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同步测试

年级:七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知识(共6小题)

1、给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shū头        抱qiàn        zhì序        小kǎi        zhuó越      

                深                澎      

2、对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解释有一误的一项是( )

A . 仰之高(更加)  而不舍(刻)  目不园(偷看) B . 尽心血(滴)  无及此(空闲)  兀兀穷年(用心劳苦的样子) C . 群蚁排(衙门)   乎不同(差得远)  警报起(交换,轮流) D . 一反往(已经)  心贯注(隐藏的)  诗兴不(起)
3、结合语境,解释句中加下划线的短语。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诗兴不作:       

(2)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 , 沥尽心血。

兀兀穷年:       

(3)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目一反既往了。

一反既往:       

(4)他“说”了二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 , 声震天地!

气冲斗牛:       

4、在下列句后的括号中指出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②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      

③(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④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5、探究。

文中写道:“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望闻问切”本是中医的四诊,那么,是不是闻一多当时当起医生来了?你是怎样理解的?

我的探究:       

6、整体感知:填写课文结构图。

二、阅读理解(共2小题)

1、课内经典文段阅读。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

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给上面的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2)文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

(3)请在选文中找出穿插的形象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4)最后几段,几乎是一句话一段,能不能合为一段,为什么?

(5)请简要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2、课外精选美文阅读。

摩耶之艺魂

冯骥才

    ①摩那精舍在台北的正北面,毗邻台北“故宫博物院”,面朝一条从山林深处潺潺而来的溪水。一边是儒雅的人文,一边是天然的山水。大千先生的故居貌不惊人,一座朴素的门楼静静地立在一条弯弯曲曲上坡的小道边。倘若门媚上不是悬挂着台静农题写的“摩耶精舍”的墨漆木匾,谁知这是一代大师的故居?

    ②摩耶精舍是大千先生为自己“创作”的作品。他把一座别出心裁的双层楼式四合院放在这块土地的中间。前后有花园,中间也有花园。前园很小,植松栽竹,引澳为池,大小锦鲤,游戏其间;房子中间还有小园,立石栽花,曲廊环绕,可边走边赏。至于后园与前边的园子就大不一样了。来到这里,视野与襟怀都好像突然敞开,满园绿色似与外边的山林相连。大千先生还在园中高处搭了两座小亭,以原木为柱,棕相叶做顶,得以坐观山色溪光晨晖暮霭林术飞鸟。

    ③这后园一定是大千先生心灵徜徉之地。在园林的营造上,大千先生一任天然,稍加修整而已,好似他的波墨山水。园内的地面依从天然高低,开辟小径蜿蜒其间;草木全凭野生野长,只选取少许怪木奇花栽种其中;水池则利用地上原有的石坑,凿沟渠引山泉注入其内。院中有一长条木将,式样奇特,靠背球样地隆起,背靠上去很是舒服。他每作画时间长,便来院中坐在这椅子上,一边歇背一边赏树观山,吸纳天地之气。

    ④细细琢磨,大千先生这后花园构思真是极妙。矮矮的围墙外是一片自然的天地,园内园外大气贯通,合为一体。房子里边也一样融入了这天地的生气与自然的野趣,到处陈放他喜好的怪木奇石,一排挂在墙上的手杖全是山间的老枝、古藤、长荆、修竹,根根都带着大自然生命的情致和美感。这情致与美感到了他的画上,一定就是绝妙山水了。

    ⑤摩耶精舍是大千先生精神的巢和心灵的床。这里既没有鄙俗的器物与艳俗的色彩,也不见世俗的享乐和物欲的张扬,更不是名利的展厅与文化的秀场,而是无时无处不体现着—对大自然和艺术本身真率的崇拜与神往。这就更使我明白了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在中国画坛如日中天的大千先生,为什么会忽然远赴大西北的敦煌,举着油灯去临摹幽暗洞窟中那些被历史忘却的千年壁画了。

    ⑥现在,我们把敦煌的大千先生与这里的大千先生合在一起,就认识到了一位大师的精神之本,也就更深刻地认识到他的艺术之魂,这便是故居的意义。

 (选自2011年《中国艺术报》)

(1)作者在重点介绍后花园之前,为什么还要用简洁的笔墨介绍前园和中园?

(2)作者认为“这后园一定是大千先生心灵徜徉之地”,那么,请概要说说后花园“景”与“物”的构思理念是什么。

(3)细读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从原文中选4个字精要概括张大千先生上世纪四十年代初主要做了一项什么工作?

张大千      

(4)你认为张大千先生的精神之本和艺术之魂究竟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5)积累链接:请默写出吴均《山中杂诗》的后两句。

三、综合应用(共3小题)

1、下文的三处空缺,用哪一项填充,才能分别与前边加下划线的语句构成最佳的对偶句?(    )

    今天在此追悼李公朴、闻一多两先生,时局极端险恶 , __________。但此时此地,有何话可说?我谨以最虔诚的信念,向殉难者默誓:心不死 , __________,和平可期 , __________,杀人者终必覆灭。

A . 人民无比沉痛  志不绝  争取民主 B . 人心异常悲痛  志不绝  民主有望 C . 人心异常悲愤  意志坚  民主自由 D . 人民生活痛苦  斗志昂  民主有望
2、你平时在说和做方面有不恰当的事吗?学了这篇文章后,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今后如何做得更好。

3、对于是先言后行,还是先行后言,你是如何看的?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四、小小写作(共1小题)

1、本课语言生动形象,用词精妙。请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赞颂某人对工作、学习的热爱,注意用词的精妙。(150字左右)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同步测试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