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

1、据《变迁中的古代社会》统计,公元前722至前464年的259年中,38年没有战争;公元前463至前222年的242年中,约89年没有战争。这一“变迁”的历史时期是 ( )

A . 夏商时期 B . 西周时期 C . 春秋战国时期 D . 秦汉时期
2、下列中国古代的著名战役不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   )

A . 马陵之战 B . 桂陵之战 C . 牧野之战 D . 长平之战
3、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  )

A . 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 . 诸侯争霸局面 C . 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 . 商业繁荣局面
4、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山顶洞人 D . 河姆渡原始居民
5、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秦朝
6、商鞅变法成功的最根本原因是(  )

A . 代表了旧贵族的利益 B .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C . 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 D . 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7、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孔子的讨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 甲说: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B . 乙说:他提出了“仁“的学说 C . 丙说:他是教育家,对教育贡献很大 D . 丁说:他主张“兼爱”“非攻”
8、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这一年属于(  )

A . 21世纪70年代 B . 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 C . 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 D . 20世纪70年代
9、“任用管仲为相,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伟业”的是(  )

A . 齐桓公 B . 晋文公 C . 秦穆公 D . 楚庄王
10、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这反映出北京人(  )

A . 能够直立行走 B . 能制作各类工具 C . 已经学会使用火 D . 能采集植物果实
11、下列图片中,反映了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12、下列哪些现象不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  )

A . 农作物的出现 B . 家畜饲养 C . 磨制工具 D . 城市出现
13、“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文中“轩辕”指的是(  )

A . 黄帝 B . 炎帝 C . 秦始皇 D . 汉武帝
14、他采用疏导的方法,全身心治理黄河水患,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解除了水患,得到了民众的热爱。他是(  )

A . B . C . D . 李冰
15、中国古代史学名著《左传》中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下列哪一历史人物的结局可以作为该论断的有力证据(  )

A . 夏启 B . 商纣 C . 商汤 D . 周武王
16、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如图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它是(  )

A . 司母戊鼎 B . 四羊方尊 C . 象尊 D . 牛尊
17、正在收看汉字听写大赛的小强被下面这道题难住了:“隶书、金文、小篆、甲骨文四种字体中,最先和最后出现的是哪两种?”你认为正确的答案是(  )

A . 甲骨文、隶书 B . 隶书、金文 C . 金文、甲骨文 D . 甲骨文、小篆
18、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你知道老师引用了哪位思想家的主张来教育学生吗(  )

A . 老子 B . 孟子 C . 荀子 D . 韩非
19、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  )

A . 西周 B . 东周 C . 秦朝 D . 西汉
20、为了巩固统一,抵御北方的少数民族匈奴,秦始皇在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 .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 . 修筑长城 C . 焚书坑儒 D . 开凿灵渠
21、秦朝疆域广阔,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秦朝疆域南达(  )

A . 东海 B . 陇西 C . 长城 D . 南海
22、下列秦朝的措施与秦朝速亡有联系的是(  )

①设立丞相   ②强征赋税   ③严刑苛法  ④修骊山陵。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23、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

A . 陈胜、吴广 B . 项羽 C . 刘邦 D . 秦二世
24、秦朝灭亡后,为争夺帝位,刘邦项羽展开争战,史称(  )

A . 大泽乡起义 B . 巨鹿之战 C . 楚汉之争 D . 文景之治
25、我国古代的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源于春秋时期一组的是(  )

A . 退避三舍、纸上谈兵 B . 退避三舍、卧薪尝胆 C . 完璧归赵、纸上谈兵 D . 围魏救赵、卧薪尝胆

二、材料分析题(共4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然后禹践天子位。” ──《史记》

(译文:尧明白儿子丹朱不够贤良没有能力德行接任天下,于是就把天下传给了舜。舜的儿子商均也不行,于是舜把王位传给了禹……禹就管理了天下)

材料二:  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

商朝

东周

战国








材料三:周王(封者)授予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诸侯(受封者)缴纳贡税,服从调兵

材料四:  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

(1)材料一描述的原始部落联盟推举首领的办法被称为什么?上述材料说明舜、禹继位的条件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①②③④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示意图反映的是西周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具有什么作用?

(4)材料四内容反映的是秦朝实行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战国时期七国都拥有强大的军队,相互之间展开战争。七雄之间的兼并战争连绵不断,越来越激烈。为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材料三: 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而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到公元前221年,实现了“四海一”。

(1)结合材料一的示意图,请分别写出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和最南的诸侯国的名称。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战国时期政治上主要特点是什么?

(3)材料三中实现了“四海一”的是哪个诸侯国?

(4)材料三中的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材料二: “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由于它的修筑,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

材料三: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1)根据材料一,概括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什么伟大的工程?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请指出一项促进了农业发展的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

(译文:统一称量物品(一般指粮食)用统一大小的量具,即重量单位要一致,长度单位要一致。所有的马车两车轮的间距要相。写书信或文章时用相同的文字。)

(1)材料一中的措施是谁实施的?

(2)材料包含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

(3)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2017学年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