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安徽省淮北二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

下列生产工具发明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③④ C . ②①④③ D . ③①②④
2、下列原始人类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半坡遗址   ②元谋人   ③北京人   ④河姆渡遗址

A . ②③①④ B . ①④②③ C . ②③④① D . ④①②③
3、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这种制度的重要特征是(  )

A . 国家一切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中 B .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C . 统一度量衡 D . 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失
4、

以下是一个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  )

A . 西周、春秋 B . 春秋、战国 C . 东周、战国 D . 西周、东周
5、建筑物上开始使用瓦的朝代是在(  )

A . B . C . 西周 D . 东周
6、下列有关原始人类的描述,符合北京人的是(    )

①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②懂得爱美       ③头部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④过着群居生活     ⑤过着氏族公社生活      ⑥使用天然火

A . ③④⑤⑥ B . ①②④⑤⑥ C . ②③⑤⑥ D . ①③④⑥
7、半坡和河姆渡的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    )

A . 火的使用 B . 原始农业的产生 C . 建造房屋 D . 使用陶器
8、韩非子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最需要学会的是(    )

A . 住山洞里 B . 懂得用火 C . 群居生活 D . 制作工具
9、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主要表现为战争;二是“变”,突出表现在(    )

①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②各国变法改革     ③农业产量的提高      ④人口的大量增加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10、我们经常引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来激励人要有骨气。这一名言出自于(    )

A . 老子 B . 孔子 C . 庄子 D . 孟子
11、《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这一现象反映出(    )

A . 分封制度被破坏 B . 新的社会制度已经确立 C . 等级制度被破坏 D . 贵族特权被废除
12、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大变革”指(    )

A . 诸侯争霸,战乱不断 B . 由春秋五霸变为战国七雄 C . 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 D . “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13、战国时期引起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因素是(    )

A . 各国之间频繁战争 B . 铁器农具的广泛使用 C . 各国的社会变革 D . 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
14、史书《左传》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夏商西周时,国家统治人民的主要手段主要有(    )

①通过军队、刑法的暴力镇压       ②实行分封制           ③礼仪教化           ④禅让制

A . ①③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③④
15、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其主张对当时封建统治最有用的是(    )

A . 儒家 B . 法家 C . 道家 D . 兵家
16、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 . 奴隶制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倒退 B . 奴隶和平民的暴动和反抗 C . 王朝的末代统治者的残暴统治 D . 民族矛盾尖锐,被少数民族灭亡
17、据《汉书》载:“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认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

A . 巩固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 B . 适应了封建大一统政治的需要 C . 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 D . 保证了地主土地私有制的推行
18、秦王嬴政亲政后,发动大规模的统一战争,最先和最后灭掉的诸侯国是( )

A . 韩国和齐国 B . 赵国和燕国 C . 魏国和楚国 D . 楚国和齐国
19、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灭六国,完成统一。这个年代用世纪纪年法表示是(    )

A . 公元前2世纪早期 B . 公元前2世纪晚期 C . 公元前3世纪早期 D . 公元前3世纪晚期
20、下列措施中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是(    )

A . 修筑长城 B . 使用圆形方孔铜钱 C . 地方设县 D . 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夏商西周时期以血缘亲疏关系来区分尊卑等级,在当时的社会各阶层中,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部门的主要劳动者是      

2、春秋时期,诸侯国为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其中,      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3、      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其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

4、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技艺精湛、气势浑厚的青铜重器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文明,      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古代最大的青铜器。

三、连线(共2小题)

1、连线:

儒家                   无为而治

法家                   兼爱非攻

道家                   民贵君轻

墨家                   用“刑罚”统治

2、连线:

问鼎中原                  晋文公

卧薪尝胆                  楚庄王

退避三舍                  孔子

因材施教                  越王勾践

四、判断题(共4小题)

1、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他们已会人工取火。(  )

A . 正确 B . 错误
2、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在牧野打败纣王,后建立周朝,定都在亳,史称西周。(  )

A . 正确 B . 错误
3、战国时期,秦国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合纵”。 (  )

A . 正确 B . 错误
4、战国时期,秦国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合纵”。 (  )

A . 正确 B . 错误
5、秦始皇统一后,规定以隶书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  )

A . 正确 B . 错误
6、秦始皇统一后,规定以隶书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  )

A . 正确 B . 错误

五、材料解析题(共4小题)

1、古代政治制度是古代政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既有延承也有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为公,选贤任能”

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

材料三:“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指君主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并通过军政官僚机关管理、控制国家的政体。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任能”指的是原始社会末期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出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有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描述的是哪个朝代实行的什么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后来这一制度被秦朝以哪种制度所取代?

(4)阅读材料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谁创立的?这种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古代政治制度是古代政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既有延承也有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为公,选贤任能”

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

材料三:“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指君主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并通过军政官僚机关管理、控制国家的政体。

请回答:

3、历史地图是中学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1)观察图一《中国原始人类遗址分布图》

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A.图中的河流②是黄河,⑥是长江      

B.图中的原始人遗址⑦半坡人遗址      

C.图中看出原始人类分布特点是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土地肥沃地区      

(2)观察下图二《战国形势图》,结合所学,请把①、②、③、④诸侯国名填在横线上

      

      

      

      

(3)根据《战国形势图》及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

(4)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到秦朝,实现了“四海一”。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4、中国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有着辉煌的历史。依据所学内容及题中的图一回答问题:

(1)“中国人和水稻打交道七八千年”,那么距今约7000年的长江流域哪一聚落居民就已种植水稻?

(2)看图一,他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教民播种五谷”的农业创始人,请问他是谁?

(3)工具的革新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观察上图说说图二和图三的工具分别最早出现在我国什么时期?

(4)图四是我国历史上哪一工程的示意图?该工程是什么时期由何人主持修建?该工程位于今天的哪个省份?这一工程至今仍发挥哪些作用?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颁布法令,……努力从事农业,耕种和纺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从事工商业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贵族没有军功,不能享受世袭特权;……集中小乡镇为县,设置县令、县丞管理,共三十一个县。……

材料二:商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1)材料一是商鞅在谁的支持下推行的改革措施?商鞅代表的是哪一阶级的利益?

(2)在公元前345年的秦国,有两个农民,一个想免除徭役,一个想使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卿大夫平等,那么他们达到目的最好的途径分别是什么?

(3)商鞅变法开始时就受到守旧群臣的反对,后来商鞅又被反对者处以车裂极刑。那么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呢?说明你的理由。

(4)联系材料二,结合当今改革开放,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2017学年安徽省淮北二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