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18:人口迁移与人口容量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34小题)

1、

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的比值。读图6,关于我国五省市人口抚养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贵州的少儿人口抚养比最大 B . 上海的老年人口抚养比最小 C . 北京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大于广东 D . 江苏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小于北京
2、下列有关人口迁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小宇跟随父母从石家庄迁至珠海,并于斗门一中就读,这属于国内人口迁移 B . 欧洲在二战前是人口迁出区,二战后则转为迁入区 C . 拉丁美洲一直以来都是人口迁出区 D .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引起的移民是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安排的
3、下列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

A . 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 B . 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C . 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了移居东南亚 D . 在我国参观、旅游的美国人
4、西气东输的实施带动了人口迁移现象,是由下列哪种因素造成的(  )

A .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B . 经济因素  C . 政治因素 D . 社会文化因素
5、

下图是某地区人口年龄结构组成图,图中a、b、c分别表示1940年、1970年和2008年的人口年龄结构比重状况。读图回答问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个地区人口变化趋势的特征有( )

A . 青壮年劳动力充足 B . 人口老龄化显著 C . 自然增长率上升 D . 人口出生率较高
6、近年来,苏南地区各省辖市常住人口因受迁移因素的影响,均表现为程度不同的增长。苏中地区和苏北地区因外迁人口增长较快,人口增长速度则分别有所下降。造成江苏各地区之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 . 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B . 自然条件 C . 国家政策 D . 个人偏好
7、

图中的“★”表示某国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65岁以上人口的比重约是( )

A . 43% B . 30% C . 23% D . 50%
8、

性别比是研究人口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平均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右图示意四种人口性别比例曲线。读图回答各题。

(1)2000年——2010年,人口性别比较为合理的是(  )

(1)
A . B . C . D .
(2)若图中曲线②代表珠江三角洲工业区的性别比例,那么造成上世纪末该地性别比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2)
A . 重工业发达,大量男性劳动力迁入 B . 不同性别残废率不同造成的 C . 改革开放后,大力发展加工业,大量女性劳动力迁入 D . 当地民俗造成的
9、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 . 江苏英语教师到澳大利亚进修学习英语2个月 B . 加拿大人到中国定居 C . 到欧洲、澳大利亚“十日游” D . 空间移动距离在100千米以上
10、下列人口迁移不属于社会文化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是    (    )

A . 印巴分治导致巴基斯坦境内200万左右的印度教徒迁往印度 B . 20世纪,中东约有350万巴勒斯坦居民流落到约旦、黎巴嫩等国家 C . 为了王佳的英语学习,全家由新疆搬到上海 D . 王思雨结婚后,辞职来到深圳和丈夫一起生活
11、

影响下图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 . 西部土地充足,土地生产潜力大 B . 西部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制造业的发展 C . 西部、南部离海洋近,水资源丰富 D . 西部、南部光照充足、空气洁净、环境优美
12、

读图,完成问题。

下列因素中,人口从甲地迁到乙地的“推力”可能是(  )

A . 甲地环境较乙地优美 B . 甲地经济较乙地落后 C . 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D . 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
13、世界人口分布最为稠密的地区是(  )

A .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及北美洲东部 B . 亚洲西部,非洲及北美洲西南部 C . 大洋洲及拉丁美洲北部 D . 北美洲西部和拉丁美洲北部
14、人口迁移的两种基本类型是(  )

A . 人口迁移和人口的自然增长 B .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 C . 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D . 有组织的人口迁移和自发的人口迁移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一直为人口迁入地区的是(  )

A . 欧洲、南美洲 B . 西欧、西亚 C . 北美洲、大洋洲 D . 东南亚
16、21世纪初我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b表示,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 a<b<c B . c<b<a C . b<a<c D . a<c<
17、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是 ( )

A . 政府放松了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控制 B . 大型工程建设的需要 C . 压缩城市人口规模的需要 D . 地区间的经济差异
18、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

