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天津市红桥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
1、雨后的夜晚,当你迎着月光行走在有积水的路上,为了避让水洼,应走“较暗”的地面.这是因为光在( )
A . 地面发生镜面反射
B . 地面发生漫反射
C . 水面发生漫反射
D . 水面不发生反射
2、为了测盐水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如下的实验计划:
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
②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
③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⑤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
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
A . ①②③④⑥
B . ⑤①②③⑥
C . ①②④③⑤⑥
D . ⑤①②④③⑥
3、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行人沿该公路的便道向西散步.以行人为参照物汽车( )
A . 向东运动
B . 向西运动
C . 静止不动
D . 无法确定
4、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
A . 天平
B . 温度计
C . 刻度尺
D . 钟表
5、生活处处皆物理,下列几种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9cm
B . 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C . 一名初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kg
D . 今年冬天重庆主城的气温约为﹣28℃
6、如图所描述的几种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A .
湖水中楼阁的倒影
B .
露珠下树叶的叶脉
C .
阳光下指针的影子
D .
平面镜中的花瓶




7、一杯水喝掉一半剩下的半杯水( )
A . 因质量减半所以密度减半
B . 因体积减半所以密度减半
C . 它的质量、体积、密度都减半
D . 虽然质量和体积都减半,但密度却不变
8、图中,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9、如图所示,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设备,下面关于投影仪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B . 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发生漫反射
C . 物体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虚像
D . 若使屏幕上的像变大,应使镜头靠近投影片
10、图中,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二、多项选择题(共3小题)
1、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分析错误的是( )
A . 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在升高
B . 在第6min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
C . 该曲线可能是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D . 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2、用如图所示看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处时( )
A . 光屏在“Ⅰ”区域内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B . 光屏在“Ⅱ”区域内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C . 在光屏上得到的是缩小、倒立的像
D . 在光屏上得到的是放大、倒立的像
3、一容器装满水后,容器和水的总质量为m1;若在容器内放一质量为m的小金属块A后再加满水,总质量为m2 , 若在容器内放一质量为m的小金属块A和一质量也为m的小金属块B后再加满水,总质量为m3 , 则金属块A和金属块B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金属块A的密度为
ρ水
B . 金属块A的密度为
ρ水
C . 金属块A和金属块B的密度之比为(m3﹣m2):(m2﹣m1)
D . 金属块A和金属块B的密度之比(m2+m﹣m3):(m1+m﹣m2)


三、填空题(共6小题)
1、小明站在平面镜前0.8m处观察自己在镜中的像,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m,他向后退的过程中,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人们常说灯光下的“人影”是由光的 形成的;树林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 形成的.
3、如图所示,晓雯在二胡演奏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 而发声;表演中不断用手指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4、冰的密度是0.9×103kg/m3 , 有一块冰,它的质量是900g,它的体积是 m3 , 如果冰要全部化成水,则水的体积是 m3 .
5、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入射光与镜面的夹角为35°,则反射角为 如果入射光向法线靠拢10°,则反射光与入射光之间的夹角为
6、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已知甲物体积为20cm3 , 乙物体的体积V乙=6V甲 , 甲物密度是乙物密度的5倍,若两物中只有一个空心的,则 一定是空心的,且空心体积是 cm3 .
四、综合题(共6小题)
1、某同学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1)测量原理是
(2)图甲为用天平测量小石块质量过程中的几个情境,合理的顺序是 (填字母).
(3)有图甲(b)可知,小石块的质量是 g.
(4)将石块放入盛有40mL水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情况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密度是 kg/m3 .
2、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
(1)他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使之在光屏上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cm.
(2)为了能使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心位置,如图乙所示,要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的像已不在光屏中心,为了使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应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光屏.
(3)当烛焰距离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会出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该像是 立 的实像,此成像规律常应用在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上.
(4)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 (4)
A . 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 . 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C . 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 . 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
(5)将蜡烛向凸透镜方向移动,若在光屏上还能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 凸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3、元旦节,小明在美丽的九龙滨江公园玩耍时,捡到一小块漂亮的大理石,他想知道大理石密度的大小,就利用托盘天平和量筒对这小块大理石进行测量.
(1)小明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 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小明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
(2)小明把小大理石块放在天平的左盘,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这块大理石的质量为 g.
(3)小明用细线拴好大理石块,把它浸没到盛有适量水的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图乙、丙所示,则大理石块的体积为 cm3 , 由此可算出大理石的密度为 kg/m3 .
(4)小明发现:大理石放在水中时会吸水,由此判断,小明测得大理石的密度值与它的真实值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一样大”).
4、小明参加学校运动会400米跑,前200米用时35s,后200米用时45s.求小明前200m、后200m及全程的平均速度.(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5、小华家的晒谷场上有一堆稻谷,体积为4.5m3 , 为了估测这堆稻谷的质量,他用一只空桶平平地装满一桶稻谷,测得桶中的稻谷的质量为10kg,再用这只桶装满一桶水,测得桶中水的质量为9kg,求:
(1)桶的容积是多少?
(2)稻谷的密度是多少?(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小数)
(3)这堆稻谷的总质量约为多少吨?
6、小明学习了密度知识后,想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家中一祖传金属块的密度.但苦于家中没有天平和量筒,于是他做了如下实验:先用电子称测出一个空玻璃瓶的质量为225 g;再装满水,测得总质量为690 g.将水倒出,烘干玻璃瓶,将金属块缓慢放入玻璃瓶中,测得玻璃瓶和金属块总质量为2325g,然后再向玻璃瓶中加水至满,测出三者总质量为2590 g.
(1)金属块的质量;
(2)玻璃瓶的容积;
(3)查表,金属块最有可能是何种材质?
物质 | 密度(g/cm3) | 物质 | 密度(g/cm3) |
金 | 19.3 | 铜 | 8.9 |
银 | 10.5 | 铁 | 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