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兴化顾庄学区三校联考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积累与运用(共6小题)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我们羡慕那些有jīng  zhàn      技艺的演员时,更应感受到他们身上的勤奋。只有勤奋,才能刻苦学习,才能掌握技能,才能安身立命。正如人们所说:“家有万贯金银,不如薄技在身;家有黄金用斗量,不如自身本领强。”可见,勤奋受益终身,懒散yí  wù      一生。

2、下列句子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1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飙升近4倍左右。 B . 中考复习中,不少学生存在着复习重点不突出,时间安排不合理,有的甚至记住了前面的知识,又忘记了后面的知识。 C . 各地纷纷采取追踪病源、隔离观察等措施,防止甲型H1N1流感不再扩散。 D . 国际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开通了微博,并向中国朋友问好,希望与网友分享生活趣事和工作心得。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我们曾被认为是没有担当的80后和90后,我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我是新青年,我为自己代言。 B .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藤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开的。 C . 正月一,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这并不只是为了记忆的方便,在这样的日子设定节日,至少有两层意义:一为张扬高洁与率性的人性,二为舒展慎终追远的情怀。 D . 金丝楠乌木就更加珍贵了,它是金丝楠木生长几百、上千年后,由于地震、泥石流等地层变动,被埋在地下几千年、上万年而形成的特殊木材。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愚者暗于成事,      

      ;人不学,不成行。

③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⑤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一联,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⑥《桃花源记》中通过描写老人和孩子的幸福生活来反映安乐祥和的社会景象的句子是“            。”

5、名著阅读。

(1)阅读下段文字,回答问题。

      这座林子有名唤做野猪林,此是东京去沧州路上第一个险峻去处。宋时这座林子内,但有些冤仇的,使用些钱与公人,带到这里,不知结果了多少好汉。今日这两个公人带林冲奔入这林子里来。……薛霸腰里解下索子来,把林冲连手带脚和枷紧紧的绑在树上。同董超两个跳将起来,转过身来,拿起水火棍,看着林冲说道:“不是俺要结果你……”望着林冲脑袋上劈将来,可怜豪杰束手就死……上文叙写的是林冲被刺配沧州道的一段经历。请结合原著内容,简要概述林教头被刺配沧州道的“前因”和“后果”。

(2)仔细观察图,回答下面问题。

图刻画的故事情节是      

(插图上的文字:若是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何叫俺讨饶,洒家却不饶你!)

(3)后世如此评价此人:“禅杖打开生死路,戒刀杀尽不平人,山门醉打金身坏,俺是人间真菩提。”你是否赞成他是“人间真菩提”?为什么?

6、围绕《专题•气象物候》,班级开展了系列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1)请仿照示例,描述并解释下边诗句中的物候现象。示例: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

解释:更何况秋风风寒,黄叶在漫山飘飞。秋天到了,季节因素使黄叶漫山飘飞。

      诗句: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解释:      

(2)人民网旅游频道开展了“中国最美的油菜花海”评选活动,江苏兴化、云南罗平、青海门源排在前 6 位。小华同学想了解三个地区的油菜花最佳欣赏时间,请你根据下面表格,结合所学的物候(地理)知识,向小华说明江苏兴化、云南罗平、青海门源赏花期先后顺序及原因。

地点

经纬度

海拔

江苏兴化

位于东经 119°43'﹣120°16',北纬32°40'﹣33°13'

约 1﹣2 米

云南罗平

位于东经 103°57′﹣104°43′,北纬24°31′﹣25°25′之间

平均 1480 米

青海门源

位于东经 102° ~102.5°,北纬:37.5°~38°

2388﹣5254 米之间

(3)请筛选下边材料中的信息,给“候鸟儿童”下一个定义。(不超过35个字)

