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年级:中考 学科:化学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用聚乙烯塑料制得食品袋 B . 用食盐制得纯碱 C . 浓硫酸敞口放置质量变大 D . 将石油分离制得汽油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 B . 稀释浓硫酸时,沿烧杯壁将水缓缓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 . 过滤时,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中不断搅拌 D . 氢气、甲烷等可燃性气体点燃前进行验纯
3、在生产和生活中,为了防止事故,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
A . 到溶洞探险,用火把照明 B . 掏空沼气池前,进行灯火试验 C . 点燃木条检查液化石油气是否泄漏 D . 到小煤窑里挖煤时,用火把照明
4、如图表示CO2的循环过程,其中物质X能为人体直接提供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X中C,H,O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2:1 B . 转化1是自然界中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主要途径 C . X在人体中氧化产生的CO2如不及时排出,则血液的pH将增大 D . 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的成分相比,CO2和H2O的含量增加
5、在细菌作用下,可以用氨气处理含有甲醇(CH3OH)的工业废水,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CH3OH+12O2+6NH3=3N2+5X+19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 . 该物质是有毒气体CO B . 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O2 C . 该物质由氮、氢两种元素组成 D . 该氧化物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4
6、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较如图箭头方向,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

物质

选项

A

Cu

CuO

CuSO4

Cu(OH)2

B

Na2CO3

CaCO3

CaO

Ca(OH)2

C

H2SO4

Na2SO4

BaSO4

Ba(OH)2

D

CO2

CaCO3

H2O

O2

A . B . B   C . C   D . D
7、目前木糖醇口香糖正在取代蔗糖口香糖.请根据资料回答问题:①木糖醇甜度相当于蔗糖、易溶于水、是白色固体(20℃、30℃、50℃、60℃溶解度分别为60g、70g、84g、90g)②人的口腔中唾液的pH为6.6~7.1,若酸性增强会形成龋齿.

①木糖醇具有的物理性质是易溶于水或白色固体

②图1中X曲线相似于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

③由图2可知咀嚼木糖醇口香糖比蔗糖口香糖有利于牙齿健康,原因是咀嚼木糖醇分解产物比咀嚼蔗糖分解产物的酸性更弱,更利于保护牙齿.

④图1中a点表示的含义是70℃时,X、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或相等

⑤蔗糖在口腔细菌的作用下pH变小,酸性减弱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⑤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8、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完成多个实验(氨气、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其中对相关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

①、若分液漏斗中装蒸馏水,烧瓶中放足量的细铁丝,则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②、若分液漏斗中装滴有石蕊试液的足量水,烧瓶中充满HCl,烧杯中盛放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则可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可与盐酸反应

③、若分液漏斗中装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烧瓶中充满CO2 , 烧杯中盛放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则可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可与CO2反应

④、若分液漏斗中装足量的水,烧瓶中充满NH3 , 烧杯中盛放无色酚酞试液,则可证明NH3的水溶液显碱性

⑤、若分液漏斗中装稀盐酸,烧瓶中装石灰石,烧杯中盛放紫色石蕊试液,则可证明CO2气体显酸性

⑥、若分液漏斗中装足量的稀硫酸,烧瓶中装铁片,烧杯中盛放足量水,则可证明H2是难溶于水的气体.

A . 一个 B . 两个 C . 三个 D . 四个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1、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氦元素与氖元素、氩元素化学性质相似,主要是因为      
(2)写出由8号,11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3)写出13号元素形成物质在空气中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2、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回答:

(1)        ℃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
(2)t3℃时,把20克 a、b、c三种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      (填字母,下同);若将温度降低到t1℃时,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      

A.c>a=b   B.b>a=c

C.a>b>c  D.b>a>c

(3)在t2℃下,将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3)
A . 溶剂的质量可能变小 B . 溶液的质量可能变大 C . 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 . 溶质的质量一定不变.
3、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Ba(OH)2、KNO3、FeCl3、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一定量的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振荡,静置,得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

②过滤,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白色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

(1)据步骤①推断,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2)步骤①中滤液可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经检测滤液中含两种溶质,可能是      (写一种情况即可).写出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在各种金属材料中铜是人类应用比较广泛的金属之一,某学习小组欲测定铜的相对原子质量,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1)实验步骤:①连接好装置,②      ③装入药品 ④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锥形瓶中滴加入稀盐酸 ⑤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⑥D中黑色固体完全变成红色,停止加热,待D中玻璃管冷却至室温,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⑦数据处理

请回答下列问题:

(2)若使制取氢气是装置随开随用,随关随停,下列装置可选用的是      

(3)B装置中水的作用      ,长玻璃管的作用      
(4)已知:CuO样品质量为m1克,E中增重为m2克,D中反应后固体质量为m3克,实际参加反应氢气的质量为m4克,试用m1 , m2列出铜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表达式      .若无F装置,则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以下数据还能测定铜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是      

A、m2 m3      B、m3 m4      C、m1  m4     D、m2  m4

(5)请你评价实验有什么不妥之处,并说明原因      
5、取10锌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分四次加入等质量的同种稀硫酸,实验过程中得到如下数据.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

20g

20g

20g

20g

剩余固体的质量

8.7g

7.4g

6.1g

5.5g

(1)混合物中铜粉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计算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留计算过程)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