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福建省龙岩市四县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共29小题)

1、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它标志着中国 ( )

A . 近代史的开端 B . 近代化的起步 C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中国有一座城市,它因近代史上有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自己的名字受辱,它因三十万同胞在此遇难而痛苦,它是(    )

A . 北京 B . 上海 C . 南京 D . 天津
3、“他以炽热的爱国热情承担了修筑京张铁路的重任,表示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建筑铁路。”他是(    )

A . 左宗棠 B . 李鸿章 C . 张之洞 D . 詹天佑
4、“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选自《天朝的崩溃》)书中所写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19世纪60年代在浙江慈溪一带流传着一首民歌,其中说:“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红头军”指的是(    )

A . 禁烟运动是的中国军民 B . 英勇斗争的太平军 C . 甲午中日战争时的清军 D . 义和团运动中的群众
6、2013年4月,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将向中国无偿捐赠150多年前被抢劫并流失海外的圆明园青铜鼠首和兔首.当年,这两件文物的流失与下列哪场战争有关(    )

A .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A . 英国 B . 法国 C . 美国 D . 俄国
8、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清政府忙于庆祝活动,此时日本入侵,清军战败.后来有人在北京城门写下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对联中“割地求和”是指清政府签订了(    )

A . 《瑷珲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9、武汉人说:“张之洞对武汉的贡献很大,武汉人应该记住他.”张之洞留给武汉人的遗产应是(    )

A . 汉阳铁厂 B . 江南制造总局 C . 轮船招商局 D . 京张铁路
10、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三民主义的内容(    )

A . 民族主义 B . 民权主义 C . 民生主义 D . 民主主义
11、1918年,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    )

A . 陈独秀 B . 胡适 C . 李大钊 D . 鲁迅
1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奋进史.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的先后顺序是(    )

①自强求富    ②变法维新    ③民主共和    ④民主科学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① C . ③④①② D . ④①②③
13、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军阀(    )

①张作霖    ②袁世凯    ③孙传芳    ④吴佩孚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14、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中心任务是(    )

A . 领导工人运动 B . 建立民主共和国 C . 打败日本帝国主义 D . 发展社会生产力
15、小颖把八年级上册某个知识点概括为:1927年、军旗升起的地方、中国共产党、第一枪。这个知识点应是(    )

A . 五四运动 B . 北伐战争 C . 南昌起义 D . 百团大战
16、“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诗句中的军队是指(    )

A .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 B .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C . 新四军 D . 人民解放军
17、2016年,学校将举办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下面是刘力同学为剧本《红军长征》选择的几个历史场景,其中与这段史实不相符的是(    )

A . 爬雪山、过草地 B . 飞夺泸定桥 C . 秋收起义 D . 吴起镇会师
18、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    )

A . 四渡赤水 B . 遵义会议 C . 强渡大渡河 D . 过雪山草地
19、臧克家曾写道:“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这里领导“我们发挥威力”的将领是(    )

A . 蔡廷锴 B . 赵登禹 C . 佟麟阁 D . 李宗仁
20、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

A . 中共“一大” B . 中共“七大” C . “八七会议” D . 遵义会议
21、某历史学习小组在讨论:“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事件”,其中正确的是(    )

A . 挥师大西北 B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 . 辽沈战役 D . 百万雄师过大江
22、在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知识问答”中,题板给选手的提示是“清末状元、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根据提示你会选择的历史人物是(    )

A . 胡适 B . 陈独秀 C . 严复 D . 张謇
23、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是在(    )

A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 . 19世纪90年代 C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 .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24、在19世纪末,大众传媒发展迅速,报纸和文化出版机构相继出现,当时上海最著名的报纸是1872年创办的(    )

A . 《时务报》 B . 《国闻报》 C . 《申报》 D . 《民报》
25、你经常使用的《新华字典》,出版它的是中国近代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的名称是(    )

A . 三联书店 B . 商务印书馆 C . 同文出版社 D . 外文出版社
26、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见,双方互称“先生”(如图)。“先生”这一称呼普遍使用开始于(    )

A . 鸦片战争后 B . 新文化运动后 C . 洋务运动后 D . 辛亥革命后
27、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明确提出的主张是(    )

A .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 .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8、如图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它创办于(    )

A . 洋务运动时 B . 甲午战争时 C . 戊戌变法时 D . 新文化运动时
29、每周一的学校升旗仪式上,同学们都会高唱国歌。那么,谱写国歌的曲作者是谁?(    )