      很多鸟类具有随季节变化而迁徙的物候现象。夏末秋初,这些鸟类由繁殖地往南迁徙到过冬地,春天由过冬地向北再返回繁殖地。这些随着季节变化而南北迁徙的鸟类被称为候鸟。近年来,大批农村青壮年进入城市打工,从事卖菜、卖早点、卖服装等工作,生活水平较低。他们把辛苦钱攒下来寄给家乡的孩子,每逢寒暑假,让远在家乡读书的孩子来和自己团聚,享受短暂的亲情。这些孩子就像候鸟一样,往返于自己的家乡与父母的打工地之间。

“候鸟儿童”是指      的儿童。

二、阅读理解(共5小题)

1、阅读陆游的《夜泊水村》一诗,完成下列各题。

《夜泊水村》 陆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注】①老子:等于说老夫,诗人自称。②汀:水边平地,小洲。

(1)首联运用的典故“燕然未勒”,意思是       , 范仲淹《渔家傲》中含有这个典故的句子是      

(2)请选择合适的角度赏析“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3)下面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 . 首联写退居乡野、久离疆场、无缘抗敌的落寞怅惘。“羽箭久凋零”,足见其闲居的郁闷。 B . 颔联抒发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志愿,表达了对那些面临外寇侵凌却无所作为的达官贵人的指斥。 C . 尾联点破诗歌题面,想像自己闲泊水村的寂寥景象,直接抒发了诗人的痛苦之情。 D . 全诗写出作者虽怀报国壮志而白发催人的悲愤。
2、阅读下面一则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常熟有桑悦者,字民怿。书过目,辄焚弃,曰:“已在吾腹中矣。”为诸生 , 上谒监司,曰“江南才子”。监司大骇,延之校书,预刊落以试悦。文意不属者,索笔补之。学士(官职名)丘濬(人名)重其文,属使者善遇之。使者至,问:“悦不迎,岂有恙乎?”长吏皆衔之,曰:“无恙,自负才名不肯谒耳。”使者遣吏召不至,益两使促之。悦怒曰:“始吾谓天下未有无耳者,乃今有之。与若期 , 三日后来,渎则不来矣。”使者恚,欲收悦,缘濬故,未果。三日来见,长揖使者。使者怒,悦脱帽竟去。使者下阶谢(11) , 乃已。所著书,颇行于世。

                                                                                                                                                                   (选自《明史》,有删节)

     【注】①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②刊落:削除,删去。③属:连续,连贯。④属:同“嘱”,嘱咐。⑤衔:怨恨。⑥促:催促。⑦期:约定。⑧渎:轻慢。⑨收:逮捕。⑩缘:因为。(11)谢:道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监司大骇,之校书               

②自负才名不肯耳               

③使者 , 欲收悦               

④缘濬故,未               

(2)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预刊落试悦

(2)
A . 撰长书为贽(《送东阳马生序》) B . 策之不其道(《马说》) C . 故为之说,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D . 扶苏数谏故(《陈涉世家》)
(3)请按要求用“/”给下面的句子标注朗读停顿(每句划一处)。

①学 士 丘 濬 重 其 文(标在主谓之间);

②长 揖 使 者(标在动宾之间)

(4)翻译下列句子。

①书过目,辄焚弃,曰:“已在吾腹中矣。”

②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5)桑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3、阅读《你懂“辣”吗?》(胡培雷)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辣,我们都不陌生,不少人尤其是南方人,可以说是无辣不欢,我们应该都听过这样的民间传说:湖南人怕不辣,四川人不怕辣,江西人辣不怕。更有甚者,感叹“没辣椒的日子简直生不如死”。可见,辣在很多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可是,我们真的就懂“辣”了吗?作为一名喜欢吃辣的“脑残粉”,我想说很多人对食辣可能存在误区。

                                                                                                    一

      之所以人会感觉到辣,是因为辣椒、生姜等食物中一些化学物质的功劳,譬如辣椒素、姜酮、姜醇等等,而在这几种化合物中,辣椒素又是最常见的,分布最广泛的辣味物质。辣椒素刺激细胞,在大脑中形成了类似于灼烧的微量刺激的感觉,所以其实不管是舌头还是身体的其他器官,只要神经能感觉到的地方就能感受到辣。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能感觉到辣,而有些人觉得不辣,因为每个人对辣的疼痛感有所不同。

                                                                                                    二

      也许我们有过这样的体会,有时觉得饭菜不香,但是如果在菜里放上一些辣椒、辣酱等,立马觉得食欲大增,吃完还会意犹未尽,就像上瘾一样。吃辣椒为什么会上瘾呢?

