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马寅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年级:九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
1、不漏气的橡皮氢气球由地面上升过程中,球内气体的质量与密度的变化情况是( )
A . 质量增加,密度增加
B . 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C . 质量减小,密度减小
D . 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2、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说明音调越高,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
B . 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C . 便于分辨出音叉振动发声时的音色是否相同
D . 便于分辨出音叉振动所发出的声是次声波还是超声波
3、小明同学在日常生活中估计了以下数据,你认为合理的是( )
A . 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1mm
B . 一支圆珠笔质量约为10mg
C . 一个凳子的质量约为2kg
D . 普通初三学生百米跑的平均速度为10 m/s
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考试开始时,我们听到哨声,是由哨子的振动产生的
B . 花样游泳运动员一旦进入水下,就不能听到岸上的声音
C . 在音乐会上,人们常用响度来区分是何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D .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放低些
5、一支探险队趟水过河后,发现火柴被打湿了,队员的物品中能帮助他们生火的是( )
A . 小李的平面镜
B . 小张的近视眼镜
C . 老刘的望远镜
D . 老王的远视眼镜
6、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日食和月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
B . 清澈的河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光的折射造成的
C . 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引起的
D . 牡丹花看上去为红色是由于它反射红光、吸收其它色光引起的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对像的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
A .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 正立、放大的实像
D . 正立、缩小的虚像
8、在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女航天员王亚平制造了一个小水球,我们看到了她在水球中的“倒影”,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 . “倒影”不能成在光屏上
C . 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D . 若王亚平距水球变远,“倒影”会变大
9、通过实验,得到了a、b、c三个实心体的m﹣V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
A . a物质的密度最小
B . a物质的密度是c的两倍
C . b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
D . 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10、下列关于天平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
A . 天平调平前,必须先把游码拨到零刻度线处
B . 只要天平调平了,物体放在左盘右盘都可以
C . 称量物体质量时,若无更小的砝码,就需要用平衡螺母来调平
D . 称量较大物体质量时,可以多借几盒砝码加在托盘上
11、小梦参加了5月份的实验操作考试.下表中记录的是小梦与其他三位同学测出的小石块的密度(注:经查密度表可知,石块的密度为2.50g/c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考生 | 小梦 | 小满 | 李明 | 张扬 |
小石块的密度 | 2.45g/cm3 | 2.52g/cm3 | 2.56g/cm3 | 2.60g/cm3 |
A . 四位考生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密度表中石块的密度为2.50g/cm3
B . 只有小满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最接近密度表中的数据
C . 只有张扬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偏差最大
D . 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
12、一辆汽车在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汽车通过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夜晚的沂河两岸,灯光璀璨,高出水面5m的景观灯在水中映出美丽倒影.灯的倒影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倒影到水面的距离是 m.
2、音乐会上,演员正在吹奏笛子,笛子发声是因为空气柱在 ,吹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笛子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3、小明五一随父母去西藏旅游,回到益阳时发现他在西藏喝剩的矿泉水瓶变瘪了,则这瓶矿泉水的质量 ,瓶内气体的密度 (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投影仪能将文字和图像等信息投射到屏上,其镜头相当于一个 ,屏上出现的文字相对于投影仪内部发光元件产生的“文字”是一个 立放大的像.若需让屏上的文字变大,应将镜头适当 (选填“靠近”或“远离”)发光元件.
5、近视眼在看远处物体时,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 (选填“前方”或“后面”),需要配戴 透镜进行矫正.镜片分为玻璃镜片和树脂镜片两种,为了眼镜更加轻便,应选用 材质的镜片.(ρ玻璃=2.5×103kg/m3 , ρ树脂=1.3×103kg/m3)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根据图中的入射光线作出相应的折射光线:
2、用天平和量筒测某矿石的密度
(1)把天平放 上,游码移至 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 .
(2)采一块小矿石,用调好的天平测它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矿石的质量是 g.
(3)将矿石放入盛有60mL水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情况如图丙所示,则该矿石的密度是 g/cm3 .
(4)根据测量结果,查阅“常见矿石密度”表的,可推出该矿石的种类是 .
(5)大理石放在水中时会吸水,由此判断,用此测量方法测得的密度值与它的真实值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一样大”).
常见矿石的密度(在常温常压下)
物质 | 密度/(kg/m3) |
石灰岩 | (2.3~3.0)×103 |
花岗岩 | (2.6~2.8)×103 |
黄铜矿 | (4.1~4.3)×103 |
黄铁矿 | (4.9~5.2)×103 |
3、某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 (填“上”或“下”)调节.
(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2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3)当烛焰距凸透镜3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 的实像,日常生活中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大,应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动,调节蜡烛的位置,同时将光屏 (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直至得到清晰的像.
(4)实验中怎样操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 .
四、综合应用题(共2小题)
1、一座大桥全长6.89千米,江面上正桥长为1570米,一列长为110米的火车匀速行驶,通过江面正桥需120秒,则火车的速度是多少米/秒?火车通过全桥需用的时间是多少?
2、“解放”牌自卸汽车的额定装载货物质量是30t,车厢容积为15m3 . 如果车厢装满密度为2200kg/m3的沙土,试计算此时该车所载沙土的质量,并判断是否超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