A . 聂耳 B . 冼星海 C . 田汉 D . 徐悲鸿
30、每周一的学校升旗仪式上,同学们都会高唱国歌。那么,谱写国歌的曲作者是谁?(    )

A . 聂耳 B . 冼星海 C . 田汉 D . 徐悲鸿

二、辨析题 (共1小题)

1、讨论重庆谈判的历史,小朱说:“1945年8月蒋介石在短短的十天内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说明蒋介石也是要和平的,发动内战是迫不得已。”你是否同意小朱的说法,请说明理由。

三、材料解析题 (共2小题)

1、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一,二所示

材料二:如图三所示

材料三: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倡言学习西方,主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实现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历史十五讲》

(1)以上两个条约的签订,分别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有何影响?

(2)面对侵略与灾难,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前仆后继,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请仔细辩认材料二图中人物,将图片下方的字母填入表格。

历史事件

人物序号

虎门销烟

      

黄海海战

      

收复新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两例先进中国人为此进行努力的活动。

(4)联系现实,反思历史,学习中国近代史对你有什么启示?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我的家在东北的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松花江上》材料二:1936年12月12日清晨,张学良、杨虎城派兵到华清池逮捕了蒋介石,接着他们向全国发出通电,提出抗日救国八项主张,呼吁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材料三:在北京西南郊外永定河上,横跨一座气势如虹的石桥,它就是卢沟桥……1937年7月7日,这里响起了抗击日本侵略的枪声,揭开了中华民族全国性抗战的序幕。──改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凌欺压……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血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歌词中提到“那个悲惨的时候”指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是那一年发生的?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的和平解决有什么重大的意义。

(3)材料三中“揭开了中华民族全国性抗战的序幕”是指哪一事件?请写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取得重大胜利的典型战例。

(4)依据材料四这句“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谈谈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

四、综合题 (共1小题)

1、      中国有很多著名的公路,但在我心目中,有一条路,用灵魂铸就,是象征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伟大之路。它就是滇缅公路,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到缅甸瑞丽。抗战中后期,由于我国半壁江山落入敌手,沿海港口均被封锁,对外交通濒临瘫痪。这时,中国大西南地区陆路对外交通只剩下一条通道──滇缅公路,这条路成了中国坚持抗战的“生命线”和“输血管”。

      然而,在当时的条件下要修建这样一条公路是极其困难的。公路经过的80%的路段是崇山峻岭,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又十分缺乏,加之缺少机械设备,因此这项艰巨的工程几乎依赖于数以万计劳工的手工劳作,而且当时男丁都在前线作战,这20万劳工绝大部分还是老人,妇女和孩子。在长达959.4公里的路段上,他们像蚂蚁搬家一样用自己家里带来的背篓搬运一筐筐的泥土和石块,开凿出了埋葬日本占领中国梦想的交通大道。仅仅历时九个月,滇缅公路便修成通车,成为当时世界公认的奇迹。但由于求速度,滇缅公路简陋且不够坚固,也不符合运输道路的规格。鸿蒙未辟之区,丛林蔽天,悬崖峭壁,疟疾流行,险途多发车祸。加之日军为了卡死这条通道,不断出动飞机,对它进行破坏性轰炸,滇缅公路也因此曾被称为“死亡之路”,而穿梭在滇缅公路上的运输人员和车辆,大部分来自于南洋华侨,他们由爱国侨领陈嘉庚招募而来。为了运送抗日急需的物资,这些身在海外的华人自愿放弃优渥的生活环境,毅然加入运输队伍,奔走于这条“死亡之路”上,他们之中有三分之二左右约一千多人为这条“祖国生命线”献上了宝贵的生命。陈嘉庚先生作为南侨总会的主席,也多次冒着生命危险亲自去视察情况。他与华侨机工一样,为了自己的祖国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作为中华儿女他们用自己的双手诠释了奇迹;用自己的生命,让这条路不再平凡;用自己的鲜血,让这条路成为抗战时的一条生命之路。

──综合摘编自廖如《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和中国侨网《战斗在滇缅公路上的南侨机工》

请回答:

(1)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段血泪史,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是      

(2)谈谈你对以上材料的感悟(任选角度,自由发挥,观点不谬,言之有理。)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2017学年福建省龙岩市四县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