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7年中考语文模拟卷(六)
年级:中考 学科:语文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共4小题)
人们都羡mù 别人成功后获得的掌声,头顶的光环,但少有人去关注他们在成功前所付出的jiān 辛和代价。天道酬勤,无论是谁,都不可能随随便便成功,没有倾情的投入,没有呕心沥血的精神,就无法得到命运女神的青lài 。
①池上碧苔三四点, ,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②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范仲淹《渔家傲》)
③ ,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武陵春》)
④ ,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⑤《出师表》中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 。
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人们在奉献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高尚的人格。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就有许多表现奉献精神的诗句,请你写出其中的一组句子 , 。
①便扶向路 ②沿溯阻绝
③宠辱偕忘,把酒临风 ④濯清涟而不妖
【甲】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认识,必须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换言之,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所谓赤子之心,不但指纯洁无邪,指清新,而且还指爱!
该段选自名著《 》,本书凝聚着作者对 深厚的爱;
【乙】小刚策划本组同学表演一场“水浒戏”。京剧表演中, 常用脸谱象征某种人物形象的特点。黑脸谱常用来代表强悍、勇猛,小刚打算用它来扮演《水浒》人物。你认为黑脸谱最适于扮演 , 因为从 这一事件中可以看出他的强悍、勇猛。
二、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留两个柿子看树
①树老了,一个柿子都没有也很难过。
②母亲不识字,但是在生活中处处教导我们节俭。
③挨着院墙有一排粗大的柿子树,黑黢黢的躯干,粗糙皲裂的树皮,一如历尽岁月沧桑的长者,安详、淡定。霜重秋冷的时候,柿树上果实累累,一片片不甘寂寞的柿叶,被秋染红,随风而动,远远望去好像一团火。那些饱满丰润的柿子,很快就褪去了少女般的音涩,追寻着岁月的脚步由金黄圆润转身披上红红的嫁衣,坠在枝头,闪动着红色的亮光,特别诱人。
④每到收获的季节,母亲总让我和弟弟爬到树上去,想方设法把柿子摘下来。甚至连树梢上带着青色斑点的小柿子也不放过。在母亲的监督下,所有的柿树都会被我们“扫荡”很多遍。母亲顶着一块蓝色的方巾在树下接着,不停地叮嘱我们小心点,小心点。记得有一次,在母亲的指挥下,我爬到高高的树梢上摘柿子,大个儿的“红灯笼”尽收篮里,剩下的柿子青色还未褪尽,小小的如没开个儿的棉桃子,我嫌小没有摘。母亲却不以为然,她说:“摘下来都是钱,放在树上一分钱换不到,挺可惜的,你的学费就是这些柿子换来的。”后来,母亲用竹竿做成网套,还是把那些柿子套了下来。乡下的人家底薄,日子都算计着过,手指缝张大一点都是浪费。母亲说:“一个柿子可以换来一碗茶,该节省的还是要节省。”
⑤从那以后我记住了母亲的话,每年都把树上的柿子摘得干干净净。
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后来,我们兄妹都离开了家乡,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上次回家,已是深秋,天高雾浓,落叶像断魂的金蝴蝶摇摆着生命最后的舞姿,遍地枯黄。一群群南飞的大雁从北方驮着初冬的寒气到来。光秃秃的柿树,尖尖的顶枝直刺着灰色而悠远的天空,如记忆一样悠远、渺茫。树枝在风中颤抖着,等待着冬去,树上只剩下孤独的红柿子。
⑦我爬到树上把那些“红灯笼”一个个从树上摘下来,看到树梢上还剩下两个大而红的柿子,我沿着树枝向前挪动脚步,想把它们摘下来。而母亲却说:“别摘了,留着吧。”我说:“留着是浪费,摘下来吧。”母亲说:“留两个柿子看树,树老了,一个柿子都没有也是很难过。”
⑧我愕然,转而一阵心酸。是啊!树老了,一个柿子都没有——真难过!
