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积累运用(共6小题)
① , 望峰息心, , 窥谷忘反。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 。
④安得广厦千万间, !
⑤春蚕到死丝方尽, 。
⑥ , 欲上青天览明月。
⑦海内存知己, 。
⑧纸上得来终觉浅, 。
⑨《醉翁亭记》的作者是朝文学家 。
⑩《小石潭记》的作者是 。
于是我按了一按帽子,扣上外衣的钮子,背着手,望最密的人丛中撞去。亲王与近臣密密层层;太子鲁道尔夫对我脱帽;皇后先对我打招呼——那些大人先生是认得我的。为了好玩起见,我看着这队人马在歌德面前经过。他站在路边上,深深地弯着腰,帽子拿在手里。
以上文段节选自 , 其中的“我”是 。
二、阅读理解(共4小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岳飞传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飞生时,有大禽若鹄① , 飞鸣室上,因以为名。未弥月,河决内黄② , 水暴至,母姚③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
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学射于周同④ , 尽其术,能左右射。周同死,朔望⑤设祭于其冢⑥。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⑦ , 药饵必亲⑧。母卒⑨ , 水浆不入口者三日。
绍兴⑩五年,飞招结⑪两河豪杰,金⑫号令不行。乌陵思谋⑬不能制其下⑭ , 但谕之曰:“毋轻动,俟岳家军来即降。”
(节选自《宋史》)
【注释】①鹄:天鹅。②内黄:地名,北宋时在黄河边。③母姚:指岳飞的母亲姚氏。④周同:人名,岳飞的老师。⑤朔望:农历每月初一日和十五日。⑥设祭于其冢:到(周同的)坟墓去祭奠。冢:坟墓。⑦痼疾:经久难治愈的病。。⑧药饵必亲:一定要亲自(为母亲)喂药。⑨卒:去世。⑩绍兴:宋高宗年号。⑪招结:招纳结交。⑫金:金朝,女真族建立的北方政权,当时已经占领中原地区。⑬乌陵思谋:金朝将领,以凶悍狡猾著称。⑭制其下:控制他的部下。⑮谕:告诉。
①大禽若鹄
②因以为名
③未冠俟岳家军来
①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
②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
(3)
动物的节能术
①蛇的耐饿本领源于它们那一套节约能量的技术。人们一摸到猫或狗身上,总是感到热呼呼的,可是一摸到蛇的身上,却是冷冰冰的。这是因为前者是恒温动物,后者是变温动物。恒温动物的身体,好像是只具有恒定温度的炉子,为了保持恒定的体温,就要消耗体内的能源物质。可是,作为变温动物的蛇就省去了这笔能量开支。它们一年四季的体温不同,就是同一天中的体温也随外界温度变化而有较大的变动。所以,它们体内动用的能源物质,远比恒温动物少。拿重量相等的猪和大蟒蛇相比较,如果猪每天消耗150份单位重量的能源物质的话,那么蛇只要1份就够了。
②与此同时,蛇类吸收营养成分的效率特别高。一口气连吞四五只小白鼠,对蛇来说是并不稀奇的。有时,它们还能吞食比自己大而且长的食物。一般地 , 只要5天左右的时间,蛇就把吞进肚里的食物消化完了,连骨头也消化得精光,只剩下一些兽毛和鸟羽从粪便中排出来。消化以后,这些营养成分便在体内贮存起来。正因为在能量的积聚和消耗上能“开源节流”,所以蛇的耐饿本领特别高强。
③龟是寿命很长的动物。1766年法国探险家把一只大龟带到了毛里求斯岛上,到1918年,由于爬上炮床而被士兵“就地正法”了。这只龟是在成年时被捉住的,看来它的寿命至少也有180年。新陈代谢缓慢,能量消耗较少,是龟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
④骆驼是一种能长时间忍耐干渴的动物,人们把它叫做“沙漠之舟”。骆驼之所以能耐干渴,是因为在它的驼峰里装满脂肪。脂肪在氧化产生热量的同时,也产生了水分。骆驼不仅能贮水,而且善于保水。它很少出汗,排尿量也少得可怜。别的动物如果小便不多,不能排出尿素等废物,就会中毒。骆驼却可以通过肝脏,利用尿素制成新的蛋白质。
⑤近年来,科学家已经发现,骆驼耐渴的奥秘就在它特殊的机体功能。骆驼的血浆中有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可以保持血液中的水分;每当体内的水分明显损耗时,这种蛋白质仍能维持血液中的水分,保证血液循环的正常进行。科学家把骆驼血浆内的这种蛋白质注射到兔子体内,结果这些兔子在沙漠中断水7天,体内水分丧失30%之后,仍未死去;而没有注射过这种蛋白质的兔子,失水10%就夭折了。
⑥动物的能量利用率也是很高的,在这方面鸟类可算是佼佼者了。哺乳动物每奔跑1千米,100克体重大约消耗2400焦耳的能量;鸟类每飞行1千米,100克体重只消耗680焦耳的能量;后者所消耗的能量不到前者的 。有一种金鸻(一种群居海滨的鸟),每年春秋季节往返于阿拉斯加和夏威夷群岛,在海洋上空不吃也不睡,一口气飞4000多千米,体重只减轻0.06千克。
(节选自丛书第三册88页,有改动)
一般地 , 只要5天左右的时间,蛇就把吞进肚里的食物消化完了,连骨头也消化得精光,只剩下一些兽毛和鸟羽从粪便中排出来。
明天要封阳台
①我和儿子站在阳台上,从12层的高处眺望着沐浴在晚霞中的都市。
②闲放在阳台上的一只书架下面,忽然传出几声“咕、咕”的叫声,十岁的儿子弯下腰,稚嫩的脸颊立即灿若朝霞:“呀,鸽子!”我蹲下身子,果然见一只鸽子蜷缩在书架底下,正瞪大惊恐的眼睛望着我们。我们见到了它正在孵育的两只鸽蛋,看到了它翅膀上的一块血痕──那分明是有人在它飞翔时用气枪打伤的。
③“爸爸,明天还封阳台吗?”
