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市徐汇区中考物理二模试卷

年级:中考 学科:物理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敲音叉时,先轻轻敲,后用力敲,两次发出的声音(  )

A . 音调不同 B . 响度不同 C . 音色不同 D . 频率不同
2、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若入射角为30°,则折射角为(  )

A . B . 22° C . 30° D . 42°
3、竖直向上抛出重为G的篮球,篮球在空中所受阻力小于G,在竖直上升的过程中,篮球受到的合力(  )


A . 大于G B . 等于G C . 小于G D . 等于0
4、人的正常体温约为(   )
A . 30℃ B . 33℃ C . 37℃ D . 39℃
5、太阳系中,月球是地球的(   )
A . 恒星 B . 行星 C . 彗星 D . 卫星
6、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地沿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比乙先运动2秒,甲运动6秒时通过的路程为6米,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3米.若乙运动的s﹣t图为如图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一条,则(   )

A . 一定是图线a B . 一定是图线b C . 可能是图线b D . 可能是图线c
7、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电键S断开时,有一个电表的示数为零.若电路中的故障只发生在电阻R1或R2处,则电键S闭合后,一定为零的是(   )

A . 电流表A的示数 B . 电压表V2的示数 C . 电压表V1与电压表V2示数的差 D . 电压表V1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
8、如图所示,电冰箱内有一个通过冰箱门来控制的弹簧开关,当冰箱门打开时,弹簧弹起,开关闭合,冰箱内的小灯发光.在选项中的四个电路中,能正确表示冰箱开门状态下其内部照明电路原理的是 (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上海家庭电路中,电灯正常工作的电压为      伏;电灯所消耗的电能是通过      输电线路从远方输送而来的(选填“高压”或“低压”).额定功率为1千瓦的用电器正常工作2小时,耗电      度.
2、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冲程.汽车的发动机选用水做冷却剂,主要是由于水的比热容较      的缘故.发动机冷却过程是通过      的方式来改变内能.
3、若10秒内通过某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2库,电流所做的功为6焦,则通过导体的电流为      安,此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为      伏.若增大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的电阻      (选填“变大”、“不变”和“变小”).
4、如图所示,突然用力向右拉动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水杯,杯子就会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杯中的水将会向      溢出,说明物体具有      的性质,这种性质称作惯性.

5、如图所示,A、B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大小规格相同的实心长方体,长方体的密度为ρ,长度为l、高度为h,现将两长方体按图甲、乙所示的方式放置,则甲图中A对地面的压力F与乙图中B对地面的压力F的关系F       F(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若甲图中A对地面的压强为p , 乙图中B对地面的压强为p , 则p可表示为      ,p和p的比值为      

6、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自左端向中点移动时,电压表V1的示数将      ,电压表V2示数变化量大小与电流表A示数变化量大小的比值将      .(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7、某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快慢不变的运动称作“匀速直线运动”、快慢改变的运动称作“变速直线运动”.他们决定通过实验研究物体的直线运动情况.他们在玻璃管中装入液体,并在管中留一个气泡,观察并记录气泡的运动情况.实验前,先将玻璃管有气泡的一端向下倾斜,让气泡在玻璃管中向上缓慢运动,气泡运动过程中保持玻璃管的倾角不变.玻璃管旁放一把刻度尺,用秒表记录气泡通过某一位置的时间,用记号笔在玻璃管上标出此时气泡的位置.该小组同学两次实验记录的数据如图(a)、(b)所示,请分析他们的实验数据,判断气泡的运动情况.

①分析比较图(a)中的相关数据可得:      ,由此可判断物体在做      直线运动.

②分析比较图(b)中的相关数据可得:      ,由此可判断物体在做      直线运动.

三、作图题(共3小题)

1、如图所示,OA是轻质杠杆,物C重为6牛,在动力F作用下杠杆处于静止状态,请用力的图示法画出杠杆受到的阻力.

2、在图中根据通电螺线管的N极,标出磁感线方向、电流方向、电源正、负极.

