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6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年级:八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练习(共8小题)
一潭清泉 美不胜收
卷 石 为坻 寂寥 翕 忽
《小石潭记》的作者是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 ,本文是他的《 》的第四篇。
闻水声: 如鸣珮环:
心乐之: 皆若空游:
可百许头: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二、阅读理解(共3小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①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②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从小丘西行 西: 伐竹取道 道:
水尤清冽 尤: 可百许头 可:
①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为:
②为坻,为屿(《小石潭记》) 为:
③以为妙绝(《口技》) 为:
④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十二章》 为: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斗折蛇行 斗: 竹树环合 环:
悄怆幽邃悄 怆: 记之而去 去:
①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以:
②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以:
③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以: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在虫野则宜选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不可名状 名:
为之怅然 然:
在 山 野 则 宜 逸 民 退 士 之 所 游 处 在 人 间 则 可 为 都 邑 之 胜 境 静 者 之林 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