      吃辣椒久了会让人上瘾,有一个词可以形容这种感觉﹣﹣“辣椒素快感”,它是一种通过食用大量富含辣椒素的食物所造成的欣快感。原因是当辣椒素所带来的辛辣感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机体的神经系统会反射性地出现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加、肠胃蠕动增快的现象而加倍“工作”,同时兴奋性的刺激会使大脑释放出内啡肽,再吃下去,大脑又会以为有痛苦袭来,于是释放出更多的内啡肽。内啡肽会促进大脑内另一种物质﹣﹣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是一种脑内分泌,类似肾上腺素的物质,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于是“享乐主义”的大脑让我们吃辣吃上瘾了。

                                                                                                    三

      吃完香辣的食物以后往往会眼泪、鼻水直流,口唇肿胀,有些人还会感觉头皮发麻。这时,我们可能第一反应就是找一杯冰水解辣,其实,冰水并非解辣的好方法。水只能缓解辣味对舌尖神经的刺激,并不能中和辣椒素,辣椒素不溶于水,不但不能冲走且还会使辣椒素更广泛的扩散到受体中去,加剧灼热感。

      那喝什么能快速有效解辣呢?牛奶是个不错的选择,纯牛奶里面含有大量的酪蛋白,它是一种很好的乳化剂,可对因辣而灼伤的消化道上皮黏膜细胞起修复作用,并缓和感觉神经的受刺激程度。

      辣椒营养丰富,有许多保健作用。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C,可以控制心脏病及冠状动脉硬化,降低胆固醇;含有较多抗氧化物质,可预防癌症及其他慢性疾病;可以使呼吸道畅通,用以治疗咳嗽、感冒;具有强烈的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可以改善怕冷、冻伤、血管性头痛等症状。但凡事过犹不及,过多的辣椒素会强烈刺激胃肠粘膜,使其高度充血、蠕动加快,引起胃疼、腹痛、腹泻并使肛门烧灼刺疼,诱发胃肠疾病,促使痔疮出血。食辣也因人而异,有些体质的人或某些情况下不能吃辣,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只有懂了“辣”,才能更好享受辣所带来的完美体验!

(1)请根据文章内容,用问句形式分别补出三个小标题。

      ;二      ;三      

(2)下列说法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A . 文中划线句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辣椒素、姜酮、姜醇等化学物质,是为了说明人感觉到辣的原因,使说明内容更清楚、具体。 B . 我们有时不感觉到辣味,主要是因为辣椒、生姜等食物中缺少辣椒素。 C . 我们吃了辣椒之后,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受到刺激,大脑分泌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这种物质影响一个人的情绪,这种情绪会诱发大脑释放出内啡肽,进而使人们出现眼泪、鼻水直流,口唇肿胀,头皮发麻等现象。 D . 辣椒营养丰富,有许多保健作用。我们平时多吃一点辣的食物,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好处,也会更好的享受辣所带来的完美体验。
(3)周末聚餐时,小明一不留神被辣椒辣得两眼流泪、咳嗽不止,餐桌上有鲜果汁、白开水、优酸乳等饮品,请你帮他选择一种饮品快速解辣,并告诉他原因。

4、阅读《批评也要讲点“智慧”》一文,回答 下列各题。

      ①有个小故事很感人:父亲在洗车,小儿子拿起块石子在车门上划起来。父亲大怒,拿起扳手打了下去。儿子被送到医院后证实手指骨折。见父亲自责不已,儿子说,爸爸,手指会好的,不要担心。之后,父亲发现儿子在车上划的却是:爸爸,我爱你!

