实验中,测量起始温度时需要两个温度计,如果只用一个温度计测量,则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现有25℃时pH=12的NaOH溶液100mL.,欲用以下几种方法将其pH调整到11,回答下列问题(已知混合后溶液的总体积等于混合前两稀溶液的体积之和):
(1)25℃时,pH=12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      
(2)加水稀释,需加水的体积为      mL.
(3)加入pH=2的盐酸,需加盐酸的体积为      mL.(精确到0.1)
(4)加入pH=10的NaOH溶液,需加NaOH溶液的体积为      mL.
6、恒定温度为T1℃时,在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充人1.0mol X和0.80mol Y,发生反应:

2X(g)+Y(g)⇌2Z(g),X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第2min时的反应速率v1(X)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8min时的反应速率可v2(X),原因是      
(2)反应在0~10min内Y的平均反应速率v(Y)=      mol•L1•minl
(3)T1℃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1      ,若在第10min后压缩容器容积,X的转化率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平衡常数      
(4)若升高温度到T2℃( T2>T1),平衡时X的转化率减小,则该反应的△H      0(填“大于”或“小于”).
(5)不改变各物质起始量的情况下,无论如何改变条件,Y的转化率一定小于      
7、恒定温度为T1℃时,在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充人1.0mol X和0.80mol Y,发生反应:

2X(g)+Y(g)⇌2Z(g),X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2017学年黑龙江、吉林两省八校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