幸福的理念
最近半小时中央新闻里,关于“你幸福”的话题成为热词。你生活的幸福吗?走在大街上谁要问我,我说不定一时会木讷的语塞。
细细的琢磨一下,因为个人的生活水准不同,幸福其实也是不尽相同的。细细想来,对于我来说,就是一句简简单单六个字话:活着就是幸福!有钱有车有房的人,不一定幸福,讨饭的乞丐不一定不幸福。个人的层次不同,要求不同,想法不同,观点不同,对待幸福的观点认知同样也是不同。幸福,有的人今天刚刚吃了碗牛肉面就是幸福,有的人刚刚中了五元小奖彩票觉得就是幸福,幸福有时是一时的,有时是极其短瞬的,听起来简单而确实不好回答的问题。幸福没有统一的标准,更没有公论的答案。
每个人都有幸福和不幸福的时候,是相对而言的。双节小长假尚未结束,邻居风尘仆仆的回来了,见到满脸云翳的邻居不解,我不解的问:“有了私家车,出外旅游,第一年省去了不少过路费,这几天旅游的很痛快吧?”你猜他怎么说,甭提了,本来自驾游是件快快乐乐的事情,谁料,光花费在路上的一个堵车时间,差一点就被活活的给气死!对于我的邻居来说,今年的旅游在路上堵车一天七八个小时,呆在车里,哪里去不了,走又走不动,返回又无法挪动,堵车绵延几十公里看不到边,三口之家,憋屈在狭窄的轿车里,本来好好计划的几个旅游景点,都叫堵车给完全给打乱了,半路折戟,一肚子窝囊气,哪里还有心思旅游?只好提前沮丧而归!
我的父母现在还在穿有补丁摞补丁的衣服,别人看了说是老人活受罪,不缺吃不缺喝,穿着带补丁的衣服,哎!到老了还是吃苦受罪呀!可是,我的父母不是这么认为的,长寿第一位的,穿戴干净就行,粗茶淡饭的就好,成天活着有滋有味的。父母常说:人都有个满足心理,长寿就是幸福了!自古以来人心无尽,要想完完全全的得到满足,那是永远也满足不了他(她)的,知足常乐吧。
无墨文友说过:幸福是缺憾和遗憾并存的。世上方方面面完完全全时时刻刻都幸福之人怕是难寻。幸福的生活亦然。都在说自己幸福,幸福和幸福不同,起步点不同,感受各异。有的人的幸福,其实就是在于创造新的生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幸福——当上了一名战士,就是最大的幸福;列夫托尔斯泰的幸福——做好事的乐趣,就是最大的幸福;巴金的幸福——能够拿几本书送给朋友,奉献给读者,就是最大的幸福;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得电视里曾有这样的画面,劳动部门为农民工讨回了被欠的血汗钱,一帮人激动地说今天太幸福了……
一个人,一个家庭,是否幸福,打心眼里说,只有自家知道,心里明朗,真正的幸福源自于内心!
三、古诗文阅读(共2小题)
春 游 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
小舟撑出柳阴来。
骆统字公绪,会稽乌伤人也。父俊,官至陈相,为袁术所害。统母改适,为华歆小妻,统时八岁,遂与亲客归会稽。其母送之,拜辞上车,面而不顾,其母泣涕于后。御者曰:“夫人犹在也。”统曰:“不欲增母思,故不顾耳。”事适母甚谨。时饥荒,乡里及远方客多有困乏,统为之饮食衰少。其姊仁爱有行,寡归无子,见统甚哀之,数问其故。统曰:“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独饱!”姊曰:“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乃自以私粟与统,又以告母,母亦贤之,遂使分施,由是显名。
以随陆逊破蜀军于宜都,迁偏将军。黄武初,曹仁攻濡须,使别将常雕等袭中洲,统与严圭共拒破之,封新阳亭侯,后为濡须督。数陈便宜,前后书数十上,所言皆善,文多故不悉载。年三十六,黄武七年卒。
①母亦贤之 贤: ②迁偏将军 迁:
③数陈便宜 陈: ④文多故不悉载 悉:
(2)
①统为之饮食衰少。
②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
四、语言运用(共2小题)
赞成者说:
质疑者说:
要求:①文体不限。
②字数不少于600字(如写成诗歌,则要求不少于16行)。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