      ②由此,我联想到批评。批评也要讲点“智慧”,无论是什么身份,或者什么地位。

      ③                     。真诚,要出以公心,敢于直言不讳提出批评意见。过去,这个“智慧”在党内很常见。彭德怀在 1940 年就曾郑重其事地说:“你毛泽东,我彭德怀,他周恩来,我们在党内都要自觉地接受党的监督和约束,办任何事都要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我们谁也不能头脑发热、独断专行、随心所欲。”其言也直,其心也诚,大家引为鉴戒,团结更为紧密。当今,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久违的情况下,就更需要这么一种严肃而又真诚的批评,才是对同志真正的爱护、帮助与关心。

      ④讲智慧要得方。批评“如治病,得其方,药到病除,不得其方,适得其反”。【甲】“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故而,学会批评之前的倾听、沟通与谈心交心就显得极为重要。愿听,是尊重;得方,是智慧。“良药”未必“苦口”,批评也应“得方”。“我们的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思想不通可以等一等,不要搞得太紧张,批评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和风细雨。”有时一个善意的提醒、一次谈心交心可能化解大矛盾,止步大问题。

      ⑤讲智慧要自省。【乙】往往看别人缺点时明白,看自己时糊涂,难得的是自知自明。为人都有弱点与不足,最聪慧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要紧的是对待错误与问题的态度。批评者要讲智慧,但被批评者则不应过分强调批评的方式方法,“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遇“不虞之誉”(没有意料到或意想不到的赞扬),不宜手舞足蹈;逢“求全之毁”(过于苛求的诋毁),也不应暴跳如雷。周恩来说过,“要让我写自己的历史,我就写我的错误。”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才是共产党人高度的政治自觉与做人智慧。

      ⑥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于执政者来说,既和阳光、空气、水源一样重要,又应具有“摄取”适时、适度、适量的智慧。

                                                                                                                                                               (选自《杂文选刊》,有删改)

(1)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且根据文意,在文章第③段横线处补上适当的句子。

中心论点:      。第③段横线处:      

(2)文章开头的小故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请将下列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两处(只填字母),并说明理由。

A.“人间最大的智慧,在于洞悉本身的弱点。”(法国谚语)

B.批评要想直击心灵,必须说话有证据,注重对批评对象在时机、场合和方式上的选择,

分析问题,找出根源。

甲处:(      ),乙处:(      )。理由:      

5、阅读《海子爷与老雪狼》(郭雪波)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漠北。苦寒之地,有一大泽,老百姓管它叫天海子。天海子西畔一隅,扎着一座地窖子,里边住着海子爷。

      ②可以这么说,天海子周边百里就剩海子爷这么一位两条腿的活物了。当初大迁徙,儿孙们跪着求他,一块儿走了吧。海子爷晃脑袋说,不。儿子说,这儿已没法活人了。海子爷说,我有法活,开春儿我就往海子边儿撒草籽儿插树条子。儿子没辙,留足过冬食物抹着泪一步三回头地走了。可没有熬到过年,一场沙尘暴就把他的房子卷翻了,老汉便挨着天海子挖了一个地窖子穴居起来,就如一只老狼苦守着这片被弃的土地。

      ③天海子边崖下有一洞穴,洞口上遮着沙蓬子。海子爷每天那经过都要吹吹口哨。那丛沙蓬子下便有了动静,若有若无的两点绿光十分微弱地在那里闪动。海子爷的嘴角呈现出微笑,心说:老伙计,还活着,活着就好。

      ④如往常一般,海子爷到天海子冰面,就往冰窟的深水放鱼钩鱼线。等着鱼儿咬钩。今天的头条鱼,半个时辰之后才上钩。海子爷从钩上取下那条鱼往身侧土筐里扔,习惯地回头望了望,想到不远处蹲着的老雪狼,兀自笑了。每当扔头条鱼时,他都会这样。

