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1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30小题)

1、埃及阿斯旺大坝的建设,导致尼罗河中下游的渔业、土壤、入海口、地下水等自然要素出现异常,这充分说明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 . 数量有限性 B . 地域差异 C . 利用潜力无限 D . 整体性
2、有关研究报告称,来自撒哈拉沙漠的灰尘落在落基山脉高峰上,可导致峰顶被积雪覆盖的时间减少一个月或更久,由此可能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科学家普遍认为,自19世纪中叶以来,很多土地受放牧、农业和矿业开发的影响,土壤沙化程度不断加剧,致使更多灰尘飘至山峰上。据此回答问题。

(1)材料中未显示的环境问题的是( )

(1)
A . 沙尘暴 B . 水土流失 C . 土地荒漠化 D . 全球气候变暖
(2)材料中体现出的地理环境的特性是( )

(2)
A . 差异性 B . 整体性 C . 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D . 垂直地域分异
3、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景观和自然特征保持协调一致的是(   )

A . 以草原、荒漠为主 B . 以温带森林为主 C . 以高寒荒漠为 D . 以亚热带森林为主
4、自然林无人施肥,仍能生长茂盛,其重要的原因是(  )

A . 纬度低,太阳辐射强,光合作用充分 B . 位于沿海地带,降水丰富 C . 大多位于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的大城市周围,二氧化碳含量高,有利于有机物的形成 D . 林中枯枝落叶被微生物分解为营养物质,归还土壤
5、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致使动植物具有耐寒的特征,这体现的区域特征是( )

A . 开放性 B . 差异性 C . 整体性 D . 联系性
6、下列地理现象中,可能影响全球环境的是(   )

A . 南方低山丘陵的“红漠化” B . 日本的水俣事件 C . 东太平洋赤道附近表层海水温度异常 D . 美国的暴雪天气
7、气候的变化会导致地貌、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说明地理环境具有( )

A . 差异性 B . 区域性 C . 整体性 D . 单一性
8、对土壤的形成起主导作用的是(    )

A . 气温 B . 地形 C . 生物 D . 降水
9、

南方低山丘陵区是我国仅次于黄土高原的第二大水土流失区。下图方框中Ⅰ、Ⅱ、Ⅲ、Ⅳ相应内容排序正确的是(  )

①耕地紧张    ②乱砍滥伐    ③植被破坏    ④地形起伏大

A . ④①③② B . ②①④③ C . ③②①④ D . ①③②④
10、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与我国南方景观不符的是            ( )

A . 气候干旱,降水少 B . 化学风化为主,物理风化较弱 C . 植被茂密高大 D . 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
11、地球表面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水、岩石、地貌和土壤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构成了 ( )

A .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 . 地理环境地域差异 C . 地理环境 D . 地质环境
12、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然绝灭。恐龙绝灭后,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这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功能在起作用?(  )

A . 光合作用 B . 生产功能 C . 分解功能 D . 平衡功能
13、

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下图完成题。

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
①土壤水增多 ②库区蒸发量增大 ③蒸腾加强 ④植被覆盖率增大 

A . ①③②④ B . ②④①③ C . ①④②③ D . ①④③②
14、人们要特别重视河流上、中游地区植被的恢复、保护以及水土流失的治理,是因为(  )

A . 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B . 水土流失给河流上、中游带来的危害最大 C . 河流上、中游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最大 D . 河流上、中游地区容易发生土壤盐碱化
15、叙述反映陆地环境“牵一发而动全身”特征的是(    )

A . 大量使用煤、石油最终导致海平面上升 B . 森林砍伐后,木材蓄积量减少 C . 草原开垦后造成土地沙漠化 D . 排放有害物质,造成水体污染
16、生物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其它要素,下列关于生物对其它地理要素的影响,正确的是(   )

