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3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8小题)
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城市化必然带来工业化
②区域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与也会促进工业化的发展
③世界各国、各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起步早晚虽不同,但水平基本相同
④不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道路及起步早晚、水平高低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①产业基础薄弱 ②市场腹地范围较小
③城市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 ④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该图是我国四个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区依次是( )
①工业基础雄厚,产值高 ②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③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④良好的区位条件 ⑤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⑥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2)
图为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是江苏某科技产业园规划示意图。该科技产业园规划面积40平方千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靠近原料产地 ②邻近城区市场 ③生态环境优美 ④对外交通便捷
(1)①促进产业升级 ②减轻交通压力 ③缓解用地紧张 ④增加就业机会
(2)广东省的全球电子、轻工产品与通讯设备完善,加上钢铁、装备与化工产业快速发展,现广东省汽车出口量正式跃居全国第一。随着日本三大汽车制造商(如广州本田、广州丰田等)进驻,加上近百家的汽车零部件厂商聚集,使得广州市及其周边地区境内逐渐形成了“汽车产业集群”,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政府扶植 ②广东省汽车生产基地拥有先进的管理技术 ③珠三角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④拥有极佳的制造业基础与外围配套条件
(1)①中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 ②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 ③中国最大的钢铁制造基地 ④中国最大的汽车进口地区
(2)①没有大量世界名牌汽车出口 ②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生产方式,缺少自主品牌 ③出口的汽车以贴牌生产为主 ④没有充分利用本省技术和劳动力资源
(3)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和辽中南四地区城市数量的变化过程。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2)
读“甲、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完成以下问题。
图示为某市城镇化进程中市区人口与用地变化(相对上一年)示意图。该市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 )
2012年7月10日晚的一场暴雨,让北京再次上演了“看海、观瀑、车成潜水艇、人变美人鱼”的情景。下图为“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城市内涝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
①环境质量下降 ②交通堵塞 ③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④排水系统能力弱 ⑤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①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 ②人口向城市集中
③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④农村传统生活方式的传播
①占用大量耕地 ②环境污染严重 ③产业结构层次偏低 ④城镇和工业密度过低
①以旅游业为主 ②以轻工业为主 ③以出口加工业为主 ④以金融、服务业为主
山东省2010年城镇化水平为49.68%。下左图为山东省城市分布图,下右为1997年到2006年山东部分统计资料图,读图回答问题。
(1)
(2)
下图表示江苏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江苏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某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持续推进。下图为该区域工业发展、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
①调整产业结构,节能减排
②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环保投入
③严格限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减轻环境污染
④大力发展特大城市,减缓农村发展
⑤做好规划与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
二、综合题(共2小题)
城市化过程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对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读某大城市1949~2002年发展统计图。
材料二 该城市中心与郊区平原的数据比较表。
下图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读图并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