A . 资源 B . 科技水平 C . 生产能力 D . 消费水平
19、

下图是木桶效应示意图。木桶能装多少水,是由组成木桶的所有木板中最短的那一块决定的。据此完成小题。

影响我国下列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

A . 海南的气候资源 B . 贵州的耕地资源 C . 新疆的矿产资源 D . 四川的水力资源
20、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中,广东省常住人口数居全国首位,而实际户籍人口数排第三位。出现此现象,主要是因为广东省(  )

A . 经济发达,劳动力需求量大 B . 地域辽阔,资源丰富 C . 环境优美,适宜居住疗养 D . 沿海,对外交通便利
21、

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0-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发生在四川和广东之间的人口迁移   

A . 延缓了四川的老龄化进程 B . 加快了广东的老龄化进程 C . 降低了四川的城市化水平 D . 提高了广东的城市化水平
22、

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部分国家或地区人口移动方向示意图”。图中序号与选项排列顺序对应正确的是(  )

A . ①中国 ②美国  ③俄罗斯  ④拉丁美洲 B . ①中国  ②俄罗斯  ③美国  ④拉丁美洲 C . ①拉丁美洲  ②中国  ③美国  ④俄罗斯 D . ①中国  ②拉丁美洲  ③俄罗斯  ④美国
23、下列对人口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①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
②不同自然条件下人口容量是不同的
③一个国家的人口控制目标可以略大于人口容量
④人类可以局部的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人口容量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24、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是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B . 科技发展水平决定着获取资源的数量,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C . 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D . 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25、

下图中能提高青藏地区合理人口容量的有效途径是(   )

① 耕地  ②科技应用  ③人口迁移 ④道路交通

A . B . C . D .
26、

读近三十年来我国某省四个不同年份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图中a表示0-14岁,b表示15-59岁,表示60岁及以上。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是 (    )

A . ②①③④ B . ①②③④ C . ③②①④ D . ④③①②
27、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尤其是对我国耕地、草原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人口合理容量为8亿~9亿人,如保证人民能获取所需营养,我国人口应控制在10亿人之内,如按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下列关于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目前我国人口已超出了其环境人口容量 B . 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约为10亿人之内 C . 10亿人之内是我国人口的合理容量 D . 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会随着科技的发展无限扩大
28、

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钟摆”交通现象。完成下列各题。


(1)图1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图示时刻最有可能是(   )

(1)
A . 8:00  B . 12:00 C . 14:00 D . 18:00
(2)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   )

(2)
A . 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  B . 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 C . 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  D . 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
29、从第四次人口普查到第五次人口普查期间,广东省人口增长明显加快,其原因是(    )


A . 政区变更,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B . 政策变化,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提高 C . 经济发展,人口的死亡率降低 D . 人口迁入,人口的机械增长加快
30、

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31、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1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以下关于该城市迁入人口的正确叙述是(  )

迁出国

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

数量(万人/年)

中国

30.3

美国

110.0

墨西哥

26.7

德国

21.1

印度

22.2

加拿大

17.3

印度尼西亚

18.0

英国

13.6

菲律宾

14.4

澳大利亚

8.3

A . 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会产生婚育方面的社会问题 B . 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C . 该市因人口迁入而改变了就业结构 D . 迁入人口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这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
32、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1)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        ②农业专业化发展          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1)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② C . ③→②→① D . ③→①→②
(2)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2)
A . 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 . 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 . 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 . 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33、

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最不明显的城市是(    )

A . a城市 B . b城市 C . c城市 D . d城市
34、

下图是某四国人口金字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属于D类型的国家有(    )

(1)
A . 尼日利亚 B . 印度 C . 泰国 D . 日本
(2)可能出现人口就业压力较大和劳动力不足的国家分别是(    )

(2)
A . A国、D国 B . B国、C国 C . C国、D国 D . A国、C国

二、综合题(共1小题)

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图4是2010年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

(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

(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7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18:人口迁移与人口容量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