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6最后一课同步测试

年级:七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知识(共7小题)

1、给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

                        来踱去      

        祈                着耳朵      

2、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

      

      

      

婉转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喧哗    喧闹    吵闹

平常日子,学校开始土课的时候,总有一阵      ,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得到。

②观察    检查    视察

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      或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③严肃    肃静    严厉

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      的气氛。

④惊奇    惊异    诧异

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      ,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

⑤后悔    懊悔    懊恼

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      当初没常到学校里来。

⑥责备    责怪    谴责

“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      自己的地方吗?”

4、指出下列句中破折号的用法。

A.意思转折  B.解释说明  C.声音延长  D.语音间断

①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一一他们已经收操了。

②放学了,——你们走吧。

③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

④“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5、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术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②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③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6、指出下列各句的描写方法和作用。

①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术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②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

③有时候一些余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

7、整体感知:依据提示在横线上完成下面的板书示意图。

环境:(时代背景)      

二、阅读理解(共2小题)

1、课内经典文段阅读。

最后一课(节选)

都德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雯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都雯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懊悔当初没常到学校里来。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一一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咬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老师为什么在最后一课时穿戴礼服?郝雯等人为什么坐在教室里?

      

      

(2)为什么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和号声后“脸色惨白”?而“我”却“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3)选文的最后一段用了            描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      

(4)谈谈你对老师在最后一课下课时写的几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的理解。

2、课外精选美文阅读。

最后一课

刘燕敏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回来之后,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旷野里长满杂草。”

    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氛点头。

    另一个弟子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种办法。”哲学家微笑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之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除一片杂草。没除掉的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不受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1)哲学家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一年后的相聚,哲学家未到,是否言而无信?

(3)想象四个弟子再来原地相聚的情形,他们的心理活动会有哪些变化?

(4)哲学家为什么在带着学生“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后,给学生上这最后一课?请谈谈你的看法。

(5)最后一句话含蓄、意味深长,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6)作为学生,既要学知识,又要学做人,你认为知识.与美德,哪一个更重要?谈谈你的看法。

三、综合应用(共3小题)

1、深入探究下列问题。

(1)有的同学认为采用第三人称写都德的《最后一课》比用第一人称写更好些,也有同学不同意这种看法,你能步淡你的着法吗?

我的看法:       

(2)作品中为什么没有对韩麦尔先生的心理描写?这是作品的欠缺之处还是独特之处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我的看法:       

2、仿写下面的句子。内容自定。
愤怒是人的正常感情之一。当你的尊严被践踏, 当你的信仰被站污,当你的家园被侵占,你能不产生火焰般的愤怒吗?
3、关关编辑“小说延读”栏目,展开想象,续写了《最后一课》,请你补充其中的一段对话。

    我(小弗朗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了,大家陆续地离开了教室,韩麦尔先生依然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我走到他的面前。

我说:“①      

他说:“②      

我说:“③      

他说:“④      

四、小小写作(共1小题)

1、请仿照《最后一课》中下面这段文字写一段话,描写放学回家的情景。(80字左右)

    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儿,静一点儿……”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6最后一课同步测试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