A . 森林使昼夜温差变大 B . 植被加快了海陆间水循环的速度 C . 陆地上生物的出现加快了岩石的风化 D . 森林加大径流的季节变化
17、

读下图,回答小题

勒拿河下游地区多沼泽,上图中的水温分布特点会导致一种沼泽形成因素的产生,则该因素最常出现的河段是 (   )

A . 甲附近河段 B . 乙附近河段 C . 丙附近河段 D . 丁附近河段
18、

读某区域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

引起该区域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 地壳抬升 B . 砍伐植被 C . 气候变化  D . 农业开发
19、畜粪是牧区常用生活能源。如果长期、大量使用这种能源将会导致牧区(    )

A . 牲畜病害增加 B . 能源资源匮乏 C . 土壤肥力降低 D . 大气污染严重
20、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使自然地理环境呈现整体性特点,下列关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描述最可信的是(    )

A . 枯水期时,河流搬运能力降低,河水含沙量增加 B . 洪水期时,河流携带大量矿物质到河口,加剧咸潮危害 C .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风力侵蚀作用强烈,流水侵蚀作用较弱 D . 北美西部温带荒漠的沙尘被气流携带到北太平洋,利于渔业资源的发展
21、生物与环境 的正确叙述是(     )


A .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地球上所有动植物 B . 绿色植物可以直接把太阳能转变为热能 C . 生物的出现,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D . 环境对植物生长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22、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植树绿化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 B .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遭破坏有关 C . 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导致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D . 围湖造田不会对局部陆地环境各要素产生影响
23、澳大利亚东北部近海分布着大片的生物礁——大堡礁。近年来,这些生物礁的缔造者——珊瑚在大量死亡。据研究,这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及全球气温升高有关,这说明了地球环境具有(   )

A . 整体性 B . 地域差异性 C . 独特性 D . 表现复杂性
24、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历史上由于植被破坏,加上降水变率大,导致水土流失,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景观。这体现了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的(   )


A . 差异性 B . 整体性 C . 稳定性 D . 周期性
25、下列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无关联 B . 地质作用不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C . 气候要素直接影响生物、水文等要素,但生物、水文不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D .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26、

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回答: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最有可能是(  )


A . 人口数量增多 B . 气候变化 C . 森林破坏 D . 围湖造田
27、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

①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                 ②东海出现黄海的鱼种

③华北地区树枝发芽                 ④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

(1)
A . ③④ B . ①② C . ①③ D . ②④
(2)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区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   )

①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                     ②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

③青藏高原滑坡、泥石流增多               ④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高度降低

(2)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②
28、

劣地式红层荒漠(俗称“牛肝地”)是发育在以红层软岩为主的区域,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读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变化图,完成下题。


注:红层软岩是外观以红色为主色调的中、新生代的碎屑沉积岩,以陆相沉积为主,岩性以砂岩、泥岩、页岩为主。

在该地区植物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

   

A . 土壤厚度增大 B . 土壤水分含量增大 C . 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 D . 土壤肥力提高
29、

我国天然橡胶主要产地为西双版纳。该地区为大力种植橡胶,一直在砍伐原生态林。为保证橡胶产量,需要扩大间距,控制单位面积植株数。西双版纳最适宜橡胶种植的地区是(   )


A . 海拔400-600米的平坡 B . 海拔600-800米的南坡 C . 海拔800-1000米的东坡 D . 海拔1000-1200米的北坡
30、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某茶场,茶园面积600亩,每年四月、七月、十一月要锄草三次,久而久之,茶园“消瘦”了,同时,锄草需要大量劳动力,困惑之际,茶场主人想到“羊喜欢吃嫩草,却不吃嫩茶”,于是把羊引进茶园,既节约人力物力,又保持了水土,肥沃了茶园,可谓一举两得。茶园“消瘦”的主要原因是(    )

A . 缺乏分解者 B . 缺少枯枝落叶 C . 土壤中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 D . 表层土壤被大量冲走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7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1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