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05:大气受热过程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30小题)
①太阳高度 ②地理纬度 ③大气厚度 ④大气透明度
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② 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
③夜间大气逆辐射弱
④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能多
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回答题。
①离太阳近②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太阳高度角大 ③云层薄、云量少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 ⑤日照时间长 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为太阳辐射量随纬度分布示意图。可能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受大气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大气和云的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完成:
影响可能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被大气接收和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加热大气的过程大致可以用图表示。读图完成题。
结合大别山山麓与山顶太阳辐射强度及其垂直变化率折线图,完成下题。
有关该地太阳辐射强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大气中( )
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
读合肥市逐日最高、最低气温变化图和大气热量平衡示意图,完成下题。
下列关于合肥逐日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
地—气系统(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下图示意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辐射差额的月份分配。读图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若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该地气温最低的月份是( )
①青藏高原距离太阳近 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大
③地势高,空气稀薄 ④白天太阳辐射强 ⑤云层厚 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根据夏季平均气温,划分中国不同类型的避暑区如图所示。影响甲类型与乙类型避暑区形成的相同因素是( )
能被大气接收和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加热大气的过程大致可以用下图表示。人们通常称之为大气的“温室效应”主要是和哪个过程相关( )
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二、综合题(共1小题)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两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