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天津市南开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光斜射到镜面上时,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40°,则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 )
A . 0°
B . 40°
C . 50°
D . 100°
2、小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65cm、2.36cm,发现有一次记录错误.则这次测量结果应记为( )
A . 2.36cm
B . 2.357cm
C . 2.43cm
D . 2.4cm
3、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 )
A . 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B . 吸收了声波
C . 改变了鼓面的振动频率,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
D . 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4、我们现在使用的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 )
A . 18nm
B . 18mm
C . 18cm
D . 18dm
5、小华坐在从宜昌到武汉的高速行驶的动车上,他说自己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 小华自己
B . 小华旁边的座位
C . 窗外的树木
D . 车内走过的乘务员
6、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如图甲、乙所示,则这列声波( )
A . 音调不同
B . 响度不同
C . 音色不同
D . 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沸水的温度一定是100℃
B . 清晨树叶上出现的露水,是液化吸热现象
C . 用38℃的体温计(不甩)直接测量体温为36℃的人,体温计仍然显示38℃
D . 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而沸腾只发生在液体内部
8、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物质为非晶体
B . 该物质的熔点是80℃
C . 在第5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
D . 第10min时物质处于液态
9、关于光现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 月亮是自然光源
B . 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C . 小孔成像中,若将蜡烛远离小孔,像将变小
D . 粗糙的电影幕布发生了漫反射,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以下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
A . 改变杯内水量,再次用湿手摩擦杯口
B . 改变用力大小,再次敲鼓面
C . 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拨动钢尺
D . 改变管内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口吹气




二、选择题(共3小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B .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大于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
C . 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
D . 道路两旁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2、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把﹣10℃的冰拿到10℃的房间里,它不会立即熔化
B . 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是蒸发放热的原因
C . 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D . 电灯泡用久了,钨丝变细和内壁变黑分别是由于钨丝的升华和凝华而造成的
3、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把﹣10℃的冰拿到10℃的房间里,它不会立即熔化
B . 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是蒸发放热的原因
C . 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D . 电灯泡用久了,钨丝变细和内壁变黑分别是由于钨丝的升华和凝华而造成的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我们能看到月亮是因为太阳光在月亮的表面发生了反射
B . 小孔成像成正立的实像
C .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D . 人到镜面的距离是1m,像到人的距离是2m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我们能看到月亮是因为太阳光在月亮的表面发生了反射
B . 小孔成像成正立的实像
C .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D . 人到镜面的距离是1m,像到人的距离是2m
三、填空题(共6小题)
1、图甲中,物体的长度为 cm;图乙中秒表的读数是 .
2、图甲中,物体的长度为 cm;图乙中秒表的读数是 .
3、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1)甲的速度 乙的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甲的速度是 .
4、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后收到回声.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m/s,则此处海底的深度为 m.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水深度,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5、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则此时的温度计示数为 ℃.
6、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改变入射角光的方向,使入射角变大,则反射角将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如果让光线沿FO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OE射出,这表明 .
7、大自然是谁的神奇“搬运工”: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有些地区出现干旱,而这些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我们可以根据情况实施人工降雨,人工降雨时,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时,很快 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高空中许多水蒸气遇冷变化成小水滴或小冰粒,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粒又 成小水滴,就形成了雨.
四、解答题(共8小题)
1、门口前有一个小孩经过,那么在室内可以看到整个小孩的范围是什么,请在图中用图来表示出来.
2、如图所示,从S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其反射光线恰好通过P点.请你作出这条入射光线并完成光路图.
3、小兰同学暑假在农村的爷爷家帮忙晒从稻田里收割回来的稻谷时发现:稻谷晒的面积越大就会干的越快,小兰想知道影响水分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于是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①通过甲、乙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气快慢与水的 有关;
②通过甲、丁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气快慢与水的 有关;
③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气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④本探究实验主要采用了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法.
4、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用玻璃板、相同的两根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铅笔等器材进行实验.
(1)实验中选择完全相同的两个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 .
(2)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 (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
(3)晓兰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桌面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推断其原因是 .
(4)一开蜡烛B,用白纸做屏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发现白纸上并没有看到蜡烛的像,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选填“实”或“虚”);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物体逐渐远离平面镜时,它的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相等).
5、学生在“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如图所示图线.由图可知:
(1)加热 分钟后,水开始沸腾,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
(2) 段图线反映了水沸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水的温度 (填上升、下降、不变)
(3)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a)、(b)所示,则图 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6、右表是晋江火车站JJ88CI次列车的时刻表,晋江至厦门所经历时间由表可知,求晋江至漳州、厦门到漳州的平均速度分别是多少?
停靠站 | 到达时刻 | 开车时刻 | 里程(km) |
晋江 | … | 8:00 | 0 |
厦门 | 9:30 | 9:40 | 100 |
漳州 | 10:30 | 10:40 | 160 |
7、右表是晋江火车站JJ88CI次列车的时刻表,晋江至厦门所经历时间由表可知,求晋江至漳州、厦门到漳州的平均速度分别是多少?
停靠站 | 到达时刻 | 开车时刻 | 里程(km) |
晋江 | … | 8:00 | 0 |
厦门 | 9:30 | 9:40 | 100 |
漳州 | 10:30 | 10:40 | 160 |
8、2012年11月23日,我军飞行员驾驶国产歼﹣15舰载机首次成功降落航空母舰“辽宁舰”,一举突破了滑跃起飞、阻拦着舰等飞行关键技术,受到世界空前关注.歼﹣15战机着舰,与尾钩完全咬合,在短短2.5s内使战机速度从300km/h减少为零,滑行约100m,稳稳停在甲板上.舰载战斗机在运动的航母上降落,风险之高,难度之大,一向被喻为“刀尖上的舞蹈”.根据以上情节试解答下列问题:
(1)舰载机着舰过程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为什么?
(2)舰载机触舰的瞬间时速为300km/h,合多少米每秒?(保留一位小数)
(3)舰载机从触舰到静止过程的平均速度约是多少?
9、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知道撞上金属片挡板.


(1)现有刻度尺和停表,请你综合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分别测出小车AC段、AB段和BC段的平均速度,并写出注意实验步骤;
(2)设计实验表格;
(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填大或小);
(4)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