3、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有两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线代替导线补上.补上后要求:

①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

②闭合电键S,向右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小灯变亮.

四、计算题(共4小题)

1、质量为1千克的铝块温度升高了40℃,求铝块吸收的热量Q . [C=0.9×103焦/(千克•℃)].
2、某物体在5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作作匀速直线运动,10秒内前进了6米.求此过程中拉力做的功W和功率P.
3、如图(a)所示,质量为6千克、体积为4×10﹣33的“凸”柱状金属块放在水平地面上.若将金属块放入圆柱形容器中,再向容器内加水,水面从A逐渐上升到B、C、D处,如图(b)所示.求:

①金属块的密度.

②金属块对地面的压强.

③水面上升过程中,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p与容器对地面压强变化量△p的最大比值.

4、如图(a)所示,电源电压为18伏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10欧,滑动变阻器R2标有“150Ω 1Α”字样,电压表V1和电压表V2表盘相同如图(b)所示.闭合电键S后,电流表示数为0.5安.求:

①电压表V1的示数;

②电阻R2接入电路的阻值;

③要求:选择适当的量程,闭合电键后,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保证各元件都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使电流表达到某个量程的满刻度,且使电压表V2的变化量最大.

第一,满足上述要求,计算出可以替换R1的定值电阻R0

第二,满足上述要求,电路消耗电功率的范围.

五、实验题(共4小题)

1、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应保持物体处于      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进行研究.图中(a)、(b)所示的实验过程说明所探究的两个力需作用在      上,物体才能平衡.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要用      作为平面镜,并将其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如图所示的情景,是为了验证      原理.实验中,用量筒测出两次示数差(V2﹣V1),这是为了进一步算出      力的大小. 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实验前要记下凸透镜的      .在测量牛奶密度的实验中,要多次测量牛奶的质量和对应的体积,这样做是为了      

3、某小组同学研究用水平拉力F匀速拉动物体时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他们将不同的物块分别放置在不同材料的水平面上,并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物块,如图所示.实验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表三中.

表一 木块在木板上运动

实验序号

质量(克)

拉力(牛)

1

300

1.5

2

400

2.0

3

500

2.5

表二 木块在橡胶板上运动

实验序号

质量(克)

拉力(牛)

4

300

2.1

5

400

2.8

6

500

3.5

表三 钢块在木板上运动

实验序号

质量(克)

拉力(牛)

7

300

0.9

8

400

1.2

9

500

1.5

表四  铸铁放在纸板上

实验序号

质量(克)

拉力(牛)

10

300

0.9

11

400

1.2

12

500

1.5

(1)根据该小组的实验设计,可以判断他们是在研究用水平拉力F匀速拉动物体时力大小与      的关系.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或4与5与6或7与8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同一水平面上,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物体,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或3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4)另一小组同学也进行了实验,拿出其中的一组实验数据(如表四)和表三进行比较.小徐认为:用水平拉力F匀速拉动物体时,物体的质量相同,拉力大小也相同,与其他因素无关.小佳认为:用水平拉力F匀速拉动物体时,物体的质量相同,拉力大小不一定相同.你认为      (选填“小徐”或“小佳”)的观点是错误的,理由是      
4、小嘉做“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小灯的额定电压可能为2.2伏或3.8伏,且额定功率小于1瓦.实验室提供了电压为2伏的电池若干节.她正确连接电路,并将滑片移到滑动变阻器的一端,闭合电键观察到电压表的示数如图(a)所示,小灯的亮度很暗.然后她将变阻器的滑片向另一端移动,观察到电流表示数变小;当滑片到达另一端时,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如图(b)、(c)所示.

①小嘉在器材选择和在操作过程中均存在问题,她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图(a)中电压表的读数为      

②小嘉改正了上述问题,重新设计电路进行实验.当她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到中点位置(即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最大值的一半)时,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此时电压表指针恰好位于刻度线上,求小灯泡额定功率.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年上海市徐汇区中考物理二模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