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广西桂林一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歌曲《春天的故事》中有“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指的是( )
A .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 . 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 .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 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
2、许多事物往往被印上时代的特色,这在人们的姓名中也有所体现。下列名字与其出生时代特征不相符的是( )
A . 生于1949年,取名建国
B . 生于1951年,取名援朝
C . 生于1958年,取名跃进
D . 生于1964年,取名文革
3、从1956年到1966年,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取得的成就是( )
①石油全部自给 ②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③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 ④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4、每周一的早晨,我们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把五星红旗定为新中国国旗的会议是( )
A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 十一届三中全会
C . 中共“十二大”
D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5、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是( )
A . 南京解放
B . 开国大典
C . 西藏和平解放
D . 抗美援朝
6、下列节日与中国现代史上发生的事件有关的是( )
A . 端午节
B . 青年节
C . 建军节
D . 国庆节
7、下列人物中,哪一个是视纪律重于生命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 )
A . 黄继光
B . 邱少云
C . 王进喜
D . 邓稼先
8、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诞生在( )
A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 中共八大
D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为恢复国民经济而采取的措施( )
A .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B . 统一财经,实现国家财政收支平衡
C . 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D . 合理调整工商业
10、我国在“一五”期间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
A . 重工业
B . 轻工业
C . 农业
D . 商业
11、“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反映的是( )
A . 共产风
B . 全民大炼钢铁
C . 浮夸风
D . 土改后的丰收年
12、身患绝症、鞠躬尽瘁,为兰考人民除三害的好干部是( )
A . 周恩来
B . 王进喜
C . 焦裕禄
D . 雷锋
13、下列哪一项成就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取得的( )
A . 南京长江大桥建成
B . 大庆油田的建成投产
C .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D . 上海宝山钢铁公司建成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是( )
A . 刘少奇含冤去世
B . 邓小平被打倒
C . 毛泽东逝世
D . 天安门事件
15、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从哪开始( )
A . 城市
B . 农村
C . 沿海地区
D . 国有企业
16、为实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建国以来的一次广泛而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 )
A . 大跃进运动
B .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 “文化大革命”
D . 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17、“九一三事件”是指( )
A . 刘少奇含冤去世
B . 林彪一伙叛党叛国,机毁人亡
C . 北京群众悼念周总理,拥护邓小平,声讨四人帮
D . 党中央对四人帮隔离审查
18、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 )
A . 一五计划的完成
B . 三大改造的开展
C . 四人帮被粉碎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9、“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这首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九一三事件
B . 四五运动
C . 毛泽东逝世
D . 朱德逝世
20、有人开着一辆解放牌载货汽车行使在青藏公路上,你觉得这样的情景最早有可能会出现在( )
A . 新中国成立之时
B . “一五”计划完成之后
C . 文化大革命期间
D . 土地改革期间
21、民营企业的勃兴的作用不包括( )
A . 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
B . 壮大国民经济、改善经济结构
C .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D . 增强了国有企业的活力
2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
A . 乡镇企业改革
B . 民营企业改革
C . 私营企业改革
D . 国有企业改革
23、2001年,标志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是加入了下列哪一组织( )
A .
UN
B .
APEC
C .
EU
D .
WTO




24、造成1959﹣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的原因不包括( )
A .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B . 三年自然灾害
C . 苏联背信弃义
D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错误
25、1980年,我国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所属的省份是( )
①广东 ②福建 ③海南 ④台湾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③④
26、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
A .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 . 结束了中国百年来的屈辱历史
C . 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 . 中国从此进入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27、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是因为( )
①朝鲜爆发内战
②美国出兵侵略朝鲜
③美国侵略军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④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③④
28、建国初期进行的抗美援朝、稳定物价和土地改革的目的是( )
A . 消灭地主阶级
B . 肃清国内反革命势力
C . 掌握经济命脉
D . 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29、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目的是( )
A . 解决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问题
B . 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问题
C . 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
D . 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30、八年级要举办“文化大革命”图片展览,从时间来看,下列哪一图片不能入选( )
A .
刘少奇追悼大会
B .
万世师表匾等文物被焚
C .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D .
“四五”运动




二、材料分析题(共1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材料二: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现代史上的什么大事?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司令员是谁?
(2)材料二中“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是指什么协定?这个协定的签订标志着什么?
(3)中国人民志愿军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
(4)你认为在当今国际环境中,中国还会出现抗美援朝战争吗?
三、综合题(共3小题)
1、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由于经验不足等原因,历经曲折与坎坷。请回答:
(1)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2)在探索经济建设过程中,1958年我国出现了哪些重大失误?造成了什么后果?
(3)1966年──1976年,我国又出现了一次长达十年的严重失误。这次失误的导火线是什么?结束的标志又是什么?
(4)你认为50年代至70年代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哪些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要求正反两方面各写出一条)
2、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社会安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和国家始终重视“三农”问题。请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新中国在建国之初采取了什么措施?
(2)20世纪50年代前期,国家通过什么方式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完成后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实行什么制度?对农业有何作用?
(4)谈谈你从上述历史中得到什么启示?
3、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被迫开放、主动开放、日益开放几个发展阶段。
(1)读图,归纳中国近现代两次对外开放初期在地理位置上的共同特点。既是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第一批设立的经济特区是哪里?最大的经济特区是哪里?发展最为典型,成为经济特区中的“窗口”的是哪里?
(2)我国如今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3)你认为我国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