④儿子惊喜地望着鸽子,但语气中却充满了忧虑。仿佛突然走进一个新奇的世界,而这个世界会因为我的“强权”瞬息即逝,使他来不及领略其中的瑰丽。
⑤是的,明天还封阳台吗?封了阳台,虽可以阻隔住城市的喧嚣,开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但是,这鸽子便没有了安身立命的场所。我知道,无论孵化能否成功,鸽子迟早要飞走;但不知为什么,在内心深处却特别希望它能在我家的阳台上多逗留一些时日。
⑥鸽子见我们没有伤害它的意思,重新安静下来,它伏在蛋上,眼睛紧紧盯着我们,目光是那样令人怜爱,使我不由想起了冯至深情的诗句:“驯美的白鸽儿/来自神的身旁,它们引示我翘望着/迷离的故乡。”──这故乡,该不是地域的概念,而是一种情感的归属吧?
⑦人,本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人们仿佛走进了一个怪圈,一个悖论:一方面,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同时,因为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又日渐与自然界相分离,于是,人们在精神上便有了一种失落感。那一年,我去内蒙古草原参加一个笔会,当汽车进入茫茫草原的深处时,但见草原无际与长天相连,天地相接处,依稀传来牧羊人的歌声,一群群绵羊在蓝天下移动,分不清哪是白云,哪是羊群。远离了车流、高楼和霓虹灯的我们,竟情不自禁地趴在地上,大声喊着:“我回来了!”仿佛我们不是第一次来到这个陌生的所在,而是游子终于回到了久别的故乡,那份情感真是说不清,道不明。随后便把耳朵贴近地面,仿佛在倾听着大地母亲的心音。
⑧诚然,我们不可能重新回到农业社会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中去,但是,我们能不能用心去贴近自然呢?爱护所有的自然造化,爱护一切有益的生命。酒楼门口,不再有被囚于笼中的珍禽;集市摊头,不再有被高声叫卖的青蛙;鸽子飞过秋日的天空,我们不再射出铅弹;蜻蜓掠过夏天的裙边,我们不再张开捕网。人,只能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能总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因为在剥夺自然资源的同时,人类也在毁灭着自己。
⑨不知什么时候,儿子拿来了一把布条,要帮鸽子做窝,又找来了水和玉米粒,用作鸽子的晚餐。儿子十岁了,在这座楼房中长大,原来楼前有一块草坪。可是忽然有一天,来了一个施工队,机器隆隆响了两天后,草坪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滑梯、跳跳床和电子游艺室。再也捉不到小虫的儿子,对眼前的这位“不速之客”似乎寄予了更多的关注与爱怜……
⑩我忽然觉得,这只鸽子绝非偶尔落脚,它分明是大自然派来的一位使者,那“咕咕”的叫声,那带血的翅膀不正在向我们倾吐着什么吗?多少年了,我们太习惯去探寻大自然的意义,而往往忽略了大自然本身的叙说。其实,那咆哮的洪峰,那焚毁的山林,那流失的水土,那龟裂的农田,分明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一次次呐喊,一声声哭诉!
⑪我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了,为了可爱的鸽子不受到惊扰,为了儿子能有一个新结识的“朋友”,也为了它带给我的那一片恬淡和谐的思绪。这思绪如同一片白云,飘浮在我心灵的天空上,使之变得宁静而高远……
(节选自丛书第三册第174页)
酒楼门口,不再有被囚于笼中的珍禽;集市摊头,不再有被高声叫卖的青蛙;鸽子飞过秋日的天空,我们不再射出铅弹;蜻蜓掠过夏天的裙边,我们不再张开捕网。
三、写作(共1小题)
本学期,大家学习的六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有大量写景记游的散文,请运用你学到写景抒情的写法,以“我心中的美景”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