      ⑤那是三年前的事。当他把头条鱼扔进身侧土筐里,转瞬,鱼就被一只老狼叼走了。那老狼一瘸一瘸的,跑起路来歪歪扭扭,海子爷很快就追上了。他惊诧了:这老雪狼竟是他多年前的“冤家对头”﹣﹣当年被人们围剿后逃脱的那只母狼。海子爷还清晰地记得,它和一只公狼被大伙围剿到天海子边,公狼为保护它而掉进天海子的那一刹那,它惨烈的嚎叫。想到这,海子爷盯视片刻,挥挥手说,你走吧!老雪狼低垂的雪色长尾冲海子爷摇了摇,咬着鱼蹒跚而去。海子爷一直目送着它回到天海子边沙崖下的那个洞穴,他终于相信了母狼一直守着天海子的传说。

      ⑥想到这些,海子爷便心生感叹。在冰天雪地的海子边,也只有他偏不肯逃离这片故土,还守在这里了。这些年,他们仿佛就成了一对彼此熟悉的伴儿守在这片荒漠。

      ⑦海子爷每天钓完鱼,路过老雪狼的岩洞,总要从筐里拣出一条鱼,扔过去。老雪狼待他走远,便从那丛沙蓬子后走出来,找到那条鱼,冲着海子爷的背影呜呜嚎两声,便转回穴内。今天也不例外。

      ⑧当日夜里,北风刮得紧。天海子边传来老雪狼的哀嚎。一早醒来,想到老雪狼昨夜的哀嚎,他放心不下要去看看。到了洞口,海子爷依旧吹起口哨,似有似无的绿点过了好久才出现,他松下心来。

      ⑨他下到天海子的冰面,凿了两个冰窟把鱼线放下去。可等了半天鱼就是不咬钩,海子爷冻得坐不住了,装备收线回家。突然,鱼线哧溜溜往水里窜,海子爷大喊一声“好大的鱼!”他拼命拽住线不松手。大鱼拼命地往水下逃窜。他猛地一个趔趄,便被那根鱼线倒拽进了冰窟里。海子爷从水下挣扎着冒出头,攀住冰窟边沿,攀爬,滑落,他的四肢开始变得僵直、麻木,海子爷有些无望了。突然,他的衣袖被什么紧紧地拽住了,抬头一看,竟是那只老雪狼。此时,老雪狼一双昏花模糊的老眼冒出很强的绿光,低着头,弓着腰身,撅着屁股,拼命拽拉渐渐下沉的海子爷。

      ⑩“谢谢你,老伙计!”海子爷冻紫的嘴巴张了张。

      ⑪唿儿﹣﹣唿儿。老雪狼的喉咙里滚动有声,显然催促着海子爷赶紧使劲爬。可他麻木的四肢已经不太听使唤。老雪狼恼怒起来。呜呜低吼着,咆哮着,又拉又拽。老雪狼不走,也不松口,只一个姿势,低着头,弓着腰身,撅着屁股,拼命拽拉渐渐下沉的海子爷。慢慢地,它的身体变得僵硬,它的尖嘴自咬上海子爷的袖子就没有松开过。姿势也没有改变过。渐渐地,它的身躯连着海子爷一起被冻硬冻僵,纹丝不动了。

      ⑫海子爷和老雪狼就成为一对连体的活标本,仿佛是一对冰雕矗立在天海子空旷的冰面上,成为天海子的一部分,守护着这片天和地。

(1)小说中的“海子爷”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文章画线处两次描写老雪狼救海子爷这一细节,请从描写方法角度,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有人认为小说的主题是对故土的眷恋和坚守,也有人认为是人与自然和谐的追求。你认同哪一个观点?请结合这篇小说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4)本文第⑤段和下面的链接材料都运用了插叙的手法,请结合相关文章,概括出它们的内容,说明其作用。

【链接材料】

      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钞钞书,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如是几次,叫他钞书的人也没有了。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

                                                                                                                                                                       ——鲁迅《孔乙己》

本文第⑤段:

三、作文(共1小题)

1、作文:

      《散步》一文中,儿子选择有意思的小路,而我为了母亲选择平顺的大路。同样,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很多这样的选择。

       请你以“我生活中的一个选择”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少于600字。④不要出现含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兴化顾庄学区三校联考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