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罗湖区八年级期末供题考试(2017.01)语文试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5小题)
①比如微信4.2就作出了两个重要的更新——视频通话和网页微信(让用户能够使用网页版的微信和朋友聊天)。
②微信,正在快速向着创新的方向前进,我们期待腾讯继QQ之后的下一场互联网变革。
③微信每一次更新所带来的新功能总能让人眼前一亮。
④这一切,将由微信主导!
⑤不少人已经开始畅想,认为这种新的视频通信或将成为未来主流的通信方式。
二、非选择题(共1小题)
① ,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②东皋薄暮望, 。(王绩《野望》)
③日暮乡关何处是? 。(崔颢《黄鹤楼》)
④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⑤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⑥ ,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⑦僵卧孤村不自哀,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⑧此地一为别, 。(李白《送友人》)
⑨《陋室铭》一文中描:弓陋室清新幽雅环境的句子是: , 。
三、阅读题(共4小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乌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犬喜日: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①是日更定
②余孥一小舟
③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④客此
①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①“: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②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①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②而深奇爱之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团雾——高速公路上的幽灵
①有关人员在分析高速公路上事故的发生原因时发现、造成这些严重交通事故的杀手就是团雾。
②什么是团雾?从气象学意义上讲,团雾的本质也是雾。受局部地区微气候环境的影响,在大雾中数十米到上百米的局部范围内,那些雾气更“浓”、能见度更低的雾,就是团雾。秋冬季昼夜温差较大、无风的夜间或是清晨6~8时,较容易出现团雾。团雾的形成,与局部小气候环境关系密切,其易出现的地域一般为地势低洼、空气湿度大的地区。另外,雨后山区的高速公路地段也较易出现团雾。这些地区出现团雾的前提条件是昼夜温差大、无风。
③与普通的雾相比,团雾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与大雾弥漫有所不同,团雾的势力范围比较小,就像一朵落在地上的云彩,团雾之外,视线良好,团雾以内,四顾朦胧;第二,团雾内能见度很低,一般只有l0~20米;其覆盖范围呈分段形态,有的地方,雾很少,有的地方,雾很浓;团雾的覆盖面积大小不一。大的团雾覆盖区域长约5000米,小的团雾覆盖区域长度仅有1000米。
④团雾的危害非常大。人们行驶在团雾外围,可能感觉视线还好,一旦进入团雾,能见度会急剧下降。团雾因其飘浮不定和能见度差的特点,而被称为“高速公路杀手”。高速公路上的团雾,往往与重特大交通事故相伴发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⑤团雾的危害是怎样产生的呢?
⑥首先,团雾的特性造成了其在高速公路上多发。团雾不仅能在大雾天气中现身,就是在天气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在局部区域内出现。
⑦其次,驾驶员视觉的明暗适应特性不佳,是团雾路段内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驾驶员在由明朗的路段一下进入团雾路段时,周围环境的能见度大幅降低,人眼不能迅速适应,视力无法得到及时恢复,由此造成反应滞后,导致交通事故多发。
⑧再次,人类的知觉会因参照物的不同而产生错觉,使得团雾路段内交通事故多发。当车辆在高速公路上由明朗路段驶入团雾路段时,虽然驾驶员会本能地采取制动措施以降低车速,但往往会因为知觉错觉,低估进入团雾路段的车速。这就非常容易使前后车发生追尾。最后,人类的反应特性也是团雾路段内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当车辆驶入团雾区后,四周白茫茫一片,降低了车辆给驾驶员的刺激强度,增大了驾驶员的辨别难度,使得他们很难从周围的环境中把车辆辨别出来,也就是使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变长,从而延长了车辆的制动非安全区,导致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增。此外,还要考虑驾驶人超速行驶、疲劳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与团雾区能见度低的负面效果相互叠加,这也是造成团雾路段内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
⑨目前,气象部门和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已联手开展团雾的监测与预报。
(选自2015年第2期《百科知识》,作者:孙彦,有删改)
高速公路上的团雾,往往与重特大交通事故相伴发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旷野灯红(节选)
①我迷路了。
②发觉自己迷路了,我第一个反应便是惊惶。惊惶之后,那夜里的声响便更怪异、更刺耳,且纷繁杂沓。
③于是,脚跟踩不踏实,趔趄不止,跌倒趴下便是自然的事。
④很想躺下去,但又忍不得夜幕里这一种莫名的屈辱,便带着浑身的创痛,朝无边的幽暗跌撞而去。
⑤“路总有走到头的时候。”我心里说。但路愈走愈陡了,树木也愈来愈稀疏。凭着爬山的经验,我知道已攀上了相当的高度,不能再贸然走下去了,否则弄不好会跌到深渊里,做一无谓的少年鬼。站在那里,我很想走下去,却不能再走下去,那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境界呢?是一种绝望的心境吧!
⑥泪,无声地落下来。但在泪眼的一片模糊中,我却发现右前方有一线隐约的微光,泪竟倏地止住了。揉一揉眼再看,那一线微光依然时隐时现。抽紧的那颗心便松开一道缝。我朝着那个方向摸索而去,心中再无一丝犹豫。爬了一段坡以后,那线光便成了清晰的一团一可以确认,那是一扇不眠的窗。心霍地释然了,这时,光明是驱赶绝望唯一的鞭子。
⑦到了跟前,是一座孤零零的小屋。敲一敲门,门竟悄然自开。灯下,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安详地躺在床上。她的眼皮动了两下,分明已知道夜客到来,却不说话。
⑧“婆婆,我迷路了。”我告诉她。
⑨“哦。”她只欠了欠身, “坐吧,我眼睛不好,看不见你。”
⑩我愣了一下,依旧站着。
⑪“孩子,你要去哪儿呢?”她有气无力地问。
⑫我报了我要去的那个村子。
⑬她长长地“哦”了一声,坐起身来,说: “到底是个孩子啊,应该爬西边那座山,却爬到东边来了。白天,在日头下,也要爬半晌呢。”
⑭在灯光下,虽然知道自己走了好长好长的冤枉路,我却没有一丝惋惜,竞“咯咯”笑起来。我此时的感觉很奇异,似从娘怀里走散的孩子,又回到娘怀里一样,失散的痛苦已全然忘却了。
⑮交谈之后,知晓这瞎眼婆婆是个五保户,山下的人白天上来转一遭,看她柴米不缺、安然无恙,便又不停留地下去了。漫漫长夜,是独属于瞎眼婆婆的。
⑯“您什么也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整夜点灯呢?”
⑰“为什么?灯亮着,野兽不敢来,夜盗不敢来,灯是瞎子的眼哩。”
⑱“瞎子的眼?”我惊叫道。
⑲那一夜,我住在了她那里。
⑳我有时想,在那漫长而孤寂的长夜,瞎眼婆婆与灯独对,真的是为自己再长一只眼吗?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旷野中,一盏点亮的灯对人是多么重要啊——它是生命存在的证明。
(摘自《读者》,有删改)
——忍不得屈辱—— —— ——释然
四、名著导读(共2小题)
五、写作题(共1小题)
《阿长与(山海经>》中,一本《山海经》让我们读懂了鲁迅对儿时保姆阿长的感激,尊敬和怀念;《背影》中,月台买橘的背影让我们读懂了那份浓浓的父子情;《老王》中,离世前的赠送让我们读懂了平凡的小人物也有高尚的灵魂。自然万物,身边人事,只要用心,总能懂你。
请以“懂你”为题目写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